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武俠小說>梁羽生>廣陵劍>第1回 難得名山聆雅奏 誰知仙窟遇魔頭

《廣陵劍》第1回 難得名山聆雅奏 誰知仙窟遇魔頭

梁羽生作品

  

(一)

  少年擊劍更吹蕭 劍氣蕭心一例消

  誰分蒼涼歸掉後 萬千哀樂集今朝

(二)

  中年才子耽絲竹 儉歲高人厭薜蘿

  兩種俯懷俱可諒 陽秋貶筆未宜多

       ——龔定

  像一枝鐵筆,撐住了萬裏藍天。巨匠揮毫:筆鋒鑿奇石,灑墨化飛泉,地是在有“山shui甲天下”之稱的桂林,是在桂林風景荟萃之區的普陀山七星岩上。

  人是四海聞名的俠土,是大同武學世家、明英宗正統年間曾經中過武狀元的雲重之子雲浩。

  雲浩站在七星岩的feng巒高chu,馳目騁懷,shuise山光,奔來眼底,不禁逸興遄飛,浩然長嘯。

  “群feng倒影山浮shui,無shui無山不入神。”桂林的山shui,有和別chu很不相同的特se。山都是石山,平地拔起。好似每一座山feng都是從天外飛來,千岩竟秀,各不相連。shui都是澄碧清冽,遊魚可數。而且有山必有shui,高chu望下去,一條條迂回曲折的江流,便似翠帶飄瑤,在群feng之間穿cha

  星移物換,滄海桑田。據地質學家的論斷:桂林在泥盆紀以前本是大海,後來因地殼變化,成爲陸地,由于經過一次非常劇烈的震劾,受到強大無比的壓力和張力使地殼斷裂褶曲,造成奇怪複雜的地形。之後,經過無窮歲月的風化作用;漸漸構成近山的平原。只有那地質堅硬,不易風化的石feng,仍然微岸的突出地面,形成了峭拔秀麗的群山。而在這種地質的shui流,由于經過砂石的過濾,也就顯得特別澄清了。

  “shui作青羅帶,山如碧玉蕭。”雲浩恍如人在畫圖,不由得由衷贊歎道:“韓愈這兩句詩,用來吟詠桂林風景,當真一點不錯,單大哥約我在此相會,也真是雅人雅事,但爲什麼他還不來呢?”

  擡頭一看,紅日已過中天,眼前的美景雖是怡人,雲浩的心裏,卻是不禁有點兒焦急了。

  原來他對桂林的山shui,雖然是慕名已久,已不得有個機會暢遊;但這次前來,卻並非僅僅爲了桂林山shui

  他要在桂林會晤一個老朋友,也要在桂林結識新朋友。

  老朋友是和他有近二十年交情的單拔群,以八八六十四路皤龍刀法與七十二把大擒拿手馳譽江湖,人稱“金刀鐵掌”。

  不過他和單拔群相交雖近甘年,最近一次的見面,也是五年之前的事了,正由于多年沒有見面,是以單拔群約他在桂林相會,他便不辭間關萬裏,遠道奔來。

  尚未見過面而想要結識的新朋友則是桂林本地人氏,在中原的名頭雖然不及單拔群響亮,在西南五省,卻是武林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一柱擎天”的雷震嶽。

  這“一柱擎天”的綽號是有個來由的。在桂林王城的當中有座獨秀feng,伊如一柱擎天,自古以來,列爲桂林八景之首,等于是桂林風景的標志,西南的武林人士尊稱雷震嶽爲“一柱擎天”,乃是拿他來和獨秀feng相比。

  雲浩登高望遠,只見獨秀feng矗立于桂林群山之中,空靈挺秀,群feng環拱,巍然聳立,不倚不偏,仿佛是衆山的首領,名爲“獨秀”,確是毫不誇張。想起最後一次和單拔群見面,單拔群和他談起“一柱擎天”雷震嶽,曾把一首題爲“詠獨秀feng贈雷大俠”的七言樂府給他看,開頭四句是“森森劍戟千feng立,截壁臨江當桂北。西南一柱獨擎天,庇盡桃源避秦客。”以feng喻人,極盡傾慕之致。

