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哲學問題>第一章 現象與實在

《哲學問題》第一章 現象與實在

羅素作品

  世界上有沒有一種如此之確切的知識,以致于一切有理xing的人都不會對它加以懷疑呢?這個乍看來似乎並不困難的問題,確實是人們所能提出的最困難的問題之一了。在我們了解到找一個直捷可靠的答案會遭遇障礙的時候,我們就算完全卷入了哲學的研究,——因爲哲學不過是一種企圖,即企圖解答這類根本問題。但是,哲學不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那樣,甚至于也不像我們在科學中那樣粗率地、武斷地來解答問題,而是先探討這類問題令人感到困惑的所在,並認識潛伏于我們日常觀念中的種種模糊與混亂,然後才批判地做出解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想象有許多事物是真確的;但是仔細加以觀察,就可以發現它們卻是如此充滿了顯明的矛盾,以至于唯有深思才能使我們知道什麼是我們真正可以相信的。在探討真確xing時,我們自然是從我們現有的經驗出發,而且在某種意義上,知識無疑就是從這些經驗派生出來的。但是,直接經驗使我們知道那個東西究竟是什麼,有關這一點,任何陳述都很可能是錯誤的。我覺得我此刻正坐在一張椅子上,面前是一張某種形狀的桌子,我看到桌上有一些字紙。我轉過頭來,便看到窗子外邊的建築物,還有雲彩和太陽。我相信太陽離地球約爲九千三百萬英裏;我相信它是一個比地球大許多倍的熾熱的天ti;我相信由于地球的自轉,太陽便每天早晨升起,並且未來它仍將繼續如此。我相信,如果有個正常的人走進我的房裏,他也會像我一樣地看到這些椅子、桌子。書和紙;而且我相信,我所見到的桌子就是我的手壓著的這張桌子。這一切,似乎都如此之顯然,以至于幾乎不值得一提,除非是爲了答複一個懷疑我是否能有所知的人。可是,在我們還不能確定我們已經能以完全真確的形式把它們加以說明之前,我們對于一切都有理由懷疑,並且所有這些都需要有許多次審慎的討論。

  爲了明確我們的困難,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張桌子上。看起來,它是長方形的、棕se的、有光澤的,摸起來,它是光滑的、冷的、硬的;我敲它的時候,它就發出木器的聲響。任何人見到、摸到這張桌子,並聽到它的聲音,都會同意這樣的描述,所以就好像不會有什麼困難問題發生似的;但是,只要我們想更加精確的話,我們的麻煩就開始了。雖然我相信這張桌子“實在地”是清一se的,但是,反光的部分看起來卻比其余部分明亮得多,而且由于反光的緣故,某些部分看來是白se的。我知道,假如我挪動身子的話,那麼反光的部分便會不同,于是桌子外表顔se的分布也會有所改變。可見,假如幾個人同時在看這張桌子的話,便不會有兩個人所看到的顔se分布恰好是同樣的,因爲沒有兩個人能恰恰從同一個觀點看見桌子,而觀點的任何改變都要使光線反射的方式發生某種變動。

  就最實用的目的來說,這些差別是無關緊要的;但是,對于一個畫家,它們可就極其重要了。畫家必須摒除這樣的思想習慣,即慣于斷定物ti所具有的顔se就是常識認爲它們所“實在”具有的那種顔se;他必須養成一種習慣,能按照物ti所表現的樣子來觀看它們。在這裏,我們已經開始遇到一個構成哲學上的最大困難的區別了,——即“現象”與“實在”的區別,事物好像是什麼和究竟是什麼這兩者之間的區別。畫家想要知道事物好像是什麼,實踐家和哲學家則想要知道它們究竟是什麼;而哲學家想知道的願望比實踐家的更爲強烈,並且因爲他知道解答這個問題的困難,也便更感到煩惱。

  我們再回過來談桌子,根據我們以上的發現,顯然並沒有一種顔se是突出地表現爲桌子的顔se、或桌子任何一個特殊部分的顔se,——從不同的觀點上去看,它便顯出不同的顔se,而且也沒有理由認爲其中的某幾種顔se比起別樣顔se來就更實在是桌子的顔se。並且我們也知道即使都從某一點來看的話,由于人工照明的緣故,或者由于看的人se盲或者戴藍se眼鏡,顔se也還似乎是不同的,而在黑暗中,便全然沒有顔se;盡管摸起來、敲起來,桌子並沒有改變。所以,顔se便不是某種本來爲桌子所固有的東西,而是某種依賴于桌子、觀察者以及光線投射到桌子的方式而定的東西。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到桌子的顔se的時候,我們只是指在通常的光線條件下,桌子對于一個站在普通觀點上的正常觀察者所似乎具有的那種顔se。但是在其他條件之下所顯示出來的其他顔se,也都有同等的權利可以認爲是真實的;所以爲了避免偏好,我們就不得不否認桌子本身具有任何獨特的顔se了。

  同樣情況也可以適用于它的質地。一個人可以用肉眼看見木頭的紋理,但從另一方面看過去,桌子卻是光滑的、平坦的。如果我們通過顯微鏡來看它的話,我們就會看到粗糙不平的丘陵深谷,以及肉眼所不能看見的各式各樣的差異。兩者之中,究竟哪一個是“實在的”桌子呢?自然我們總想說,通過顯微鏡所看見的才是更實在的,但是用一架倍數更高的顯微鏡來看的時候,那就會又有所改變了。那麼,我們既不能信賴我們用肉眼所看見的東西,又爲什麼應當信賴通過顯微鏡所看見的東西呢?這樣說來,我們所由以出發的感官對于我們又是靠不住的了。

  談到桌子的形狀也不見得更好一些。我們都習慣于按照物ti的“實在的”形狀來加以判斷,而且我們是如此之不假思索,以致于我們竟以爲我們的確看到了實在的形狀。但是事實上,如果我們要畫畫,我們就必須曉得,一定的物ti若從各個不同的觀點來看,形狀便會不同。如果我們的桌子“實在”是長方形的,那麼,差不多從任何觀點看來,它都仿佛有著兩個銳角和兩個鈍角。如果對邊是平行的,那麼看起來它們就會在離觀察者的遠chu收斂成爲一點。如果對邊長度是相等的,那麼看起來,仿佛較近的一邊要長些。在看一個桌子的時候,所有這些情況通常都未曾被人注意,因爲經驗已經教會了我們要從外表的形狀構想“實在的”形狀,而“實在的”形狀才是我們作爲實踐者所感興趣的東西。但是“實在的”形狀並不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它是從我們所看到的之中推論出來的東西。再者,我們在房內走來走去,我們所看見的東西也便經常地在改變著它的形狀;所以,在這裏,感官又似乎並不給我們提供有關桌子本身的真理,只不過提供有關桌子的現象而已。

  當我們考慮到觸覺的時候,也發生同樣的困難。的確,桌子總是給我們一種硬的感覺,而且我們也感覺得到它耐壓。但是我們所獲得的感覺卻取決于我們加于桌子的壓力多大,也取決于我們用身ti……

哲學問題第一章 現象與實在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一章 現象與實在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