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大仲馬>三個火槍手>譯序

《三個火槍手》譯序

大仲馬作品

  公元十九世紀一百年間,南瀕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幅員只有五十多萬平方公裏的那塊六角形的土地,曾哺育過許多世界級的文人墨客,爲人類文化寶庫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佳作。直至今日,不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不論在外guo還是在中guo,稍有文學素養者,無一不知被譽爲文學之父的雨果,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巴爾紮克,被冠以小說之王的莫泊桑,自然主義創作大師左拉,被稱爲法guo近代散文典範的福樓拜,作品充滿生命的活力與永恒朝氣的司湯達,素有“想象與真實的奇特調和師”的都德,少有的lang漫文學才女喬治·桑,以及被公認的世界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十九世紀的法guo文壇,真可謂名流荟萃,文豪雲集,可堪獨領世界文學一代之風騒。但人們絕不會忘記,在那璀璨的群星之中,有一顆耀眼的明星,那就是以通俗曆史小說獨占鳌頭的大仲馬。《三劍客》就是他最優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三劍客》是以法guoguo王路易十三和手握重兵、權傾朝野的首相黎塞留紅yi主教的矛盾爲背景,穿cha群臣派系的明爭暗鬥,圍繞宮廷裏的秘史轶聞,展開了極饒趣味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少年勇士達達尼昂,懷揣其父留給他的十五個埃居,騎一匹長毛瘦馬,告別及qin,遠赴巴黎,希望在同鄉父執的特雷維爾爲隊長的guo王火槍隊裏當一名火槍手。在隊長府上,他遇上阿托斯,波托斯和阿拉米斯三個火槍手,通過歐洲騎士風行的決鬥,四人結成生死與共的知己。

  其時,guo王路易十三,王後安娜·奧地利,以及首相黎塞留三分guo權,彼此有隙。guo王對達達尼昂幾次打敗首相部下暗自褒獎,而首相卻懷恨在心。恰逢安娜·奧地利王後的舊時情人英guo白金漢公爵對她情絲未斷,王後便以金剛鑽墜相贈以表懷念。主教遂利用契機構陷,向guo王屢進讒言,要guo王派人組織宮廷舞會,讓王後配帶guo王送給她的那條金剛鑽墜以正虛實。王後眼見舞會日期逼近,惶然無計,幸得心腹侍女波那瑟獻計設法,請達達尼昂幫忙相助。達達尼昂對波那瑟一見鍾情,頗相見恨晚,便不顧個人安危,滿口答應,在三個朋友的全力支持下,四人分頭赴英。經過一路曲折離奇的磨難,唯有達達尼昂如期抵達,向白金漢說明原委,及時索回金剛鑽墜,解救了王後的燃眉之急,粉碎了紅yi主教的yin謀詭計。

  紅yi主教黎塞留對安娜·奧地利也早已有意,但一直未獲王後垂青。于是他妒火中燒,移恨于情敵白金漢公爵,利用新舊教徒的矛盾引發的法英戰爭,妄圖除掉白金漢以解心頭之恨。爲達此目的,他網羅一批心腹dang羽,其中最得力的qin信便是佳麗米拉迪。此女天生麗質,豔若桃李,但卻兩面三刀,口蜜腹劍,心狠手辣,毒如蛇蠍。達達尼昂爲其美貌所動,巧構計謀,潛入內室,誘她失身。就在雲雨交歡之中,達達尼昂偶然發現米拉迪肩烙一朵百合花,那是當時歐洲女子犯罪的恥辱刑迹。隱藏數年的這個機密的暴露,使她對達達尼昂恨之入骨,不共戴天,幾次設陷阱暗害,但均未成功。

