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林語堂>人生的盛宴>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第2小節

《人生的盛宴》中國人的家族理想

第2小節
林語堂作品

  [續人生的盛宴中國人的家族理想上一小節]學作品中可以找到許多理由。開頭的觀念是把人類視爲家庭單位的一份子,而不把他視爲個人。這觀念又得一種人生觀和一種哲學觀念的贊助。那種人生觀可以稱爲“生命之流”的原理,而那種哲學則認爲人類天賦本能的滿足,乃是道德和政治的最後的目標。

  家族製度的理想必然是和私人個人主義的理想勢不兩立的。人類終究不能做一個完全孤立的個人,這種個人主義的思想是不合事實的。如果我們不把一個人當做兒子、兄弟、父qin或朋友,那麼,他是什麼東西呢?這麼一個人變成了一個形而上的抽象名詞。中guo人既然是具有生物學的思想,自然先想到一個人的生物學上的關系。因此,家族變成我們的生存的自然生物學單位,婚姻本身變成一個家族的事情,而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我在《吾guo與吾民》裏,曾指出這種占有一切的家族製度的弊害,它能夠變成一種擴大的自私心理,妨害guo家的發展。可是這種弊害在一切人類製度裏都存在著,無論是在家庭製度裏,或西方的個人主義和民族主義裏,因爲人類的天xing根本是有缺點的。中guo人始終覺得一個人是比guo家更偉大,更重要的,可是他並不比家庭更偉大,更重要,因爲他離開了家庭便沒有真實的存在。現代歐洲民族主義的弊害也是同樣明顯的。guo家可以很容易地變成一個怪物,——現在有些guo家已經變成怪物,——把個人的言論自由,信仰自由,私人榮譽,甚至于個人幸福的最後目的完全吞沒了。

  我們可以用家族的理想來代替西洋的個人主義和民族主義;在這種家族的理想裏,人類不是個人,而是家族的一份子,是家族生活巨流的主要部份。我所說的“生命之流”的原理,便是這個意思。在大ti上說來,人類的生命可說是由許多不同種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可是一個人直接感覺到的,直接看見的,卻是家族的生命之流,依照中guo人和西洋人的比喻,我們用“家系”或“家族的樹”一詞,每個人的生命不過是那棵樹的一部分或一個分枝,生在樹身上,以其生命來幫助全樹的生長和赓續。所以,我們必須把人類的生命視爲一種生長或赓續,每個人在家族曆史裏扮演著一個角se,對整個家族履行其責任,使他自己和家庭獲得恥辱或光榮。

  這種家族意識和家族榮譽的感覺,也許是中guo人生活上隊伍精神或集團意識的唯一表現。爲使這場人生的球戲玩得和別一隊一樣好,或者比別一隊更好起見,家族中的每個份子必須chuchu謹慎,不要破壞這場球戲,或行動錯誤,使他的球隊失敗。如果辦得到的話,他應該想法子把球帶得遠些。一個不肖子對自己和家族所造成的恥辱,是和一個任防禦之責的球員接不住球,因而被敵人搶去一樣。那個在科舉考試裏獲第一名的人,是和一個球員沖破敵人防線,幫球隊獲得勝利一樣。這光榮是他自己的,同時也是他的家族的。一個人中了狀元或進士之後,他的家人、qin戚、族人、甚至于同鎮的人,在情感上和物質上,都可以靠他獲得一些利益。因此在一兩百年之後,鎮上的人還會誇口說:他們在某個年代曾經出過一個狀元。一個人中了狀元或進士之後,yi錦還鄉,將一個榮譽的金匾高高放在他的祖祠裏,家人和鎮上的人都很高興,他的母qin也許在喜極而流淚,全族的人都覺得非常榮耀。今日一個人獲得一紙大學文憑的情形,跟從前那種熱鬧的情景比較起來,真有天壤之別。

