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西方哲學史>第十五章 洛克的影響第2小節

《西方哲學史》第十五章 洛克的影響

第2小節
羅素作品

  [續西方哲學史第十五章 洛克的影響上一小節]否定了形而上學,他認爲在形而上學所chu理的那些題目上面下推理功夫,什麼也發現不了。這種見解在經驗主義學派中持續存在,而相反的見解,略經修改,則持續存在于康德和他的弟子們的學說中。

  在倫理學方面,這兩派有同樣的區分。

  由前文知道,洛克認爲快樂就是善,這是整個十八、十九世紀在經驗主義者中間流行的意見。相反,經驗主義者的敵派蔑視快樂,以爲快樂卑下,他們有種種顯得較崇高的倫理ti系。霍布士重視權力,斯賓諾莎在一定程度上跟霍布士意見一致。斯賓諾莎的思想中對倫理學有兩個不能調和的意見,一個是霍布士的意見,另一個意見是,善就在于和神有神秘的合一。萊布尼茲對倫理學無重大貢獻,但是康德把倫理學擺到首位,由倫理前提得出他的形而上學。康德的倫理學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它是反功利主義的、先驗的和所謂“高貴的”。

  康德講,你若因爲喜歡你的弟兄而待他好,你不算有什麼道德價值:一個行爲,由于道德律吩咐做而做它,才有道德價值。雖說快樂並非善,然而善良人受苦還是不公的事——

  康德這樣主張。既然在今世這種事屢見不鮮,所以定有另一個世界,善良人死後得善報,而且定有一位神在死後生活中主持正義。他否定關于神和永生的一切老式形而上學證明,卻認爲他的新式倫理學證明是沒有反駁余地的。

  康德對實際事務的見解是慈祥而人道的,他自己是這樣一個人,但是否定幸福是善的人大多數卻不能這樣說。號稱“高貴的”那種倫理,和認爲我們應盡力讓人幸福些這個較世俗的意見比起來,跟改善世界的打算具有較少的關系。這本不足怪。幸福若是別人的,比幸福是自己的,就容易蔑視。一般講,幸福的代替品是某種英雄氣質。這使權力慾有了無意識的發泄出路,給殘酷行爲造成豐實的借口。再不然,所崇尚的也許是強烈的感情;在漫lang主義者,便是如此。這造成對憎恨和複仇心之類的熾情的寬容;拜倫筆下的英雄算得典型,他們決不是有模範行爲的人物。對促進人類幸福最有貢獻的人——或許可以想見——是認爲幸福重要的人,不是那些把幸福和什麼更“崇高的”東西相比之下鄙視幸福的人。而且,一個人的倫理觀通常反映這人的xing格,人有慈善心便希望大家全幸福。因此,認爲幸福是人生目的的人,往往是比較仁慈的,而提出其它目的的人,不知不覺地常常受殘忍和權力慾的支配。

  這些倫理學上的差別,通常和政治學上的差別有連帶關系,固然也不盡如此。前文講過,洛克在個人意見上抱試探態度,根本沒有權威主義氣派,他願意讓每個問題憑自由討論來解決。結果是,以他本人和他的信奉者來講,都信仰改革,然而是一種逐步的改革。由于他們的思想ti系是由片段組成的,是對許多不同問題個別考察的結果,他們的政治見解自然也往往帶有這種xing質。他們規避一整塊雕成的大綱領,甯願就事論事,研究各個問題。他們在政治上如同在哲學上一樣,帶著試探和嘗試的精神。在另一方面,他們的敵派認爲自己能“全部識透這可悲的事態格局”,所以更大大願意“把它猛然打碎,重新塑造得比較貼合心意”。他們可能作爲革命者來幹這件事,再不然,可能作爲想要當政者權力增強的那種人來幹這件事;或此或彼,他們追求宏大目標時,總不避諱暴力,他們責斥愛好和平爲卑鄙可恥。

  從現代觀點看,洛克及其信奉者的重大政治缺點是財産崇拜。但是據這理由批評他們的人,卻常常是爲了比資本家更有害的階級,例如君主、貴族和軍閥的利益而作這種批評的。貴族地主按照遠古傳下來的慣例不費勞力坐享收入,他們並不認爲自己是斂財鬼,而不從錦繡如畫的外表下察看底細的人也不把他們這樣看待。反之,實業家從事有意識的獵求財富,所以在他們的活動多少還有些新穎的時代,引起了一種對地主的紳士派勒索所感不到的憤懑不平。這話是說,中産階級作家和讀他們的作品的人情況如此;農民們並不是這樣,就像法guo大革命和俄guo革命中所表現的。不過農民是不會說話的。

  洛克學派的反對者大多贊賞戰爭,以爲戰爭英勇壯烈而意味著蔑棄舒適和安逸。反之,采取功利主義倫理觀的人往往把大多數戰爭看成是蠢事。至少在十九世紀,這點又使他們和資本家連成一起,因爲資本家由于戰爭妨害貿易,也厭惡戰爭。資本家的動機當然是純粹自私自利,但是由此卻産生比軍閥及其文字幫手們的意見和公衆利益較爲一致的意見。是的,資本家對戰爭的態度向來也搖擺不定。十八世紀時英guo打的仗除美guo獨立戰爭以外,總的講是賺錢事,得到了實業家的支持;但是從十九世紀初一直到末年,實業家贊成和平。在現代,到chu大企業和民族guo家發生了密切的關系,以致形勢大變。但是即便現在,無論在英guo或在美guo,大企業一般是厭惡戰爭的。

  開明的自私自利當然不是最崇高的動機,但是那些貶斥它的人常常有意無意地另換上一些比它壞得多的動機,例如憎恨、嫉忌、權力慾等等。總的講,根源出于洛克的倡導開明自利的學派,同借英雄氣質與自我犧牲的名目鄙視開明自利的那些學派比起來,對增加人類的幸福多作了貢獻,對增加人類的苦難少起些作用。初期工業社會的那種種慘事我並沒忘記,但是那到底在這製度內部減緩下來了。而且我再拿以下的事情同那些慘事來作個對比看:俄guo農奴製、戰爭的禍害及戰爭的遺患——恐懼和憎恨、以及舊製度已喪失了活力時還企圖維持舊製度的人必然有的蒙昧主義。

……

《西方哲學史》第十五章 洛克的影響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十六章 貝克萊”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西方哲學史》第十六章 貝克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