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幸福之路第1章 什麼使人不幸上一小節]人不停地責難自己;如果他是一個教徒的話,就把這種有罪意識解釋成上帝的責難。他按照他自以爲應該的那樣的去想像自我,而這與他所了解的實際的自我總在一種持續的矛盾中。如果在有意識的思維中,他老早就抛棄了他在母
膝下時學得的那些道德信念,那麼他的負罪感就應該已被埋藏于無意識深
,只在酒醉或睡眠時才浮現出來。但是這已足夠使一切事物失去誘惑力了。在靈魂深
,他仍然接受了兒時所得的所有禁律。罵人是邪惡的;而首要的是,
是邪惡的。當然,他並沒有禁止自己去享受所有這些快樂,但這一切在他的思想中都受到了毒化,他感到自已被這些東西拉下了墮落的深淵。他全部身心追求的一種快樂就是受到母
的撫愛,此時所經曆的快樂至今記憶猶新。然而這種快樂之門不再向他開放,他因此感到一切都無所謂了:既然總要犯罪,就幹脆深陷到罪惡之中去吧。戀愛時,他仍在尋求著母
的溫柔,但又不能接受這種溫柔;因爲母
的形象猶在,使他對任何與自己有
關系的女人都不可能産生尊重之情。于是他失望並開始變得冷酷;而當地爲自己的冷酷開始後悔時,便又開始了一輪想像中的犯罪和真誠的悔恨交替變換的過程。這就是許多表面上強硬的放蕩者的心理。使他們誤入歧途的,是對不可企及的目標(母
或母
的替代者)的追求以及童年時代受到的荒謬的倫理准則的灌輸和教誨。對這些母
“貞潔”的犧牲者來說,走向幸福的第一步就是,從早年信仰和情感之中解
出來。
自戀,在某神意義上,是習慣化了的負罪感的對立物。它包括對自我的愛慕和希望得到別人的愛慕的習慣。當然,某種程度的自戀是正常的,人們也不必爲之哀歎;然而一旦這種自戀發展過頭了,它就會變成一種惡習。在許多婦女、特別是富裕階層的婦女身上,那種感受愛的能力早已幹涸並被一種希望所有的男人都愛她的強烈願望所代替。當這種女人確信某個男子愛上她時,她便覺得他對自己不再有用。同樣的現象也會發生在男人身上,雖然比較少見。典型的一個例子便是小說《危險的私通晔中的主角(該書描寫了大革命之前的法幾位貴族的愛情故事人當虛榮達到這種程度時,對任何他人都不再會有真正的興趣,因而從愛情中也不可能獲得絲毫滿足。其它的興趣關落得更加迅速。例如,一個自戀者被人們對大畫家的崇敬所激勵,他也會變成一位美術專業學生;然而,由于繪畫風不過是他爲達到一種目的的手段而已,因而繪畫技法從來沒有變成他的真正的興趣;除了與己有關的以外,他看不到任何別的主題。結果自然是失敗和失望,沒有預期中的奉承,卻只有一連串的奚落。同樣的情況也常常發生在小說家身上,如果這位小說家總是把自己當作理想的英雄。無論何種勞動,它的真正的成功有賴于對這一勞動的對象的真正興趣。一位接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們,其最終的悲劇就在于,他們原先對社區活動以及施政方針的興趣,逐漸爲自戀情緒所取代。一個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人是不值得稱道的,人們不會如他所自認爲的那樣去看待他。因此,如果一個人對這世界唯一所關心的只是這個世界應該對他表示崇敬,那麼他往往不大可能達到這個目標。就算他達到了這個目標,他仍然不能獲得完全的幸福,因爲人類的本能永遠不會完全地以自我爲中心,自戀者只不過是對自己加以人爲的限製,正如一個爲負罪感所壓抑的人一樣。原始人可能會爲自己是個優秀獵手而自豪,但是他也喜歡狩獵活動本身虛榮心,一旦超過一定的極點,便會由于自身的原因扼殺任何活動所帶來的樂趣,並且不可避免地導致倦怠和厭煩。一般情況下,虛榮心的根源就在于自信心的缺乏,療法則在于培養自尊。但是這只有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興趣,激發起一連串的成功的行動才能達到。
