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學術思想,完全淵源于道家的內容變而來,已如上述。所謂道家的思想,這個名稱的觀念和內容,是根據秦、漢以後的分類,如在周、秦之際,不但儒、道本不分家,就是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也都
胎于道,不過,這個道的觀念,卻非秦、漢分家以後的道家之道。但無論道家或道教,根據大家熟悉的習慣,當然都離不開以老子、莊子的學說思想爲宗主。其實,我們把自己遙遠地退追千載以上,深切
會春秋、戰
時代的曆史背景,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對于道家宗主的老子思想,與儒家宗奉的聖人孔子的思想,除了文辭、語言等表達方式,與主張淑世救世的方法有異同以外,實在沒有多大的沖突之
。後人把他們的思想觀念和人格,塑造得太過對立5形成門戶之見,猶如
火的不能相容,那都是儒家與道家之徒自己製造的是非,與原本兩家的思想無關。我們現在要講的目的,偏重在秦、漢以後道家與道教的本身思想,所以對于這個專門的問題,不必多做說明,只是隨手舉幾個例子一談,做爲講述道家與道教思想的開端。
1.儒道不分家的“天”字的含義
我們在孔子刪訂和所著述的五經學術思想裏,都知道孔子哲學思想的根據,是從中上古傳統文化的天道觀念而來,不過,古人著作,限于時代思想的習慣,條理的分類,定義的規定,並不嚴格,例如對于天宇,大約歸納起來,便有五類觀念,都混在天的一字的名辭之中:(1)天字是指有形象可見的天
。(2)天字是指形而上的天,純粹爲抽象的理念。(3)天字是指類同宗教
神格的天,具有神人意志相通的作用。(4)天字是最高精神結晶的符號。(5)天字是心理升華的表示。所以讀秦、漢以上的書,每逢此字,必須要貫穿上下文,甚之,要全盤了解全篇,才能溝通它用在何
,究竟是代表了什麼意義?《爾雅》與《說文》等書的注釋字義,是具有權威價值的參考,但是在時代思想的意義來講,也有未必足以盡信之
,例如許慎著《說文》,明六書,已是漢代人的思想,雖說近于古代,較爲可信,但也有未必盡然之
,亦須值得研究的。
2.儒道不分家的“道”字的含義
關于道字,也有相同于天字的複雜,大概歸納周、秦之際,學術思想中所用的道字,約有五類觀念,也都混在道字之內:(1)形而上的本觀念,簡稱爲道。(2)一切有規律而不可變易的法則,也統稱爲道。(3)人事社會,共通遵守的倫理規範,也稱爲道。(4)神秘不可知,奧妙不測,凡是不可思議的事,便稱爲道。(5)共通行走的徑路叫道。于是儒、道等學,諸于百家之言,也便各自號稱爲道,例如
陽家、名家、法家、兵家等等,統統都有提到我這種所說的便是道。這些各家之言,除了在某些地方,特別討論到形而上道以外,大多數都歸于我們所舉的第二類規範之道的道字範圍,不可與形而上道混一而看,即如五經中的道字。有些地方,在同一觀念中,便作兩個不同觀念的用法,或爲名詞,或爲動詞,而且在名詞當中,或屬于第一類,或屬于第五類,變化不同。這都因爲古代名詞簡單,詞彙不夠甩,而且在普通的觀念中,大約都很習慣而了解,只是後世的人讀來,便有混淆不清的感覺了,例如《老子》一書,他所用的道宇,就不可視同一例來讀,所以千載以下,注釋老子,各自成一家之言者,對于道字的解釋和了解不同,也正如我們現在對于事物的觀察,因立場不同,觀點各別,就都別出心裁,自成別見了。
1.老子思想的天道無爲與自然的觀念
老子學說思想中的道與天,也正因爲觀念的混淆不清,使千載以下,百般摸索,莫衷一是。例如人盡皆知老子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我們不一定信賴後來的注釋,甚之,認爲都是各人借題發揮的理論,那麼,只要爛熟讀透原文,以經注經,以本書本文的思想而了解本文本書,就可了然明白,覺得非常切。老子要人效法天,天是怎樣值得效法呢?他在原文中,很明白地告訴你,天于“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等等名言,這就是說,天地生長作育萬物與人,它沒有自私的目的,也沒有對立條件的要求,更沒有利害,是非等功利的作用,它只有施舍和給予,沒有要求收回什麼,萬物從它而生、而滅,都是自然的現象。它不辭勞苦而長遠的生作萬物,可是它不居功,不自恃,不占爲己有,所以人能效法天地大公無私仁慈的精神,才是道德的標准,也便是形而上道的境界,與形而下宇宙世界的自然法則。于是有的便認爲自然才是道與天的根本,有的把老子這個自然的名稱,拿它當作印度哲學中的自然,或後世科學上物理世界的自然,愈說愈亂,不知何所適從哦們要知道,距離老子兩千余年之後,翻譯西洋傳入的哲學與科學的自然名稱,都是借用中文老子的“自然”一辭而定,並非我們先有了哲學與科學的自然名辭,老子才來借用它的,在老子以前不見自然的名辭,在老子以後,自然的名稱,被人多方套用,大多不是老子的本義。如果我們了解在老子時代中,中文單字造句的文法,那麼,對于老子所說的“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就很簡單而明白了,他的話,由做人的效法標准說起,層層轉進,而推到形而上道。他說天又效法什麼呢?沒有什麼,那是天道自然的法則而已,什麼是自然的法則呢?自,便是天道自己的本身。然,便是天道自己本身本來當然的如此而已,更沒有別的理由可說。合起來講,自然,便是天道本身自己當然的法則是如此的。時代愈向下降,由上古用單字做爲文辭語言的原始面目,逐漸演變成爲名句文章,于是,大家容易忘了本來的規範,把自然定作一個名辭,就自然而然,弄不清它的所以然,便變成想之當然的道理了。等于老子與孔子,他們把道與德的觀念,是分開來講,可是後來一提到老子,便把道德二字合而爲一,作爲一個名辭來解釋它了。老子有名的“無爲”學說,便是根據他自己天道自然的至理,用“無爲”一辭來說明天道的境界和功能,“無爲”與“無不爲”的觀念,也便是他自己解釋“無爲”的道理,並非是不作的意思;“無爲”並非是不爲,後人一提到“無爲”,便把它納入不爲的觀念,那真冤枉了老子。他說“無爲”是天道道
的境界。“無不爲”是道
雖然“無爲”但即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和作用。所以便有……
禅宗與道家七、道家與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論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