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著者所見,中文明範疇的一切狀態中,只有藝術可予世界文化以不朽的貢獻。這論點,我想無須乎嚴重的爭辯。至論到中
的科學,無論怎樣,未見有可爲引以自負者,雖中
的無學理根據的醫葯學,可貢獻給世界,予以豐富的研究與發明之園地。中
的哲學,不會在西方留不朽的印象,因爲中
哲學以其中庸、謹饬、和平的特
,永遠不會適合歐美人的氣質的。這種中
哲學的特
,完全系
力減退的結果,而歐美人的氣質則充溢著進取的活力。
爲了同一理由,中的社會組織,也將永不會適合歐美的社會。孔子思想太拘守于事實,道家思想的態度太冷漠,而佛教思想過于消極,不適于西洋積極的人生觀。歐美的人民怎樣的活動著,他們天天在遣送人員探險北極,在征服太空或打破速度記錄,一定不會變成純良的佛教徒。著者曾經遇見過幾個歐洲和尚,可以借來作爲全
歐洲和尚的標本,他們的說話是那樣宏亮而熱切,到底也掩不住他們心底的騒攘的情緒。特殊象吾有一次見過的一個和尚,在他的有力的痛斥歐洲社會的時候,他很想叱咤風雲,呼風喚雨,從天宮召硫磺烈焰,一把火把整個歐洲燒個幹淨。當西洋人披上袈裟,竭力想顯出平靜消極的態度,只覺得頗堪引人發笑耳。
進而言之,倘把中看做一個沒有藝術理解力的
家是不公平的,中
人某種深深隱藏的心曲,只有從他的藝術的反映中被了解,因爲,象貌醜心美的柏仇拉克(cyrano de bergerac),中
精神的最銳敏最精細的感
,是隱藏于那些不甚引人愛悅的表面後面。中
人的呆板無情的容貌底下,隱蓄著一種熱烈的深情,沈郁規矩的儀態背後,含存有活潑豪爽的內心。那些粗魯的黃
手指會塑造出愉快而和諧底形象,而高顴骨的上面,從杏形的眼睛裏閃出溫和的光線,很愉快的凝集于細膩的姿容上面。上自祀天的聖殿,下至文人信箋及其他美藝品,中
藝術顯示出一種纖巧和諧的情調,判別出人類
靈最優美的技巧的産物。
中藝術的特
,可由平靜與和諧判別出來,而平靜和諧出自中
藝術家的心底。中
藝術家是這麼一種典型的人,他們天
安靜和平,不受社會的桎梏,不受黃金的引誘,他們的精神深深地沈浸于山
和其他自然的現象之間。總之,他們的
懷澄清而不懷卑劣的心意。因爲一位優越的藝術家,吾們相信一定是個好人,他必須首先要堅貞其心志,曠達其
襟,達到這種目的的重要方法爲遊曆,或爲沈靜的內省。這是中
畫家所應經過的嚴格訓練,這樣的訓練極易舉出任何一個中
畫家來做例證。文徵明曾言:人品不高者畫品便見卑下。中
的藝術家,必先有優越的修養與淵博的學問,董其昌爲一代大師,其言曰:“讀萬卷書,行千裏路,
中
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鄞鄂,隨手寫出,皆爲山
傳神。”是以中
藝術家的學習繪畫,不是走進畫室,叫一個姑娘把
褲剝個精光,然後細細的審察她的肉
的每一部分,描繪它的輪廓與線條;也不摹擬古代希臘羅馬的石膏像,——歐美有些守舊的美術學校便用這個方法訓練繪畫的。中
的藝術家乃縱情于山
之間,注重遊曆,安徽的黃山、四川的峨嵋都是很好的去
。
中畫家的隱逸山林生活,有幾種理由是很關重要的。第一,藝術家須貫注全神于自然界的千變萬化的形態以攝取其印象,同時觀摹其棲息附著的草蟲樹木煙雲瀑布。慾將此等形象靈活地收之腕底,必先出以真情的愛好,使其精神與之融會貫通,他必先熟悉它們自然的條理,他得熟悉樹林早晚
影
彩之變幻,他得
曆岫雲的盤
岩、繞樹林的情景。但較之冷靜沖淡之觀察尤爲重要者,爲其全部精神的受自然之洗禮。明李日華(1565—1635)嘗這樣的描寫大畫家的精神修養:
黃子久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筱中坐,意態忽忽,人不測其爲何。又每往泖中通海,看激流轟
,雖風雨驟至,
烶悲詫而不顧。噫,此大癡之筆,所以沈郁變化,幾與造物爭神奇哉!
第二,中繪畫科目有所謂山
畫者,常描繪山巒煙樹,尤多峥嵘古怪之
岩,其形狀非曾經
曆其境者,幾不敢置信。是以棲隱山林,實即爲一種對于自然的壯麗之追求。中
畫家倘到了美
,他的題材上的第一個目標,將揀選大峽谷(grand canyon))或班夫(banff)附近的山林。到了這種偉大的環境裏面,天然他獲得精神上的興奮,同樣也獲得
力上的興奮。說來稀奇,這個世界上精神的興奮往往是伴隨著
力的興奮而發展的,而生命的觀念,居于五千呎高度者與地面上又自不同。歡喜騎馬的人時常對人說,當一個人跨上馬背,他對于這個世界,另有一種看法。我相信棲隱山林的意義千真萬確的亦在提高道德修養,這殆爲一般畫家從事遊曆的最重要最終極的理由。這樣,那些畫家棲居于飄飄慾仙的高
,用其舒泰的精神,俯瞰世界,而這種精神就灌注到繪畫裏去。及思慮既經澄清,意志既經貞潔然後重返城市生活,以其所獲,施舍于那些不得享清福的人們。他的題材可以變更,他的山林的恬靜精神永久存留。當他感覺自己喪失了這種精神消磨已罄,則他將重事遊曆,重受山林清逸之洗禮。
就是此恬靜和諧精神,山林清逸之氣又沾染一些隱士的風度,表征著一切中繪畫的特
。結果,它的特
不是超越自然,而與自然相融和。

一切藝術的悶葫蘆,都是氣韻問題。是以慾期了解中藝術,必自中
人所講究的氣韻或藝術靈感之源泉始。假定氣韻是有世界的通
的,而中
人也未嘗獨占自然氣韻的專利權,惟很可能的尋索出東西兩方的感情強度的差異。前面論述理想中的女
時,已經指出,西洋藝術家一例地把女
人
當作完美韻律的最高理想的客
看待;而中
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常以極端愉快的態度玩賞一只蜻蜓,一只青蛙,一頭蚱蜢或一塊峥嵘的怪石。是以依著者所見,西洋藝術的精神,好象是較爲肉
的,較爲含熱情,更較爲充盈于藝術家的自我意識的;而中
藝術的精神則較爲清雅,較爲謹饬,又較爲與自然相調和。吾們可以引用尼采(nietzechean)的說法而說中
藝術是愛美之神愛普羅的藝術,而西洋藝術乃爲暴君但奧尼細阿斯(dionysius)的藝術。這樣重大的差別,只有經由不同的理解力和韻律欣賞而來。一切藝術問題都是氣韻問題,吾們可以說任何
家都是一樣;也可以說直到目前,西洋藝術中的氣韻還未能取得主宰之……
人生的盛宴藝術家生活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