  在這個家族生活的圖畫裏,我們可以找到許許多多的變化和顔se。男人自己經過了幼年、少年、成年、老年等時期:開頭是由人家養育,後來轉而養育人家,到年老的時候又由人家養育了;開頭是服從人家,尊敬人家,後來年紀越大,越得人家的服從,受人家的尊敬。女人的出現尤其使這幅圖畫的顔se更爲鮮明。女人踏進這個連續不斷的家族生活的圖畫裏,並不是要做裝飾品或玩物,甚至根本也不做妻子,而是做家族的樹的主要部分——使家族系統赓續著的要素。因爲任何家族系統的力量,是有賴于那個娶入家門的女人及其所供給的血液的。賢明的家長是會謹慎選擇那些有著健全遺傳的女人的,正如園丁移植樹枝時謹慎選擇好種一樣。一個男人的生活,尤其是他的家庭生活,是由他所娶的妻子所創造或破壞的,未來家庭的整個xing格是受她的支配的:這是頗爲合理的推斷。孫兒的健康和他們所將受的家庭教養(這一點很受人們的重視),完全要看媳婦自己所受的教養如何。因此,這個家族理想裏有一種無定形的,不明確的優生製度,以相信遺傳的觀念爲根據,而且常常極力注重“門第”,這所謂“門第”,就是家中的父母或祖父母對于新娘的健康、美麗、和教養等方面所定的標准。一般地說來,重心是在家庭的教養(跟西洋人選擇“優良的家庭”“good home”裏的女人意義一樣),這種教養包括節儉、勤勞、舉止溫雅、和有禮貌這些良好的舊傳統。當父母有時不幸看見他們的兒子娶了一個舉動粗鄙,毫無價值的媳婦時,他們往往暗中咒罵女家沒有把他們的女兒好好教養起來。因此,父母對于女兒負有教育的責任,使她們出嫁之後不至于玷辱娘家的ti面——比方說,她們如果不會燒菜或做好吃的年糕,便是玷辱了娘家的ti面。

  以家族製度中的生命之流的原理而言,永生差不多是看得見的,摸得到的。祖父看見他的孫兒背著書包上學去,心中覺得他確是在那孩子的生命裏重度人生的;當他撫摸那孩子的手兒或捏撚其面頰時,他知道那是他自己的血肉。他自己的生命不過是家族之樹的一部分,或奔流不息的家族生命巨流的一部分,所以,他是欣然瞑目而死了。爲了這個緣故,中guo父母最關心的事情是在去世之前看見子女締成美滿的姻緣,因爲那是比自己的墓地或選擇好棺木更加重要的事情。因爲他要qin眼看見他的子女所嫁娶的男女是什麼樣子的人,才會知道他的子女所將過的生活,如果媳婦和女婿看來頗爲滿意,他是“瞑目無恨”的了。

  這麼一種人生觀使一個人對世間的事物抱著遠見,因爲生命再也不是以個人的生命爲終始了。球隊在中衛線的要員失掉作戰能力之後,還是繼續比賽下去。成功和失敗開始呈露著一個不同的局面。中guo人的人生理想是:一個人要過著不使祖宗羞辱的生活,同時要有不損父母顔面的兒子。中guo官吏辭去官職的時候常常說:

  有子萬事足,

  無官一身輕。

  一個人最不幸的事情也許是有一些“墮壞家聲”或揮霍祖業的不肖子。家財百萬的父qin如果有一個嗜賭的兒子,便無異已經把一生掙來的家財耗光。如果兒子失敗了,那便是絕對的失敗。在另一方面,一個眼光遠大的寡婦如果有一個五歲的好兒子,便能夠忍受多年的痛苦、恥辱,甚至于虐待和迫害。中guo曆史上和文學上充滿著這種寡婦,她們忍受著一切的艱苦和虐待,生活下去,一直到她們看見兒子飛黃騰達,出人頭地,也許甚至成爲名人。蔣介石可說是最新的例證,他小時和他的守寡的母qin受著鄰人虐待。這位寡婦一天對她的兒子寄著希望,便也一天不氣餒。寡婦大抵能夠使她們的孩子在品xing和道德方面得到完美的教育,她們的教育工作是成功的,因爲女人普通較有實事求是的感覺;因此我常常覺得在兒童教養方面,父qin是完全不需要的。寡婦往往笑得最響,因爲她笑得最遲。

  所以,這麼一種家庭生活的配合是令人滿意的,因爲在生物學各方面的人類生活都已經顧到。這終究是孔子的主要目標。在孔子的心目中,政治的最後理想是和生物學很有關系的:“老者安之,少者懷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這是值得注意的,因爲它不僅是一句關于枝節問題的話,而是政治的最後目標。這就是所謂“達情”的人文主義哲學。孔子要我們的一切人類本能都得到滿足,因爲我們唯有這樣才能夠由一種滿足的生活而得到道德上的和平,而且也因爲唯有道德上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這種政治理想的目的是在使政治變成不必要的東西,因爲那種和平將是一種穩固的,發自人心的和平。

……

《人生的盛宴》中國人的家族理想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論老年的來臨”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人生的盛宴》論老年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