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林語堂>人生的盛宴>玩世,愚鈍,潛隱:老子

《人生的盛宴》玩世,愚鈍,潛隱:老子

林語堂作品

  老子最邪惡的“老猾”哲學卻産生了和平、寬容、簡樸和知足的最高理想,這似乎是矛盾的現象。這種教訓包括愚者的智慧,隱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識世故者的簡樸。中guo的藝術本身,它的詩意的幻象,及其對樵夫和漁父的簡樸生活的贊頌,是不能tuo離這種哲學而存在的。中guo和平主義的根源就是情願忍受暫時的失敗,靜候時機,相信在天地萬物的ti系中,在大自然依動力和反動力的規律而運行的情勢之下,沒有一個人能永遠占著便宜,也沒有一個人始終做“傻瓜”。

  大巧若拙,

  大辯若讷。

  躁勝寒,

  靜勝熱,

  清靜爲天下正。(《老子·道德經》下同)

  我們既然知道,依大自然的規律,沒有一個人能夠永遠占著便宜,也沒有一個人始終做傻瓜,所以,其自然的結論是:競爭是無益的。老子曰:智者“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又曰:“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教父。”現代的作家也許會加上一句話:“世間如果有獨裁者能不靠密探的衛護,我情願做他的dang徒。”因此,老子曰:“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善爲士者不武;

  善戰者不怒。

  善勝敵者不與;

  善用人者爲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

  是謂用人之力,

  是謂配天古之極。

  動力與反動力的規律造成了以暴力對付暴力的局勢:

  以道佐人主者,

  不以兵強天下;

  其事好還。

  師之所chu,荊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

  不敢以取強。

  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

  果而勿驕;

  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強;

  物壯則老。

  是謂不道,

  不道早已。

  我覺得如果老子當時被邀請去擔任凡爾賽會議的主席,今日一定不會産生一個希特勒。希特勒以他在政治上稱霸之速爲證,斷言他和他的工作一定曾經得到“上帝的庇佑”。我倒以爲這件事還要簡單,他是得到克裏蒙梭(clemenceau)的神魂的庇佑了。中guo的和平主義不是人道的和平主義,而是老猾的和平主義——不是以博愛爲本,而是以一種近情的微妙的智慧爲本。

  將慾歙之,

  必固張之。

  將慾弱之,

  必固強之。

  將慾廢之,

  必固興之。

  將慾奪之,

  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tuo于淵;

  guo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關于柔弱者的力量,愛好和平者的勝利,與潛隱的利益這一類的訓誨,真沒有一個人比老子講得更有力量。因爲在老子看來,shui永遠是柔弱者的力量的象征——shui輕輕地滴下來,在石頭上穿了一個洞,shui具有道家最偉大的智慧,朝著最低下的地方流過去:

  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

  以其善之下,故能爲百谷王。

  “谷”也是同樣平常的象征,代表空洞,代表世間萬物的子宮和母qin,代表yin或牝。

  谷神不死,

  是謂元牝。

  元牝之門,

  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

  以牝代表東方文化,而以牡代表西方文化,大約不是牽強附會之談吧。無論如何,在中guo的消極的力量裏,有一些東西很象子宮或山谷;老子曰:“……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足。”

  凱撒(julius caesar)要做一個村莊中的第一人,可是老子卻給我們一個相反的忠告:“不敢爲天下先。”講到顯名的危險這一類的思想,莊子曾寫了一篇諷刺文章去反對孔子及其誇耀知識的行爲。莊子的著作裏有許多這種誹謗孔子的文章,因爲莊子寫文章時,孔子已經死了,而當時中guo又沒有關于破壞名譽的法律。

  孔子圍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幾死乎?”

  曰:“然。”

  “子惡死乎?”

