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武俠小說>梁羽生>瀚海雄風>第6回 骨肉團圓如隔世 親恩須慰締良緣

《瀚海雄風》第6回 骨肉團圓如隔世 親恩須慰締良緣

梁羽生作品

  這漢子一面說話,一面tuo了上yi,只見他右肩有個銅錢般大小的傷疤。

  那晚留字給他的那個刺客,李思南雖然沒見著他的廬山真面,但他的身型和他的劍法李思南則是見到了的。那“刺客”那晚中了衛土的一柄飛刀,傷的正是右肩。如今這漢子露出了傷疤,李思南當然是更無懷疑了。

  李思南道:“多謝你的指引,我如今已是依約而來,不知你是爲了何事約我?”

  那雙子笑道:“不是我約你,是松風谷中有一個人想要見你,我代他請你來的。”

  李思南道:“那人是誰?”

  漢子笑道:“你見了他自然知道。我只想問你,你現在是不是心裏有了疑團了?”

  李思南道:“正是,所以我特地來請你指點迷津。”

  那漢子道:“你的‘迷津’,也只有那個人能夠給你指點。好,你現在就跟我去吧。咱們慢慢再說。”

  李思南跟著他走,路上請教他的姓名,始知這人姓揚,單名一個“滔”字。李思南道:“楊兄使的好一套落葉劍法,敢情楊兄是峨嵋門下?”

  楊滔笑道:“果然瞞不過公子的法眼,家師裴叔度正是峨嵋派的掌門大弟子。”

  李思南好生歡喜,原來裴叔度和他的師父谷平陽乃是知交,早年曾有“武林雙秀”之稱,因爲他們身份相同,同是少林、峨嵋第二代中最傑出的人物。

  李思南曾聽得師父說過裴叔度的事迹,不過因爲峨嵋山是在四川,屬于南宋疆域;嵩山少林寺在河南,則是屬于金guo的統治之下。所以谷平陽和裴叔度見面無多。近十年來由于金宋兩guo經常chu于戰爭的狀態之中,兩人就一直沒有相見了。不過,雖然平生見面無多,消息又中斷了十年之久,他們的交情仍然不是普通人所能相比的。

  李思南說了自己的師承,楊滔笑道:“我也聽得師父說過,說是谷大俠收了一個得意的弟子,原來就是你。那時你大約尚未出道,把這消息帶來的人也還未知道你的大名呢。”

  李思南道:“我入門得遲,未曾拜見過裴大俠,想不到今日得見楊兄。這樣說,咱們更不是外人了。卻不知楊兄何以到了蒙古。”

  楊滔說道:“我來了已經有七年了,說起來一言難盡……嗯,松風谷已經到了,我的事以後再慢慢說吧。”

  這松鳳谷是在兩feng夾峙之間的一條山溝,並不像一般所謂的山谷是在底下的。這山溝長的都是松樹,涼風習習,名實相副。風中送來松子的清香,令人精神頓爽。

  李恩南道:“果然不愧松風谷這個嘉名。但這樣幽僻的地方,若非楊兄帶引,小弟焉能找到?”

  說話之間,到了一個窯洞外面。楊滔悄聲說道:“腳步放輕些。”李思南彎下腰,懷著幾分好奇幾分惴惴不安的心情,跟他鑽進窯洞。

  窯洞洞口狹窄,裏面卻很寬廣。李思南定睛一瞧,只見洞中布置得像一間普通農家的臥室,用草堆作chuang鋪,臥著一老人,在這老人的身邊,坐著一個少女。

  這少女看見一個陌生人進來,有點驚詫。楊滔道:“我把李公子接來啦。”少女望了李思南一眼,看來已是明白,但卻搖了搖手,說道:“病人剛剛睡著了,別吵醒他。”

  那老人忽地張開了眼,說道:“是誰來了?”原來他久病ti虛,剛才只是閉目養神而已,並未熟睡。

  楊滔道:“好教老伯喜歡,我把令郎帶來了!”

