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陳忠實>初夏>第18節

《初夏》第18節

陳忠實作品

  景藩老漢和兒子鬧仗,以至把馬駒趕出家門的舉動,一刹時傳遍了馮家灘一百五十戶人家的角角落落。莊稼人中幾乎絕對多數的人都同情老漢,覺得馬駒這娃太傻了,枉費了老人的一番苦心。不過,景藩老漢也未免做得太過分了,罵幾句未嘗不可,把兒子的鋪蓋卷扔到門外大街上,太絕情了,日後父子們還說話不說話呢?

  河西公社王書記聽到這件事的時候,猛乍一驚,暗暗一喜,當下把手頭的瑣碎事務一安頓,跨上自行車,端直趕到馮家灘來了。

  中共河西公社的領導人頭腦敏銳,幾乎立即意識到:馮家父子鬧仗,不是鄉村裏一般父子或兄弟之間因爲財産鬧仗打架;他們父子間的矛盾帶有思想上的深刻分歧,這種分歧已經發展到家庭破裂的嚴重程度。他坐不住了。那個他雖然認識而並不太熟悉的馮馬駒,一下子使王書記感佩了。很長時間,他爲馮家灘大隊領導力量的軟弱渙散傷腦筋,說句不客氣的話,支委會和管委會實際上已經是形同虛設……現在,馮馬駒自己在馮家灘冒出來了,表現出一gu氣勢,叫dang委王書記太高興了。

  馬駒正在推著裝滿磚坯的平板架子車,來往于磚窯和坯場之間。彌漫在磚窯裏的灰屑,落在臉上和手臂上,和著汗shui,染出一道一道汙痕。看見王書記,馬駒停了手,把王書記領到shui渠邊的樹蔭下,自己在shui渠裏洗起臉來。

  “馬駒,你在這兒拉車裝坯哩,我還以爲你這陣兒……躲在哪兒哭冤枉哩。”王書記開玩笑說,自己倒不笑,“好,看你這架勢,沒有趴下。”

  馬駒擦著紅紅的臉膛,咧著嘴憨笑著。

  “馬駒,怪我。事情弄到這一步,怪我沒有盡到責任。”王書記謙和地自我批評說,“前幾天,你爸尋我時,我同意了他的意見。我不了解你的想法……”

  馬駒坐在磚坯上,接過王書記遞給他的一支香煙,香啧啧地吸了一口,感激地笑笑:“這是避免不了的……已經過去了,算咧。”

  “我當時要是找你談談,了解了你的想法,我可以給你爸做點工作,也許不至于弄出這樣的局面。”王書記咂著嘴,對自己工作上的粗疏表示懊惱,十分真誠地進行自我批評,“讓你受難場了……”

  “這不算啥,王書記。”馬駒開朗地說,“俺爸說我幾句不好聽的話,沒啥。我能理解他的心情,總是自己的老子,不會記仇的。”

  “對,要是能理解你爸的心情就好了。”王書記說,“這是個好同志,幾十年來給馮家灘群衆辦了不少大事、好事。現在他老了,ti力不行了,對當今的農業經濟政策不適應,腦筋趕不上形勢的發展了……”

  “王書記,你說怪不怪,”馬駒笑著說,“極左的東西整了他,他一提起‘放衛星’、‘四清’、和‘文化大革命’,頭上就冒火。可是而今糾正這些極左的東西,他卻又想不通,比如責任製……”

  “不光是你爸一個人哩!”王書記沈吟著說,“好多老同志,把責任製理解成分田單幹了。這裏頭,有幾種情況……”

  “俺爸只看見牛分戶養了,土地分戶種了,就怨氣蠻大,說是自己幾十年白幹咧。”馬駒說,“你說那個大鍋裏舀幹了,再舀不下飯了,他還是舍不得把鍋換了……”

  “難怪哩!”王書記冷靜地分析說“一方面可以看到老同志對集ti化的感情,另方面也確實是他對過去貫徹的‘左’的那些東西,一時認識不透……”

  馬駒點點頭。王書記是一位實實在在的dang的基層領導。他是六十年代初的高中畢業生,有文化,人也聰明,沒有一般行政幹部的油腔滑調。有這樣的領導支持自己,他心裏感到溫暖,實在,便實心實意向這位可資信賴的領導人彙報自己的思想:“我在三隊起初實行責任製時,俺爸堅持不讓搞。我去請示你,你說可以先試辦。那時光,縣上的具ti政策還沒下達哩……地分到各戶種了,牛分給各戶養了,生産積極xing確實高漲了。可是,問題出現了:一人分得一畝地,大家大戶也不超過十畝地,頂多夠一個精壯男勞力經管。好多青年閑下了,特別是夏秋兩個多月的忙時一過,冬季和春季,勞力閑下了。我這時才跟德寬決定:要給勞力尋活兒幹……”

  “這是個普遍出現的問題。”王書記贊同說,“你幹得好。應該幫助社員搞好家庭副業,搞些隊辦工副業,這是改善農民經濟狀況的好辦法。問題出在哪裏呢?好多農村幹部借口分地到戶,撤手不管了,還說什麼‘分田到戶,閑了幹部’。你們家裏出現的矛盾,你和你爸,正好是這兩種思想的代表……哈哈,我說得對不對呢?”

  馬駒瞧著王書記的眼睛,笑笑,表示默認。他切實地解釋說:“我開始也不大清楚,實際當中提出問題了,就得想辦法解決。”

  “關鍵就在這兒。”王書記肯定說,“同是一個村子,一隊和二隊,現在沒人管。說到底,還得有一班好幹部。”

  “說實話,剛從部隊回來那陣兒,俺爸要是給我找下司機一類工作,我會去的。”馬駒如實相訴,“我在三隊幹了半年多,弄下這一攤子,幾件事剛剛搞出個眉目,說實情,要我立馬撂下走悼,還真是舍不得丟手哩!”

  “我信。”王書記深情地盯著馬駒,深有同感地說,“甭說生産隊,公社裏也一樣啊!因爲實行新的農業政策,好多人不願意在公社幹了,尋組織部,人事局,鬧調動。我倒是覺得公社裏頭工作更實際,更具ti一些。咱們河西公社,我只待了兩年,也覺得大有發展前途……”

  兩位幹部談得很投機,互相都受到了鼓舞。“我不同意有些人說的,現在大家都是‘向錢看’。可能是‘向錢看’的人多了些,但不是全ti一切人都‘向錢看’了。”王書記很有感觸地說,“我們有不少dang員和幹部,還是實心實意爲人民服務哩!老同志有,年輕dang員也有……”

  “王書記……”馬駒聽到這裏,心裏湧過一gu熱流,感情激動了,“這幾天,去不去開汽車,離開不離開馮家灘,我也翻來覆去地想過哩!經過這一番折騰,倒是教我明白了好些事情。我爸那一輩人,跟著dang,給群衆辦了不少好事,大家擁護他。後來的‘左尺子’把他抽怕了。六十年代,馮家灘又出來一個馮志強,在鄉qin們最困難的時光,放棄大學不考,回鄉來和社員們一起苦幹,剛剛顯出一點成績,又給‘左尺子’抽倒了,連命也賠上了……”

  說到這裏,馬駒心裏翻騰得厲害。見王書記正全神專注地聽著,他便狠勁說出了自己的決心:“我遇到好年代了,應該實現俺爸和志強叔他們沒有實現的計劃……說實話,我是豁上了!”

  王書記重重地在馬駒肩頭拍了一巴掌,臉上顯出激動的神情,大聲說:“農村廣大青年的出路……

初夏第18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8節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