  曰:“然”。

  任曰:“予嘗言不死之道。”

  “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爲鳥也,翂翂翐翐,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爲前;退不敢爲後。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禍。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汗。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孔子曰:“善哉!”辭其交遊,去其弟子,逃于大澤,yi裘褐,食杼栗。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

  我曾寫過一首詩,把道家的思想概括起來:

  愚者有智慧,

  緩者有雅致,

  鈍者有機巧,

  隱者有益chu

  在信仰基督教的讀者們看來,這幾句話一定很象耶稣的“山上訓言”;在他們看來,這幾句話也許同樣地沒有效力。老子給“山上訓言”加上一句有趣的話:愚者有福了,因爲他們是世上最快樂的人。莊子繼續著老子“大巧若拙;大辯若讷”的名句而說:“棄智。”柳宗元在八世紀時稱他比鄰的山做“愚山”,稱附近的shui流做“愚溪”。鄭板橋在十八世紀時說了一句名言:“難得糊塗。聰明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中guo文學上是不斷地有贊頌愚鈍的話的。美guo有一句俚語說:“別太精明。”(don’t be too smart)由這句俚語就可以看出抱這種態度的智慧。最有智慧的人常常假裝做“傻瓜”。

  所以,我們在中guo文化上看見一種希奇的現象,就是一個大智對自己發生懷疑,因而造成(據我所知)唯一的愚者的福音,和最早期的潛隱爲人生鬥爭之最佳武器的理論。由莊子的“棄智”的忠告,到尊崇愚者的觀念是一個短短的過程;在中guo的繪畫裏和文藝作品裏的乞丐,隱蔽的不朽者,癫僧,或《冥寥子遊》中的奇絕的隱士等等的人物中,我們不斷地看見這種尊崇愚者的觀念。智者在人生的迷戀中清醒過來了;這種覺悟含著一種lang漫的和宗教的情調,而進入詩的狂想的境界;于是那個可憐的、yi服褴褛的、半癫的和尚,在我們的心目中變成最高的智慧和崇高的xing格的象征了。

  傻瓜的討人歡喜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我相信無論在東方或西方,世人是憎惡一個跟同伴們來往時過于精明的人的。袁中郎曾寫過一篇文章,表白他和他的兄弟爲什麼情願用四個極愚笨而極忠心的仆人。任何人想起所有的朋友和同伴時,都可以證明一個事實:就是,我們所喜歡的人,並不是才能受我們尊重的人,而才能受我們尊重的人,也不是我們所喜歡的人;我們喜歡愚笨的仆人,因爲他比較靠得住,因爲和他在一起時,我們盡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不必chuchu提防他。智慧的男人多數要娶不太精明的老婆,智慧的女人多數要嫁不太精明的丈夫。

  中guo曆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傻瓜,都因爲他們的真癫或假癫,很討人喜歡,很受人的愛戴。例如,宋代的著名的畫家米芾,號“米顛”(即癫),因爲有一次穿了禮服去拜一塊岩石,叫那塊石頭做他的“丈人”,遂得到這個名號。他和元朝的著名畫家倪雲林都有潔癖。又有一個著名的瘋詩人,寒山和尚,蓬頭赤足,在各大寺院跑來跑去,在廚房裏打雜,吃人家剩下來的殘羹冷飯,而在廟寺和廚房的牆壁上寫不朽的詩。受中guo民衆所愛戴的最偉大的瘋和尚無疑地是濟顛和尚,又名濟公;他是一部通俗演義的主人公;這部演義越續越長,其篇幅至今約比《堂吉诃德》(don quixote)多了三倍,看來似乎沒有完結。因爲他是生活于一個魔術、醫葯、惡作劇和醉酒的世界裏,而且具有一種神力,能在距離幾百英裏遠的城市裏同日出現。紀念他的廟宇今日還屹立于杭州西湖附近的虎跑。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的偉大lang漫天才,如徐文長、李卓吾和金聖歎(他自號爲“聖歎”,因爲據他說,當他出世的時候,孔夫子的廟堂裏曾發出一聲神秘的歎息)。雖然和我們一樣正常,可是多少因爲他們的外表和舉動違背傳統的習慣,不免給人一種瘋狂的印象。

……

《人生的盛宴》玩世,愚鈍,潛隱:老子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中庸的哲學:子思”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人生的盛宴》中庸的哲學: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