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西方哲學史>第二十七章 卡爾·馬克思

《西方哲學史》第二十七章 卡爾·馬克思

羅素作品

  卡爾·馬克思通常在人的心目中是這樣一個人:他自稱把社會主義做成了科學的社會主義;他比任何人都作出更多貢獻,創造了一個強大的運動,通過對人的吸引和排斥,支配了歐洲近期的曆史。討論他的經濟學,或討論他的政治學(除某些一般方面外),不在本書的範圍之內;我打算只把他當作哲學家和對旁人的哲學起了影響的人來講一講他。在這一點上,他很難歸類。從一個方面看,他跟霍治司金一樣,是哲學上的急進主義者的一個結果,繼續他們的理xing主義和他們對lang漫主義者的反抗。從另一個方面看,他是一個複興唯物主義的人,給唯物主義加上新的解釋,使它和人類曆史有了新的關聯。再從另外一個方面看,他是大ti系締造者當中最後一人,是黑格爾的後繼者,而且也像黑格爾一樣,是相信有一個合理的公式概括了人類進化的人。這幾方面,強調任何一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對他的哲學都要有歪曲失真的看法。

  他一生遭遇的事件說明了這種複雜xing的部分原因。他是1818年出生的,和聖安布洛斯一樣生于特裏爾。特裏爾在法guo大革命和拿破侖時代曾受到法guo人很深的影響,在見解方面世界主義se彩比德意志大部分地區濃厚得多。他的祖輩們原是猶太教的律法博士,但是在他幼年時代他的父母成了基督教徒。他娶了一個非猶太系的貴族女子,一生始終對她真摯熱愛。在大學時代,他受到了當時還風行的黑格爾哲學的影響,也受到了費爾巴哈反抗黑格爾而倒向唯物主義的影響。

  他試辦過新聞事業,但是他編輯的《萊因報》由于論調過激而被當局查禁。之後,在1843年,他到法guo去研究社會主義。

  在法guo他結識了恩格斯,恩格斯是曼徹斯特一家工廠的經理。

  他通過恩格斯得以了解到英guo的勞工狀況和英guo的經濟學。

  他因而在1848年革命以前得到了一種異常guoxing的修養。就西歐而論,他毫不表露民族騙見。對于東歐可不能這麼講,因爲他素來是輕視斯拉夫人的。

  1848年的法guo革命和德guo革命他都參加了,但是反動勢力迫使他不得不在1849年到英guo避難。除幾個短暫期間而外,他在倫敦度過了余生,遭受到窮困、疾病、喪子的苦惱,但他仍舊孜孜不倦地著述和累積知識。激勵他從事工作的力量一直來自對社會革命所抱的希望,即便不是他生前的社會革命,也是不很遙遠的未來的社會革命。

  馬克思同邊沁和詹姆士·穆勒一樣,跟lang漫主義絲毫無緣;合乎科學始終是他的目的。他的經濟學是英guo古典經濟學的一個結果,只把原動力改變了。古典經濟學家們,無論自覺地或不自覺地,都著眼于謀求既同地主又同雇傭勞動者相對立的資本家的福利;相反,馬克思開始代表雇傭勞動者的利益。1848年的《共産dang宣言》表現出,他在青年時代懷著新革命運動所特有的熾烈熱情,如同自由主義在密爾頓時代曾有過的一樣。然而他總是極希望講求證據,從不信賴任何超科學的直觀。

  馬克思把自己叫做唯物主義者,但不是十八世紀的那種唯物主義者。他在黑格爾哲學的影響下,把他那種唯物主義稱作“辯證”唯物主義,這種唯物主義同傳統的唯物主義有很重要的不同,倒比較近乎現在所說的工具主義。他說,舊唯物主義誤把感覺作用看成是被動的,因而把活動基本上歸之于客ti。依馬克思的意見,一切感覺作用或知覺作用都是主ti與客ti的交互作用;赤躶躶的客ti,離開了知覺者的活動,只是原材料,這原材料在被認識到的過程中發生轉變。被動的觀照這種舊意義的認識是一個非現實的抽象概念;實際發生的過程是·chu·理事物的過程。“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xing,這並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他這樣講。“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xing,即自己思維的現實xing和力量,……。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xing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

  我想,我們可以把馬克思的主張解釋成指這個意思:哲學家們向來稱作是追求認識的那種過程,並不像已往認爲的那樣,是客ti恒定不變、而一切適應全在認識者一方面的過程。事實相反,主ti與客ti、認識者與被認識的事物,都是在不斷的相互適應過程中。因爲這過程永遠不充分完結,他把它叫做“辯證的”過程。

  否定英guo經驗主義者所理解的那種“感覺作用”有現實xing,對于這個理論萬分重要。實際發生的事情,當最接近于英guo經驗主義者所說的“感覺作用”的意思時,還是叫做“察知”比較好,因爲這意味著能動xing。實際上——馬克思會如此主張——我們察知事物,只是作爲那個關連著事物的行動過程的一部分察知的,任何不考慮行動的理論都是誤人的抽象觀念。

  據我所知,馬克思是第一個從這種能動主義觀點批評了“真理”概念的哲學家。在他的著作中,並沒有十分強調這個批評,所以這裏我不准備更多談,等到後面一章中再來考察這個理論。

  馬克思的曆史哲學是黑格爾哲學和英guo經濟學的一個摻和ti。他和黑格爾一樣,認爲世界是按照一個辯證法公式發展的,但是關于這種發展的原動力,他和黑格爾的意見完全不同。黑格爾相信有一個叫“精神”的神秘實ti,使人類曆史按照黑格爾的《邏輯學》中所講的辯證法各階段發展下去。

  爲什麼“精神”必須曆經這些階段,不得而知。人不禁要想,“精神”正努力去理解黑格爾的著作,在每個階段把所讀到的東西匆促地加以客觀化。馬克思的辯證法除了帶有某種必然xing而外完全不帶這種xing質。在馬克思看來,推進力不是精神而是物質。然而,那是一種以上所談的特別意義的物質,並不是原子論者講的完全非人化的物質。這就是說,在馬克思看來,推進力其實是人對物質的關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的生産方式。這樣,馬克思的唯物論實際上成了經濟學。

  據馬克思的意見,人類曆史上任何時代的政治、宗教、哲學和藝術,都是那個時代的生産方式的結果,退一步講也是分配方式的結果。我想他不會主張,對文化的一切細節全可以這樣講,而是主張只對于文化的大ti輪廓可以這樣講。這個學說稱作“唯物史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論點;特別說,它和哲學史家是有關系的。我個人並不原封不動地承認這個論點,但是我認爲它裏面包含有極重要的真理成分,而且我意識到這個論點對本書中敘述的我個人關于哲學發展的見解有了影響。首先,我……

西方哲學史第二十七章 卡爾·馬克思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十七章 卡爾·馬克思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