  在以圍困拉羅舍爾城爲戰事焦點的法英對壘中,黎塞留和白金漢各爲兩guo披挂上陣的主帥。黎塞留暗派米拉迪赴英臥底,乘機行刺白金漢;米拉迪提出以殺死達達尼昂爲交換條件。她一踏上英guo的土地,即被預先得到達達尼昂通知的溫特勳爵抓獲,遂遭其軟禁。囚禁中,她極盡賣弄風騒和花言巧語之能事,誘惑了溫特勳爵的心腹看守費爾頓,後者自告奮勇救米拉迪出獲,並僥幸刺死了白金漢。米拉迪在歸法途中,巧進修道院,找到了受王後派人庇護的達達尼昂的情婦波那瑟,將她毒死。達達尼昂、阿托斯、波托斯、阿拉米斯四位朋友晝夜兼程,苦苦追蹤,會同溫特勳爵和一名劊子手,終于在利斯河畔抓到企圖潛逃比利時的米拉迪。六位仇人齊討共誅,揭開了米拉迪的老底:原來她早已遁入空門,但她不甘青春寂寞,誘惑了一個小教士與其同居。因敗壞教門清規,教士身陷囹圄,她也被劊子手——小教士的胞兄烙下了一朵百合花。教士越獄逃跑,攜帶米拉迪私奔他鄉,劊子手因受株連入獄,替弟頂罪。在異鄉,米拉迪嫌貧愛富,又抛棄了小教士,和當地一位少年拉費爾伯爵結婚,弄得後者傾家蕩産又棄他而去。拉費爾伯爵恨之切切,便化名阿托斯投軍,進了guo王火槍隊,以慰失戀受騙之苦。米拉迪逃到英guo,騙取溫特勳爵伯兄之愛成婚,並生有一子。但爲了獨占丈夫及兄弟之遺産,她又謀害了第二個丈夫。她罪惡累累,天怒人怨,當即在利斯河畔被殺正法。至此,達達尼昂、阿托斯、波托斯、阿拉米斯、溫特勳爵和劊子手各自都報仇雪恨,了卻夙願。

  黎塞留得知心腹米拉迪遇害一事中,達達尼昂是主謀,便命qin信羅什福爾將他捉拿。達達尼昂不卑不亢,坦言相陳,明示原委。黎塞留見他視死如歸,義勇無雙,少年有爲,深爲感動,非但不加罪行誅,反而擢升其火槍隊副官。阿托斯、波托斯、阿拉米斯三人或歸鄉裏,或娶孀婦,或皈教門,萍飄絮飛,全書就此結局。

  怎樣恰如其分地去評價《三劍客》這部大仲馬的代表作,就像怎樣恰如其分地去評價大仲馬本人一樣,很難絕對公允的。一百多年來,世人對這部作品貶褒不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但正如大仲馬本人一生多彩多姿、逸趣橫生一樣,他的這部代表作也是多彩多姿,逸趣橫生。這一評價是舉世公認的。

  有人說,大仲馬的作品是小說化的曆史,也有人說是曆史化的小說。還有些評論家說大仲馬不過是將史實化爲襯底的se布,要把他的幻想繡上去,于是有時漏了光,就映出了曆史底se的紋痕來。其實,不管是小說化的曆史,還是曆史化的小說,也不管繡上幻想的襯布是否漏光,這都不是評論這部作品的本質,就如文人墨客中,有的專長言情小說,有的谙熟人物傳記,有的精于隨筆散文一樣,大仲馬則拿手通俗曆史小說,並且在通俗曆史小說這塊園地裏,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在法guo還是在全世界,無論在數量上或是質量上,他無疑是首屈一指且又無人與之匹敵的高手。這一評價也是舉世公認的。

  有些作品被推向社會,只不過是有文字記載的過眼雲煙,在人們的心目中沒有留下一絲回味的痕迹,時隔不久,便被抛進曆史的垃圾或被打進曆史的冷宮。而大仲馬的《三劍客》和他的另一部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一樣,已被世界各guo譯成多種文字。一個多世紀以來,盡管人事滄桑,星移鬥轉,該書始終風靡于世,燴炙人口,一直久暢不衰,成了一部受世人推崇的世界文學名著。這就說明,這部著作成功地經……

三個火槍手譯序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譯序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