  這兩句話勝似靈丹,那老人雙眼放光,霍地就坐了起來,說道:“走近一些,讓我仔細看看,當真是我的南兒麼?”

  李思南早已猜到這老人是他父qin,但因他受過一次騙,一時間還不敢冒味相認。是以他雖然走近那老人身邊,卻未跪下磕頭叫爹。

  窯洞中光線微弱,但李思南是練過暗器的人,目力比常人爲佳,此時他進了窯洞已有一會,也漸漸習慣于洞中暗淡的光線了。眼光一瞥,只見牆上挂有一張羊皮紙,紙上有字,仔細一看,寫的是一首唐詩,墨漬猶新,想是不久之前寫的。

  老人歎了口氣,說道:“我等了你許多天,以爲你不會來了。這兩天我想家想得心煩,寫了唐詩人崔禮山這首思家之詩,想不到你今天就來了。你ma好麼?”

  李思南顧不得回答,先看這一首詩,詩道:“shui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裏,杜鵑枝上月三更。故園詩動經年紀,華發春催兩鬓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思家之情,藉這首詩表露無遺。但李思南留意的卻不是詩本身,而是字迹,一看之下,果然和他所熟識的他父qin的筆迹一模一

  李思南淚咽心酸,跪下來道:“不孝兒來遲,累得爹爹受苦了。mamati還好,只等著爹爹回去!”

  老人苦笑道:“我只怕回不去了,見得著你一面,我也已經心足了。”

  李思南咽下眼淚,說道:“爹,你別難過,你會好起來的。你歇歇再說吧。”

  李思南勸他父qin不要難過,他自己心裏卻是難過之極,他父qin不過是五十歲左右的人,不應該衰老得成這個樣子的。“爹爹不知受了多少折磨,他額上一條條的皺紋都是蒙古鞑子作惡的罪證!可恨我卻受jian人欺騙,幾乎識賊作父。”李思南心想。

  那少女端來了一碗葯茶,說道:“爹,你喝了葯再說。”李思南聽見這少女叫他的父qin做“爹”,有點奇怪,但此時他只要知道他父qin的事情,對這少女的身份,暫時無暇詢問。

  這碗葯茶是有人參的,李希浩喝了之後,精神好了一些,說道:“我注釋的那本兵書你帶來了沒有?這是我未曾完成的心願,除了你們母子之外,我一直記挂的就只是這本書了。我還記得這本書一共有一百一十二頁,我只注釋了六十八頁。你可曾看過麼?”

  李思南道:“這本書就在我的身上,我看過了。前半部有你的注釋,我看得很明白,可惜到了沒有注釋的後半部,我看得不大懂了。”

  李希浩接過兒子給他的那一本書,翻了一翻,眼中發出喜悅的光芒,但隨即卻是歎口氣道:“我沒有精力繼續下去了,你好好保存它,將來可以替我完成這份傑作。嗯,我真擔心你給那人騙去呢,現在我安心了。”說罷把書又交回給李思南。

  李思南藏好兵書,說道:“那人是誰,我正想知道。”

  李希浩說道:“我知道他現在是冒用我的名字。他原來的名字叫余一中,是我在俘虜營中最要好的一個朋友。想不到這個最好的朋友,後來也就是把我害得最慘的人。”說至此chu,連連咳嗽。

  李思南道:“爹,你慢慢地說。孩兒會給你報仇的!”

  李希浩道:“我恨不得一下子都告訴你。好,慢慢地說吧。”

  “我和他是在庫倫池北墾荒的時候結識的。墾荒的漢人俘虜有二三千人之多,蒙占鞑子不耐煩記咱們……

瀚海雄風第6回 骨肉團圓如隔世 親恩須慰締良緣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6回 骨肉團圓如隔世 親恩須慰締良緣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