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西方哲學史第一章 猶太人的宗教發展上一小節]太人是他所揀選的人,那末他們所受的苦,只能說是由于他們的邪惡。這是一種父管教孩子的心理,也就是說,猶太人必須通過懲誡才能得到淨化。在這種想法的影響下,猶太人在流亡期間發展了一種比獨立時更爲嚴格、更爲排斥異民族的正統教義。那些留在後方未經遷移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並沒有經曆到同樣程度的發展。當以斯拉和尼希米在被擄以後重返耶路撒冷的時候,他們發現雜婚已經相當普遍,並爲此感到驚訝,于是他們便把這樣的婚姻都解除了。
猶太人與其他古代民族突出不同之點是他們的頑強的民族自尊心。其他民族,在一旦遭受征服後,都曾表裏一致地屈服于戰勝者。只有猶太人保持了他們那種唯我獨尊的信仰,並確信他們的不幸是由于上帝的忿怒,因爲他們沒能保持住信仰與教義的純潔。舊約中有關曆史的各篇,大部分是在被擄後編輯的,它們容易給人一種錯誤的印象。因爲它們暗示爲先知所反對的偶像崇拜是背離了先前謹嚴的風尚。然而在實際上卻從來沒有過這樣謹嚴的風尚。先知在更大程度上是些革新家,這和我們以非曆史的眼光讀聖經時所了解的有所不同。
在被擄期間,發展了一些以後成爲猶太教特征的事情。但其中有一部分卻來自先前已有的根源。由于舉行祭奠的唯一的聖殿被毀,猶太教的儀式乃被迫變得沒有祭品了。在這一時期裏創始了猶太人會堂,他們在這裏朗誦當時已有的部分聖經。從這時期強調了安息日的重要,和開始重視作爲猶太人標幟的割禮。按我們所知與外邦人聯婚也是在流亡期間開始被禁止的。各式各樣的排他
有了增長。“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使你們與萬民有分別的。”“你們要聖潔,因爲我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是聖潔的。”律法是這一時期的産物。它是維持民族統一的一種主要的力量。
我們稱爲《以賽亞書》的是兩位不同先知的著作,一個在被擄之前,一個在被擄之後。二者之中的後者,也就是被聖經研究者稱爲第二以賽亞的,是先知中最卓越的一位。他最先報告給我們主曾經說過:“除我以外,再沒有真神。”他相信肉身死後可以複活,這也許是由于受到波斯人影響的結果。他的關于彌賽亞的預言,在後世竟成爲用來證明先知們預見了基督降臨的主要舊約經文之一。
在基督徒對外邦人和猶太人的辯論中,第二以賽亞所寫的這些經文曾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要引用其中最重要的幾段于下。萬民終必皈依:“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不舉刀攻擊那
,他們不再學習戰事。”(以賽亞書第2章第4節)“必要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此
經文而論,猶太人與基督徒之間曾經有過爭論;猶太人說正確的譯文是“一個少婦將要懷孕,”但基督徒以爲猶太人是在說謊。)“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
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因有一嬰孩爲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爲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最明顯地具有預言
的是第五十三章,其中含有我們所熟悉的經文:“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那知他爲我們的過犯受害,爲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鞭傷我們得醫治……他被迫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象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象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在最後的救贖中明確地包括了外邦人:“萬
要來就你的光,君王要來就你發現的光輝。”
以斯拉和尼希米死後,猶太人暫時不見于史乘了。猶太人的家作爲一個神權
家殘存著,然而它的畛域卻非常狹小----根據e.比萬③所述,只有耶路撒冷四周十至十五英裏的地方。亞曆山大死後,這個區域變成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王朝間互相爭奪的地區。然而在實際的猶太人疆土上卻很少進行過戰爭,于是猶太人便得以長期自由地信守他們的宗教。
他們在這一時期裏的道德律都記述在《智慧書》裏,該書可能寫成于公元前200年左右。一直到最近,這本書只有希臘文的版本爲世所知;這便是它被斥入《僞經》(apocrypha)的緣故。但是最近卻發現了一部希伯來文的稿本,這部稿本在某些地方與英文譯的希臘文版本《僞經》有些不同。書中所講的道德是很世俗的。鄰舍間的聲譽受到非常的重視。誠實乃是最上的策略,因爲這樣作可以招來亞威的袒護,而這是大有益的,書中也建議人要施舍。希臘影響惟一的標志乃是對醫葯的贊美。
對待奴隸不可太仁慈。“草料、棍棒、和重擔是爲了驢子;面包、懲罰和工作是爲了仆役……給他適當的工作去作:要是他不順從,那末就放上更重的枷鎖”(第23章第24、28節)。同時,你要記得你曾爲他付過一筆代價,要是他逃走,你這筆錢就要丟掉了;這就爲有利的嚴酷立下一道界限(同.上.書,第30、31節)。女兒是憂患的大根源;顯然在作者的時代裏,她們是熱中于*亂的(第42章第9-11節)。該書的作者是卑視婦女的:“蠹蟲生自服,邪惡來自婦女”(同.上.書,第13節)。對你的孩子們和顔悅
是一種錯誤,適當的辦法是:“叫他們從幼年起就低下頭來”(第7章,第23、24節)。
總而言之,這人像老伽圖一樣,代表一種看來極不光彩的善良商人的道德。
這種甯靜舒適而又自命正直的生活,終于被決心把其全部土化爲希臘方式的塞流西王朝,安提阿古四世粗暴地中斷了。公元前175年他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一座
育場,教育青年頭戴希臘式的帽子,練習各種運動。在這件事上他得到了一個他任命爲大祭司的希臘化猶太人,雅森的協助。僧侶貴族階級早已對教規松懈起來,並且感受了希臘文明的吸引力;但是他們卻遭到一個叫作“哈西第姆”(hasidim,意味“神聖”)
的強烈反對,這個
在農民中占有很大勢力。公元170年,當安提阿古被卷入對埃及的戰爭時,猶太人叛變了。于是安提阿古從聖殿中搬走了聖器並在其中安置了神像。他仿照其他各地已經試驗成功的辦法,宣布亞威和宙斯爲一
。他決心根絕猶太教,廢除割禮和廢止有關食物的戒律。耶路撒冷的居民都屈從了,但是耶路撒冷城外的猶太人卻進行了極端頑強的抵抗。
這一時期的曆史見于《馬喀比一書》。該書第一章敘述安提阿古如何通令其內所有居民應結爲一
,並廢止他們個別的法律。所有異教徒都遵從了這……
西方哲學史第一章 猶太人的宗教發展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