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臨階坐,
沈吟繞樹行。
孤琴在幽匣,
時迸斷弦聲。
——唐·元稹《夜閑悼亡》
仿佛好久都沒有這麼熱鬧過了。春節前夕,丙字樓下突然響起鞭炮。鞭炮聲音清脆響亮,蓦地給烏泥湖帶來一喜慶之氣。小孩子們都不約而同地圍了上去,隔壁丁字樓上的李三婆卻被突如其來的鞭炮聲嚇得臉
發白,跌坐在板凳上站不起來。嘴裏連連說:“又要打仗了?大兵又來打仗了?”
她的女兒李樂雲哭笑不得,趕緊安慰道:“哪裏還有仗打呢?是有人家辦喜事,放炮仗哩。”
李三婆方撫著,說:“哎喲,嚇死我了,嚇死我了。”
辦喜事的是丙字樓下左舍李昆吾家,李昆吾的大女兒李書愛出嫁。李昆吾家兩個房間的門楣都貼著大大的喜字,鞭炮便在喜字的前面閃著火花。新郎是規劃的技術員陳遠南。
烏泥湖好多的婦女和兒童都圍著看熱鬧。李昆吾挂一臉笑容給圍觀的人們發糖。三毛和嘟嘟也在圍觀者中把手伸得老長。李昆吾同丁子恒一道去三鬥坪踏勘過,彼此熟悉,知道三毛和嘟嘟是他的小兒小女,便在他們手心裏多放了幾粒,高興得三毛和嘟嘟小眼都笑得剩了一條縫,甜言蜜語地說:“謝謝李伯伯。”
李昆吾是宜賓人,原先一直在上遊局的貓兒峽地質勘測總隊,調來總院後,便在勘測跑外業。李昆吾大學期間,曾由父母包辦,在鄉下娶過一門
,生下女兒李書愛。這鄉下女子自不是大學生李昆吾的心中所愛。後來李昆吾參加了抗美援朝,在朝鮮時,因
負傷認識了來自涪陵的護士陳霞之。兩人一來一往地說著川東方言,說著說著便有了感情。陳霞之顯然比鄉下老婆年輕漂亮,很讓有婚姻但卻從未戀愛過的李昆吾動心。回
後李昆吾和陳霞之一起轉業到
利戰線,兩人就堂而皇之地住在了一起。一年後,他們生下一個兒子。這時,有人揭發李昆吾有兩個老婆。上級機關聞訊慾對李昆吾進行嚴肅
理,李昆吾嚇得屁滾尿流,連夜趕回老家,使出各種伎倆辦妥了離婚手續。正是這次回家,李昆吾發現自己讀中學的女兒竟出落得聰明漂亮,而且才華橫溢,潛藏心中的父愛突然湧了上來。
但女兒李書愛卻並不領情。李書愛嚴厲地責問李昆吾爲什麼不要,李昆吾無言以對。臨走前,李昆吾還是同女兒好好地談了一次話,說明他的心情。談話內容是:一,他的婚姻是父母包辦的,是一個封建婚姻。他對她的母
毫無愛情,而一個人生活在無愛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二,無論他娶誰爲妻,她李書愛都是他的女兒,他會全心全意地愛她並爲她的成長負責任。三,希望李書愛不要太多顧及家裏的農活,要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他要培養她上大學。對李昆吾這番深思熟慮後的談話,李書愛不置可否。李昆吾終于在前妻的哭泣聲中,在女兒李書愛怨恨的目光中,離開老家。
帶了離婚證回到單位的李昆吾,再三再四地檢討了一星期後,仍然吃了一個行政分。
與陳霞之結婚後的李昆吾,心裏仍總也抹不去女兒李書愛的影子。放暑假前,他寫了一封長信,要李書愛假期中出來玩玩。李昆吾在信裏把外面的世界描繪得十分美好,他相信這些足可以征服一個正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女孩子。
事實也正是如此。收到信的李書愛放假後沒有去幫助農活正緊的母,而是趕到父
這裏。李昆吾帶李書愛把重慶好玩的地方都玩了一遍,尤其是去了大學。李昆吾說:“如果你不好好念書,你將來就會同你的母
一樣,在鄉下勞作一輩子。但如果你好好念書,進了大學,你的命運將發生天大的變化。”
李書愛一直沒有做聲。回到家鄉,卻給父回了信。信中說:我自然是要好好學習並且爭取考上大學的。我之所以努力,並非爲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是因爲
家需要新一代有文化的人來建設。我是爲了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而讀大學。李昆吾讀罷暗笑,心道只要你能上大學,管你爲了什麼?你既可以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亦可以改變命運,這兩者何曾有矛盾?于是亦熱情洋溢地去信表示女兒的思想覺悟比父
要高,正似長江後
推前
。
李書愛果然就考入了重慶大學。她在與李昆吾的通信過程中,對父的心態逐漸變得正常,對繼母所生的兩個弟弟亦十分喜愛,惟獨對繼母陳霞之仍然耿耿于懷。1957年李昆吾調來總院,搬進了烏泥湖,李書愛于1961年大學畢業,留在了重慶。畢業前夕,李書愛的母
在鄉下因浮腫病撒手西歸,死前未留只言片語,亦未見到任何
人的面孔。像許多的鄉下女子一樣,死去和活著一樣悄無聲息。
李書愛奔喪故裏,撫屍痛哭,哭罷想想母這一生,默默地活了一輩子,沒有愛情,沒有幸福,沒有享受,有的只是艱難困苦和孤獨無助,現在又死得這麼悲慘。而這一切,不都是因爲父
的遺棄嗎?就連自己這個惟一的女兒竟也成了父
的幫凶之一。想過後,哭聲愈甚,心裏就有些不肯原諒自己。李書愛將母
安葬在荒蕪的山坡,懷著痛苦返回重慶,此後便不再給父
回信。
李昆吾聞知此訊,哀歎前妻,但更擔憂女兒,便連連寫信安慰,恐她太過悲痛。信中自然也言及其母的不幸是他造成。如此半年之久,李書愛仍不回信。有一次,裏小青年陳遠南出差到渝,李昆吾便托他帶給李書愛一件羊毛衫和一塊手表,要求她過年時回到這邊的家來。
陳遠南在李書愛任教的中學找到她,把李昆吾所托東西交給李書愛。李書愛連看也不看,便斷然表示她不需要。陳遠南很奇怪,說:“你父從那麼遠給你帶東西,說明他是多麼疼你,你怎麼不要呢?”
李書愛說:“這是我們家的事,你不懂。”
陳遠南說:“我是不懂你們家的事,可是我只知道,如果我有一個父這麼牽挂我,我會幸福得睡不著覺的。”
李書愛有些驚異地望著他,陳遠南趕緊說:“對不起,我沒有批評你的意思。我從李工手上接過這些東西時,心裏只想哭。因爲我是孤兒,從小就沒有父母。我是在慈善堂長大的,總盼望自己能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而你們這些有
人的人卻可以隨便地
置在我來說最珍貴的東西。可見人和人是多麼的不同。”
或許是陳遠南的話打動了李書愛,李書愛留下了李昆吾帶給她的東西。她把手表戴上手腕時,心裏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在湧動。陳遠南說:“看,你戴著多好看。”
李書愛帶著陳遠南在路邊的小吃鋪吃了碗面條。李書愛慾付錢時,陳遠南忙不疊地搶了先,陳遠南說:“怎麼……
烏泥湖年譜1963年(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