誇大狂與自戀者的區別在于,他希望自己聲威顯赫而不是可愛迷人,希望自已被人畏懼而不是被人迷戀。屬于這一類型的有瘋子和多數曆史上的偉人。對權力的愛,就像虛榮心一樣,是正常人的一個強有力的因素,因此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在它過度膨脹或是與不充分的現實感相聯系時,它才變得令人惋惜。這時,它就會使人不幸、令人愚蠢,甚至兩者兼而有之。自以爲頭戴皇冠的瘋子,在某種意義上也許是幸福的,但他的幸福不是那種任何清醒的人都會羨慕的幸福。亞曆山大大帝與瘋子在心理上同屬一類人,哪怕他擁有實現瘋狂夢想的才能,也是如此。然而,他並未能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因爲隨著他的戰績的擴大,他的夢想也不斷膨脹,當他知道自己成了曆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時,便自封爲大帝。他真的幸福麼?他的嗜酒如命,他的狂躁脾氣,他對女人的冷酷無情,他的自命上帝,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他並不幸福。爲了開發人
中的某一部分而以犧牲所有其它部分爲代價,或者把整個世界看作是爲了個人自我的偉大高貴而創造出來的,這是不可能得到最終的滿足的。誇大狂,一般來說,不管是精神錯亂的還是精神健全的,往往是由過份羞辱受屈所致。拿破侖在求學時期曾爲自卑感所折磨,因爲他的同學大都是富有的貴族子弟,而他家境貧寒,靠獎學金才得以維持學業。在他後來允許那些流亡者歸來時,面對昔日同學的卑顔屈膝,他才獲得了滿足。這真可謂至福!這種滿足感進一步導致他去征服沙皇以便得到同樣的滿足,而這滿足卻把他送上了聖赫勒拿島。由于沒有人是全能的,一個被權力慾所徹底攫住的人,遲早總會碰到那些無法逾越的障礙。只有某種形式的瘋狂才會阻止這種認識深入人的頭腦,就像一個人權力足夠大時,他可以把向他指出這一點的人監禁起來或者
以極刑。政治意識的壓抑和心理分析意識中的壓抑是密切相關的。不管以何種明顯的方式,也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出現了心理分析上的壓抑,就不可能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權力,當它被保持在適當的限度以內時,也許會極大地增進幸福;然而,如果把它當作生活的唯一目的,它就會給人的外部世界或者內心世界帶來巨大的災難。
很顯然,不幸的心理上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它們都有某些共同點。典型的不幸福的人是這樣一些人,他們在青年時期被剝奪了一些正常的滿足,于是便把這種滿足看得比任何一種其他方面的滿足更爲重要,一生只朝著這一方面苦心尋求;他僅僅對成功、而不是對那些與此相關的活動本身,給予足夠多的、不洽當的重視。然而,在今天,另外一種現象發展得極爲普遍。一個人也許感到自己徹底失敗了,以至于不再尋求任何形式的滿足,只求消遣放松、陶然忘情。他因而成了“快樂”的愛好者。也就是說,他減少自己的活力以便使生活變得更易忍受。例如,酗酒就是一種暫時的自殺;它帶來的幸福僅僅是一種消極的、暫時的忘卻不幸的幸福。自戀者和誇大狂相信幸福是可能的,雖然他們爲了得到它采取了錯誤的方式;但是尋求精神*醉的人,無論采取哪種方式,他都已失去了希望,只求默默無聞。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服他的首要之點就是告訴他:幸福是值得爭取的。不幸的人,同失眠的人一樣,總是對此表示自豪。也許他們的這種自豪與狐狸丟了尾巴時的感觸是一樣的。如果真是這樣,醫治的療法便是向他們指出,怎樣才能長出一條新的尾巴來。我相信,如果人們看到了通向幸福的道路,就很少會有人再去存心選擇不幸之路。我當然並不否認這種人的存在,但這類人肯定爲數不多,難成氣候。因此我假定讀者諸君都甯願幸福而不是願望不幸。能否幫助他認識到這種願望,我不敢肯定;但是無論如何,這種嘗試總是不會有害的。
《幸福之路》第1章 什麼使人不幸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2章 拜倫式的不幸”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