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易經雜說第九部分上一小節]問起,戀愛哲學是什麼?我告訴他們,我愛你就是我愛你,不愛你就不愛你,愛就是自私的,戀愛沒有什麼哲學。但是孔子講得妙,他說有了天地就有萬物,有了萬物就有男女,既不是上帝造的男人,也不是上帝從男人身上拿出一根肋骨來造女人,而是有了萬物,其中就有男人、女人。一部人類史,就是兩個人唱的戲,唱了幾幹萬年,有了男女,自然就會結合,就會談戀愛,變爲夫婦,並不是偷吃了蘋果才變成夫婦,就是說人類社會,只有四個字“飲食”、“男女”兩件事,一是需要活著的問題,一是兩需要的問題。《易經》上也點明了這兩件事,上面說了人事曆史發展的關系,下面說有了男女,就自然有夫婦,有了夫婦就自然形成家庭,自然生孩子,生了孩子自然有父子,所以這是五倫的道理,爲什麼有五倫。五四運動要打倒孔家店、打倒孔子——說五倫是吃人的禮教。上述這些是自然現象,社會擴充了,就有人,大家都是人,某人人好一點,選他做領袖,他就是君,我們聽他的,我們就是臣,社會的程序就成了。如果以醫學的觀點來說,假如我在醫學院講,也可以亂吹:“人類曆史是荷爾蒙造成的,由一個精蟲和卵子,又加上些什麼染
變成的。”這樣也沒有錯。如果以這個觀點看,所有人類都有病態,都該打針,可知人的思想多可怕!思想不純正,亂吹一陣,也可以煽動別人,可是結果卻害了自己,害了別人。譬如弗洛依德說的
心理學,也沒有錯,可是歪理有千條,正理只有一條。現在《易經》這裏告訴我們,人類的五倫,不是勉強形成的,不是法律規定的,這是人
的本來,人
走正理,自然發生的。有男女,自然有夫婦,有夫婦自然有父子,有了許多夫婦、父子,自然形成社會,有了社會組織自然有階段。現在西方文化,男女青年都不願意結婚,彼此都不願負責任,這個現象的問題很大,中
文化要夫婦相敬如賓,就要持久,有恒。
上經是說自開天辟地,有了宇宙的社會發展,現在下經是由個人開始,講到夫婦家庭,父子、君臣的人倫關系,這裏又産生一個哲學問題,天地間的事,沒有永恒存在的,佛學中稱這現象爲無常,《易經》叫作變化。
功成,名遂,身退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我們看老子的話“物壯必老,老者必倒”。我們看孔、孟、老、莊思想可知都是從《易經》裏來的,這是自然的法則。天地間的萬物,壯大,茂盛了,定衰老,一衰老了就變化,曆史的階段就過去了,所以這裏告訴我們曆史的哲學:“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適。”這個物當然不是單指物質,而是包括人、物、事。就是一個東西不能永恒存在,所以就慢慢退化,故其下爲遁卦。再看老子的思想,“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也就是從《易經》這個地方來的。從這個序卦的道理看,人到老了,就應該退,交給下一代去。總之,《序卦傳》中,《周易》每一個卦的排列程序,都包含了許多道理,中間有很多學問,就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去研究。如醫學上的研究,最近外最流行的,男女更年期是最可怕的,所謂家長本身這時要再教育,夫婦之間的問題,也多半發生在這一時期。外
人研究夫婦感情最好是三年到五年,有的時間更短;以後幾十年,維持家庭夫婦關系的,那是道德在維持,法律在維持,並不像在戀愛期間那種昏天黑地的感情了。而我們《易經》上就講到“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必定退,必定是這樣。
“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但話又說回來了,老年人退了,交給年輕的一代,就大壯了。
“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
大壯過了爲什麼是晉卦?晉卦孔子解釋就是進步的現象,一個東西壯大了,自然會求進步,新的一代起來。
“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這裏又是社會哲學,曆史哲學來了,進步的階段,一定有傷害。社會的發展,一個求進步、求改革的法令,固然有遠大的理想,可是對于舊有的具破壞,這也是革命的哲學,革命就必有所傷。
“傷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明夷卦的下面接家人卦,孔子解釋在外面受了傷的一定跑口家,不只是人如此,即使家畜也是如此。又如我們的文化,一百多年來,受西洋文化的刺激,變成現代這樣,可是現在慢慢地連外人也開始學我們中
文化了,這就是“傷于外者必反其家”,所以是家人之卦。
“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古代“睽”的意思就是夫妻反目,意見不合,所以是家庭的哲學,家道窮的時候,這並不是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窮”,而是到了“極點”的意思,“窮盡”的意思。如一個家庭有錢,慢慢奢侈,奢侈到極點,就出毛病,夫婦的感情,
家的政治,都是這樣,一定要乖張。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
乖就是乖張,個的偏激,家庭、社會、政治的問題,都是這樣,過分的乖張,就有困難來了,所以是蹇卦。“蹇”字的意義,就是跛腳,受了傷走不動,寸步難行。
“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
自然的法則,一個東西沒有永遠困得住的,不會永遠困難,困久了總要想辦法找出路,所以賽卦下面是解卦,要解除,要緩和困難。
“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
有些情急躁的人容易出事,而
情緩慢的,則容易把困難拖下來,慢慢用變化來解決,但是太緩了也不行,一定會有損失,急躁的人容易憤事,把事情搞砸了,緩慢的人則容易誤事,等于醫生
方下葯,雖沒有吃壞,可也沒有治好,這就犯了醫學上的過錯,延誤了治療時間,所以解卦下面是損卦。
《易經》告訴我們,萬事都是相對的,沒有一樣是絕對的,沒有哪樣是對,也沒有哪樣是不對的,有時要偏一點才對,有時偏一點又是錯了。
“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損的反面是益,損了這一邊,就益了那一邊,禍福是相倚的。
“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央,央者決也。”
在受益時不要以爲得志有福氣,得志就是益,《易經》告訴我們要曉得進退存亡之道,益了以後不曉得退,到極點就崩潰,就斷了,所以益下面是失卦。
“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垢,垢者遇也。”
由《易經》來觀察宇宙事物,來講曆史文化,人生不會有絕路,要用智慧理這個人事,
理這個宇宙,就是……
易經雜說第九部分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