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負責對馬朝東失蹤案的繼續偵查。
進入案子後,他就將手下人員分成兩,一
繼續在縣城及縣城周圍的地帶,包括江流、湖泊、堰塘、溝渠、
池、糞凼、涵洞、山洞等一切可能藏屍的隱蔽之所進行嚴密而認真的清理,不放過任何一
可疑之地;另一
則對馬朝東生活學習範圍內的人事進行排查,尋找破案線索。
除安排便警察輪流換班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外,對馬立本家的封鎖戒嚴已基本解除。李磊來到他家,向徐環環了解有關馬朝東的情況。
“在出事的前幾天裏,你兒子有什麼反常的表現嗎?”李磊問。
徐環環瞪著失神的雙眼,盡力地回想著。過了好一會,才慢悠悠地說道:“在他被殺的那幾天,他明顯地發生了一些變化。原先很活潑的一個孩子,突然間變得一句話也不說,常常坐在椅子上發呆。我心裏雖然悲傷,但不得不強忍著勸他。他聽著,默默地聽著,最後總是突然冒出一句話,說要給
報仇。他們
弟倆在同一個學校,有時中午不願意回家,就在
那兒吃午飯休息。于是我就想,恐怕他多少知道點馬朝燕的情況吧?我就問他,你是不是知道了什麼?他不說知道,也不說不知道,就是不說話,眼光嚇人得很。我想這恐怕是
的死對他的打擊太大的緣故,時間一長,就會好過來的。可沒想到……真沒想到……他突然就不見了,就是死了,總該有個屍首啊,爲什麼半點東西都找不到呢?”
說著說著,徐環環就哭了起來,聲音越來越大,竟至變成了嚎啕。
李磊一番勸慰,便向她告辭,前往縣實驗小學。
從徐環環所談的情況來看,有一個非常注目的的關鍵之點,那就是馬朝東可能從他的口或其他地方掌握了罪犯的有關情況,便以一個孩子的方式開始了他的一份獨特的工作。當罪犯得知有關情況後,就迅速采取行動,殺人滅口……可是,那罪犯的連環報複又該作何解釋呢?如果罪犯僅僅是殺人滅口的話,其目的已經達到,就不會繼續作案殺死馬立本了。
走著想著,不一會,李磊就進了實驗小學,找到馬朝東的班主任張波。
張波三十多歲,爲人熱情,誠懇開朗。提到馬朝東的失蹤,張波感到萬分悲痛與惋惜,他說:“馬朝東可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啊,他思維敏捷,成績優異,是班上的學習委員。我是今年9月才接手五<一>班的班主任的,教他還不到兩個月,可我從內心裏就喜歡上他了。”
“作爲班主任,馬朝東又是你最爲器重的學生,我想你對他的情況應該了解得非常詳細吧?他在失蹤前有什麼反常的表現沒有?”李磊問。
“當然有啊,變化還很大呢!”張波答道,“他變得沈默了,沒有以前那麼活潑了,常常坐在凳子上發呆,有時點他名回答問題時突然一愣,也不知老師提的是什麼問題,直到失蹤那天都是這樣。”
“你發現他除了在學校跟老師、同學在一起外,還和社會上的其他人有什麼接觸與來往嗎?”
“這……我還沒有發現過,也許有這方面的接觸而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我覺得最好是在班上的學生中了解一番。”
“我想找幾個學生了解一下有關情況,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張波馬上表示同意:“行,我去叫幾個跟他要好的同學來談。”
一下子就進來了5個十多歲的孩子,李磊先是將他們安排在一起,問了問有關馬朝東的情況,接著又一個一個地單獨進行了交談。然後根據他們提供的一些線索,又叫來了幾個相關的學生,循循善誘地啓發他們。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李磊從學生們口中了解到的情況跟徐環環和張波所談相差無幾,只不過他們要說得具一些。發呆、沈默是他
遇害後的最大變化,除此而外,就是經常在口中念叨著要爲
報仇。當問及馬朝東是否透露過殺害他
的仇人到底是誰時,孩子們都將腦袋搖得像個撥
鼓。
只有一個叫周明的孩子道:“馬朝東跟我說過,他一定會查出那個仇人來的。”
“當時你沒問他那個仇人到底是誰嗎?”李磊急切地問道。
“問了。”小孩回答得挺認真,“可他悶著沒有做聲。
頓時,李磊的心裏涼了半截。
能夠了解到的情況,也就這麼多了。而對馬朝東屍的搜查工作,也沒有半點收獲。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9章 “要給姐姐報仇”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10章 尋訪知情人”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