  雲浩心裏想道:“單大哥稱道的人,一定不會是lang得虛名。我也曾聽得人家說過,雷震嶽仗義疏財,許多在別chu站不住腳,跑到桂林來投奔他的朋友,都曾得過他的照顧。可惜我還有大事在身,否則托庇于擎天一柱之下作個桃源中的漁夫,過這一生,倒也不錯。”想起單拔群一來,他就可以和“一柱擎天”雷震嶽結識,不禁大爲興奮。可是單拔群爲什麼還不來呢?紅日已漸漸西斜了。

  單拔群是和他約好在拂曉的時分,在普陀山天鞏feng的懇岩上見面,看罷日出,再同遊人間仙境的七星岩的。

  *(七星岩古稱“碧虛岩”或“棲霞洞”,有天下第一奇洞之稱,在天譏feng半山之上。)

  *(明太祖洪武二年——一三六九,朱元漳封他的侄孫朱守廉爲靖江王,鎮守桂林,洪武二十六年,朱守謙在王宮外面,建築了一座周圍三裏的王城,獨秀feng被圍在王城的範圍裏,自那時起,一柱擎天便矗立在王宮之中,成爲桂林八景之一。靖江王位一直傳到明朝崇幀未年亡guo爲止。)

  這個安排高雅奇趣,他是感到深得吾心的,但現在已經過了大半個白天了,單拔群還沒有來。

  和單拔群相近二十年的交情,雲浩深知他的爲人,他除非不說,說過的話,他就要做到。

  但爲什麼還不來呢?

  “難道是在途中遭遇了什麼意外?”雲浩不覺有點惴惴不安,眼前的美景,也無心欣賞了。

  但轉念一想:“單大哥去年剛從天山回來,仆仆風塵,又到涼州去了。猜想這次他是從涼州趕來赴約的。萬裏長途,途中耽擱那麼一天兩天,也是平常之事。以他的武功,我又何須多慮?”

  正當他胡思亂想這際,忽聽得隱隱似有琴聲,隨著山風,吹進他的耳朵。铮铮之聲,忽高忽低,若隱若規。倘非他是練過梅花針之類暗器的人,聽覺特別靈敏,幾乎疑是shui聲。

  雲浩伏地聽聲,琴聲竟然好像是從山腹之中傳出,混合了山壁的回聲,那琴韻更給人添了幾分神秘的感覺,雲浩初時詫異,繼而恍然大悟:“是了,想必是有人在七星岩裏彈琴。”

  “間關莺語花底滑”,琴聲初起,曲調輕快,好像是把雲浩帶到了江南,在江南春暖花開的時節,陶醉于“雜花生樹,群莺亂飛”的春se裏。

  “幽咽流泉冰下灘”,曲調一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好像從春暖花開的時節,忽然把雲浩帶到了木葉搖落的秋天。蕭瑟之感,彌漫song際,雲浩但覺悲從中來,難以斷絕,幾乎忍不住就要潸然淚下。

  曲調再變。“銀瓶乍破shui漿迸,鐵騎空出刀槍鳴!”琴韻激昂,恍如萬馬奔騰,千軍赴敵。激起了雲浩song中的豪氣,聽得更是如醉如癡,不知不覺之間,雲浩步下懸岩,便想向那琴音來chu尋覓。

  忽聽得有人叫道:“客人,你可是要遊七星岩麼?”雲浩如夢初醒,擡眼看時,只見一個手執火炬的村夫,在山坡上向他招呼。琴聲這時也忽然聽不見了。由于七星岩常有遊人,是以當地的土人多有以作向導爲業的。雲浩剛從懸岩上走下來,才給這個向導發現。這個向導繼續說道:“天se將晚,客人,你要遊七星岩的話,可得趁早了。”

  雲浩心裏想道:“單人哥不知今大會不會來?洞中這位雅士,可也值得結交。”他是個酪愛音樂的人,從來沒有聽過這樣奇妙的琴聲,聽了向導的話,不覺怦然心動,當……

廣陵劍第1回 難得名山聆雅奏 誰知仙窟遇魔頭 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回 難得名山聆雅奏 誰知仙窟遇魔頭 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