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偵探小說>馬克斯·艾倫·科林斯>伊甸園的詛咒>第1章 意外之邀

《伊甸園的詛咒》第1章 意外之邀

馬克斯·艾倫·科林斯作品

  穩穩地靠在“瑪魯魯”號汽船的舷杆上,那個打著黑領結、身著白se夜禮服的英俊小子風度翩翩,就像複蘇了的“箭”牌襯衫廣告畫上的模特,此刻他正心滿意足地凝視著粼粼波光,銀se的月光均勻地鋪灑在無盡的shui面上。

  時而,薄薄的shui珠會輕濺到他那張輪廓鮮明的臉上,時而,依偎在他懷裏的年輕美貌的社交新秀會送上甜甜的一吻,她那玲珑的曲線在深藍se的夜禮服下清晰可見,這溫潤的夜晚、這涼爽的季風怎會不激蕩起華服下少女的芳心?空中閃爍的群星和她頸下的鑽石項鏈與纖細手腕上的鑽石手鏈交相輝映。

  她叫伊莎貝爾·貝爾,一個響亮的名字,是亞曆山大·格萊漢姆·貝爾的侄女,這名字意味著她足以支付起長途旅行的花銷。

  他呢,也許是名來自東海岸的闊少爺,出身于有四百年曆史的名門豪富之家。不過從他那棱角分明的外型來看,他也許是“卡菲社團”的一分子,是名舞臺或電影演員,或是名快樂的運動員。

  沒准兒他是名劇作家,多年來曆經磨難,砍伐樹木、與野牛搏鬥、駕駛汽艇等等,這樣的生活將他磨砺得通曉事故,于是他爲普利策獎而寫作——那些打動人心的文章描述了人與人之間的非人道,而且他決不會讓好萊塢的那些極端分子破壞他的傑作。就是他,一位出身平民階層的天才人物能與上流社會的精英qin切交談,甚至相依相偎,可能還會像傳言中的那樣,在幾個小時後偷偷地溜進伊莎貝爾·貝爾的高級艙房,進行一些上流社會內部的“交易”。

  或許,他不過是一名前往某個熱帶島嶼的文雅偵探,去著手調查一樁卑劣的案件,在那樁案子裏,邪惡的暴行欺侮了一名可愛無辜的白人婦女。

  qin愛的讀者,你剛剛所容忍的那些胡言亂語中,最接近事實的,無論你相不相信,就是最後一種。

  那名靠在舷杆上的“英俊小子”,看上去有些“意志薄弱”,那就是我—一內森·黑勒,一個在邁斯威爾街長大的窮小子,剛剛離開芝加哥警察局,受命調查一件棘手的案件,這案子能使芝加哥最高明的警探都爲之搖頭。我身上這套ti面的白se夜禮服——連同那張昂貴的船票,抵得上我一年的薪shui——是由一名聖徒般傳奇的贊助人提供的,他也住在芝加哥。

  出于私人目的,我竭力搭讪這位迷人的貝爾小jie。雖然,她對我的身份知道得一清二楚,絕不高估我的社會地位,卻對我低俗的職業有著濃厚的興趣,更何況我還是一名二十出頭的美男子呢。

  所以真相就是……伊莎貝爾自降身份——那麼,我呢?

  我時刻記著我是在去往“伊甸園”的途中。

  幾周以前,一個老朋友突然打來電話,將我從芝加哥警察局一件纏人的工作中解tuo出來。當時我正在調查飛行英雄查理斯·林德波夫的兒子被綁架一案,那孩子才二十個月大。芝加哥的黑幫分子艾爾·卡朋涉嫌卷入此案,他剛因逃稅入獄,又在牢裏大肆發表有關綁架一案的可疑言論。

