經典書庫>哲學/宗教>南懷瑾>易經雜說>第九部分

《易經雜說》第九部分

南懷瑾作品

  從蒙到師,人類世界的第一次大動亂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所以古文大家都不願看,尤其現在年輕人,不會看懂,而且會覺得討厭。這裏說,既然有了萬物,像屯字形象一樣,草根露頭,露了頭就一定開始發蒙了,所以屯卦以後,承受在下面的是蒙卦。蒙是什麼?“蒙者蒙也”,以現代白話文的觀點來看,這不是等于沒有解釋?但是中guo古代人讀書是先研究字,古禮讀書要先讀小學,那時的小學不是現代的小學,古代的小學就包括了先認識字的意思,每一個字爲什麼這樣寫,中guo字和外guo字不同,不是字母拼音來的,是意義來的,這裏上面的蒙字是卦名,下面的蒙字是解釋,是說萬物剛剛發芽,亦即說萬物還在幼稚的階段,所以又說“物之稚也。”種子種下去,剛發芽,爲發蒙,還在幼稚的階段。

  “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

  人類社會的發展,當萬物在幼稚的階段,必須要養育,我們研究中guo曆史,天地開辟,大禹以前還是洪shui階段,農業社會還不能奠定,等大禹建設了shui利,天下分成九州,這個時候到了養的階段。“物稚不可不養也”。是社會的進化,講究養育,所以蒙卦下面就是需卦。在人類社會的養育,什麼最需要?先要吃飽,萬物也一樣,螞蟻也一樣,狗也一樣,都需要吃飽,這中間的發揮就很大了,社會人類的發展,只要有了生命,就要生活,生活的第一個條件先要吃飽,“需者飲食之道也”。這就是需卦。

  “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

  社會發展到這裏問題來了,人爲了生存,需要生活,生活第一件要飲食,我要吃,你要吃,他也要吃,今天吃了,又怕明天挨餓,希望你少吃一點,我帶回去准備明天吃,于是自私的心出來了,鬥爭發生了,所以需卦下面接著是訟卦。

  “訟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師,師者衆也。”

  訟卦下面就是師卦。師卦在《易經》本身代表大衆,現代的名詞,在dang政爲群衆,在軍事爲部隊。人類社會發展到有了自私心理,需要占有以後,就有鬥爭,有了鬥爭,自然聯合成一個陣線,立場不同的兩樣觀點就對立,立場相同的就聯合爲一群,群衆運動來了,所以下面是師卦,而師不是老師之師,古代所謂出師,是出兵打仗,即是群衆。

  比泰之間的繁榮景象

  “衆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群衆起來以後,必定有qinxing、比較xing。“比”就是排隊,與自己相同,跟著走,中guo古字寫“比”,就是一人在前走,一人在後跟著就是比。如果兩人走相反的方向,就是北,即是背,相背。有群衆就必有所比,意見有所不同,利害亦不同;如意見相同,利害相同,就聯合在一起,“比者比也。”比卦就是人聯合在一起,派系就來了,意見就來了。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孔子認爲比卦的意見紛歧沒有錯,有比有群衆,大家同心同德在一起,必有畜,有積蓄,亦即是大家謀共同的利益,雖然是私心,大的私心就是公,就有所畜,有儲蓄准備。如現在的保險製度,是社會安全的最好製度,而這個製度的最初起源,是海盜搶劫以後,就存起一部分財物來,准備作被打死的夥伴遺屬的生活費。後來慢慢發展成爲現在的保險製度。一些東西,有時是壞的卻生起來了好的結果,有時好的也會生起來壞的結果,這就看思想問題、文化問題了,比以後的小畜卦,也是這樣。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

  小畜卦下面是履卦,履作名詞是鞋子,作動詞是走路,是行。孔子這裏說一個社會到達了物蓄,富庶了,現在說是進步的社會,物質文明富庶以後要有禮,必須有秩序,沒有秩序就不行。如法律、教育、軍事、文化這些都起來了,由此也看到管子的思想:“倉凜實則知禮節,yi食足則知榮辱”的原理。物質文明進步以後,有了經濟作用,就有私心,這個時候必須産生文化,要有法律。“故受之以履”,要有應該走的道路,所以就法律哲學來說,法律絕對是對的嗎?不一定。因時間空間的不同,法律的道理是相對的;在這一時間空間是最好的真理,拿到另外一個時代或社會,則會變成很壞的事情。那麼何以大家都承認法律是對的?這就是法律的哲學問題了,也就是這裏所說的“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在每一情形下,要有一條路讓大家好走,有一個秩序好遵守實行。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履卦下面見泰卦,這是社會的發展,政治的發展,一項政治製度,大家都走得很舒服的一條路,王道坦坦,就履而泰,天下太平,然後平安了,大家都舒服,也所謂自由平等,大家都平等了,所以履卦下面是泰卦,泰也就是通暢了,沒有阻礙了,沒有問題了。

  否——人類第二次的文明低chao

  “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可是問題來了,中guo有兩句老話:“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兩個好朋友,尤其兩夫妻,很難得一千天裏不吵架,沒有一朵花開到一百天不凋謝的。我們古人看曆史看得多麼通,最好的時候就是壞的開始,所以泰卦下面,就是否卦。我們看中guo曆史的漢朝、唐朝,看西方曆史的羅馬時代,鼎盛的時候,就衰敗下去。家庭也是一樣,興旺的時候,兒女媳婦都驕貴起來了,太驕貴就是泰到極點,否就來了,否到極點泰來了。不但人是如此,曆史也是一樣,社會發展也是一樣,看通了人生,如此而已。餓了吃,吃了脹,脹完了大便,通了又餓,又吃,就這麼一回事,一切都是循環。

  同人大有——人類文明的更上層樓

  “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否,壞到極點就要好了。倒楣到極點的時代,像我們現在遭遇到的就是否卦,可是人不會永遠倒媚。“物不可以終否”,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這個道理。“故受之以同人”,否卦下面是同人卦,人遇到倒媚的時候,就要交朋友,交志同道合的人,重新來創業,這是大同思想,自由平等的原則。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找志同道合的人,要“與人同者”替我想,也替你想,沒有自私占有,慾自私只有公衆的大自私,爲團ti而自私,爲guo家而自私,爲天下而自私,這就是“與人同者”。能夠有這樣的song襟,就“物必歸焉”,天下萬物都向同人集中了。所以同人卦下面就是大有卦,就是說公正廉明的人,就有很多朋友,很多部下擁護,所以同人的綜卦,就是大有,所有好的都集中在一起。 ……

易經雜說第九部分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九部分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