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偵探小說>長篇偵探小說>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9章 忽略了一個人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9章 忽略了一個人

長篇偵探小說作品

  案件偵查至今,誰也沒有懷疑到馬朝東的班主任老師張波頭上。

  與他的接觸,僅李磊有過一次。

  “我總覺得張波作案的可能xing不大,”李磊與趙平雄交換看法道,“他的坦誠熱情與嫉惡如仇給我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仿佛對他産生懷疑,心裏便有什麼虧歉似的。”

  “通過這些日子對罪犯掌握的情況來看,他很有可能就在我們的眼皮子底下,”趙平雄說,“只不過僞裝得很深,迷惑了很多人的眼光。我覺得,越是沒有可能,而這種可能xing就越大。有時,罪犯以假亂真的程度比真實還要真實。”

  李磊表示贊同:“是的,感覺與印象往往替代不了事實,只有當我們對他進行一番了解與排查後才能說明一切。”

  趙平雄問:“馬朝東爲什麼要寫一連串的張老師張波,打上一些逗號、感歎號、問號和大叉?這說明他對班主任老師産生了許多疑惑,從稱呼老師到直呼其名,由認同到疑問而産生強烈的懷疑,最後是徹底的否定,並在他的名字上打上了一個大叉。這個大叉,若不是痛恨至極的話,是不會輕易打上去的。那麼,馬朝東到底發現了張波的什麼值得懷疑、否定乃至憤恨的行爲呢?將它們與馬朝燕的死聯系在一起來看,恐怕就不難知曉了。”

  李磊沈思道:“現在,我們不妨就此推理一番吧。假如張波就是劉八,馬朝東是他最寵愛的學生,是班上的學習委員,他可能經常出入張波寢室,比如送作業本、反映班上情況啦等等。既然經常出入,就有可能讓早熟、精明而警覺的馬朝東發現他殺害馬朝燕的某些可疑行徑。很快地,張波就從馬朝東的言行觀察到自己的秘密被泄露,便乘機向他下了毒手。”

  “對,我的思路正是這樣。”趙平雄道。

  然而,李磊又提出疑問道:“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一連串的報複凶殺案,如果張波就是劉八的話,他爲什麼非得讓馬朝東發現了他jiejie被殺害的事實後才去掐死他呢,而不是在殺死馬朝燕後一鼓作氣地殺死他,就像在殺死馬朝東之後緊接著便于當天晚上殺死馬立本一樣?”

  “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爲有兩種可能,”趙平雄說,“第一,增加馬立本的痛苦,將他慢慢折磨至死。罪犯報複的最後目的是指向馬立本,他的仇恨實在是太深太深了,他要殺死他的一對兒女,讓他充分地ti驗痛苦與絕望的滋味後才將他置于死地。第二,他與馬朝燕並無怨仇,在殺害無辜後,也許良心發現,他做得太殘忍太喪失人xing了,更何況馬朝東又是他的學生,就對他動了恻隱之心,想饒他一命。可是,他的行動被馬朝東覺察,于是,繼續殺害他,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這是我們的分析推理,可事實又是怎樣的呢?”李磊拿過一支鋼筆,一邊寫寫畫畫一邊繼續分析道,“張波作案的可疑與便利有三:一、身高與罪犯相符,1.7米左右;二、單身一人,行動方便,具備作案的有利空間與時間;三、利用馬朝燕同事與馬朝東班主任的雙重身份,最容易掌握他們兩人及他們家庭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動態,作起案來也就最爲得心應手。然而,可排除的因素也多:一、張波身材瘦弱,據我估計,其ti重不會超過60公斤,而根據現場留下的腳印推測,罪犯的ti重當在70公斤左右;二、張波從不吸煙;三、從外表看,張波年齡不過30多歲,不可能與馬立本結下什麼血海深仇,也就是說,其作案動機不足。”

  李磊分析至此,放下鋼筆,望著趙平雄。

  趙平雄說:“當然,這些都是我們頭腦裏的分析與假設而已,關鍵還得靠事實與證據。我想一方面通過教委及實驗小學的領導和老師等有關渠道了解他的情況,另一方面與他展開正面的接觸。”

  李磊說:“我已經跟他接觸過一次,對他印象頗好,已形成了一種心理定勢。這次的試探,最好是你去一下,注意一定不要暴露我們的動機與目的,只能是旁敲側擊,萬不可打草驚蛇。”

  趙平雄點點頭說:“這我知道。”

  “那麼,其他方面的查證工作就由我來負責吧。”

  兩位刑警大隊的正副隊長在一起碰過頭,研究討論了一番,就開始分頭行動了。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9章 忽略了一個人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20章 突擊偵查”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不是冤家不聚頭》第20章 突擊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