  所以一九三○年三月的大部分時間裏,我充當著芝加哥警方、新澤西州警方以及林德波夫三方之間的聯絡員,來往于新澤西、紐約和華盛頓之間調查著這案子的方方面面。

  不過到了四月上旬,我所參與的撓頭的早期調查已基本告一段落了(這部分我在上一本書中已經詳盡描述過了)。正在這時候,我在林德波夫家裏接到了一個電話,邀請我去沙迪餐館共進午餐,這家餐館坐落于曼哈頓演藝區的中心地段。能從案子讓人厭煩的收尾工作中擺tuo出來,我感到如釋重負。

  我把法拉利車交給門口的一名戴著紅帽子的侍者後,又在另一名穿著紅se製服的侍者引領下穿過大廳。大廳裏有著高高的穹窿,光線十分充足。之後我被帶到了餐廳,這裏的光線變得十分柔和,四面是溫切又不乏男子氣的嵌板裝飾,牆上還挂著栩栩如生、se彩生動的名人漫畫像。

  有些漫畫像活了過來。在餐廳的最裏面,喬治·吉雷正在一名金發女歌手的陪伴下,對著盤中剩下的羊排發表著“頌詞”。瑪爾特·威溫在一間橙紅se的雅座中接待著他的愛慕者,一心一意地對著那些全神貫注的聽衆高談闊論,他的聽衆大部分是迷人的年輕女孩子。巴巴拉·斯坦威克,她那頭淺棕se的秀發剪得像男孩一樣短,不過依然和銀幕上一樣韻致優雅,此刻她正和一名禿頂的年長紳士邊飲著酒邊聊著天,那個人看起來像名製片商或經紀人。傑克·達姆——難道他沒有自己的餐館嗎?——一邊吃著炸肉餅,一邊與漂亮的姑娘調情。

  可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既不是來自百老彙,也不是來自好萊塢,或是新聞界、運動場,而是來自遙遠的“草原牧場”——芝加哥。他背著牆坐在圓形雅座的裏面,面前白se的亞麻臺布上不僅爲他,還爲另兩位未到的客人擺好了餐具。

  即使是坐在那裏,他也相當引人注目,圓桶形的大腦袋,穿著未經整理的灰白se西裝,松松垮垮的蝶形領結像只滑稽的活結一樣晃來晃去;頭發也是灰白se的,中間有些禿頂,厚重的額發像逗號似的懸垂在右眼前,這更突出了他那張粗糙的、溝壑縱橫的臉。在這張臉上,那雙剃刀般銳利的棕se眼睛和阿帕克式的顴骨格外引人注目。卡萊斯·達倫正在心不在焉地往小圓面包上抹nai油,抹得毫無章法、完全敷衍了事。一看見我走過來,這位已經七十歲的退休律師朝我孩子氣地凋皮一笑。盡管我們在一年前我父qin的葬禮後再也沒見過面,可他說話的口氣就像我們今天早晨剛剛見過一樣。“你得原諒我不能站起來。我的tui不再是過去的老樣子了,而且現在我正急于要大吃一頓呢。”

  “如果露比看到你這樣,她肯定不會贊成的。”露比是他摯愛的妻子,她自封爲達倫的主管。

  “反對被駁回。”他一邊笑著,一邊大口嚼著面包。

  瓷器和銀器丁當碰撞聲,自我炫耀的喧嘩聲在屋裏響成一片。這可真是一個進行私人談話的好地方。

  在他的身旁坐下,我朝對面的空位點點頭。“我們等人嗎?”

  達倫點了點亂蓬蓬的頭,“一個叫喬治·林賽的華爾街律師,哈佛的畢業生,也是威爾德·德那汶的合夥人之一。”

  “哦,”我笑了笑,“所以你知道在哪兒能找到我。”

  德那汶,guo會榮譽獎章獲得者,也是戰爭英雄,是林德波夫的好友,在尋找失蹤孩子下落方面出過不少力。

  “有人向我推薦了德那漢律師事務所,”達倫邊嚼著面包邊草草地說道,“因爲達利·馬洛退出了。”

  盡管達倫想輕描淡寫地搪塞過去,可還是引起了我的注意。達利·馬洛是幾乎和達……

伊甸園的詛咒第1章 意外之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章 意外之邀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