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作品應當一揮而就。——我們欣賞一切完美的作品時,往往忽略它的生成問題,只是怡悅于眼前的作品,仿佛它是魔棍一揮便從地下跳出來的。在這裏,我們仿佛還在一種古老神話感覺所遺留的影響之下。我們幾乎還有這樣的心情(例如在象裴期頓神廟①那樣的希臘神廟中),好象某個早晨有一位神靈遊戲似地用這些巨材蓋了他的住宅,或者好象有一個靈物突然被魔法鎮入一塊巨石,現在想借之訴說。
--------
①裴斯頓(paastum),希臘移民城,位于意大利南部,築有著名的長方形大會堂“巴齊立卡”。
藝術家知道,他的作品唯有使人相信是即興而作、是奇迹般的一揮而就之時,才生出圓滿效果;所以,他巧妙地助長這種幻覺,把創作開始時那熱烈的不安、盲目抓取的紛亂、留神傾聽的夢幻等因素引入藝術,當作欺騙手段,使觀者或聽者陷入某種心境,相信這完美的作品是一下子蹦出來的。——不言而喻,藝術科學斷然反對這種幻覺,指出悟的誤解和積習,正是由于這些誤解和積習,悟
中了藝術家的圈套。146
藝術家的真理意識。——在對真理的認識上,藝術家的道德較思想家薄弱;他決不肯失去生命的光輝的、深意的诠釋,抵製平淡質樸的方法和結論。他仿佛在爭取人的更高尊嚴和意義;實際上他是不願割愛他的藝術的最有效的前提,諸如幻想、神話、含糊、極端、象征意義,高估個人,對于天才身上某種奇迹的信仰:所以,他認爲他的創造行爲的延續比科學上種種對真理的獻身更重要,覺得這種獻身也是太單調了。147
作爲招魂女巫的藝術。——藝術除執行保藏的任務外,還執行給黯淡褪的印象稍稍重新著
的任務;當它解決了這個任務,它就爲各個時代織成了一條紐帶,喚回了它們的幽魂。雖然借此出現的僅是墓地的虛假生命,或如逝去的愛人夢中重返;但至少在頃刻之際,從前的感覺又一次喚醒,心髒又按業已忘卻的節拍搏動。爲了藝術的這種普遍效用,即使藝術家並不站在啓蒙人類、使人類繼續男
化之前列,人們也應寬宥他:他一輩子是個孩子,或始終是個少年,停留在被他的藝術沖動襲擊的地位上;而人生早期的感覺公認與古代的感覺相近,與現代的感覺距離較遠。他不自覺地以使人類兒童化爲自己的使命;這是他的光榮和他的限度。148
詩人之作爲使人生變得輕松的人。——詩人若想使人的生活變得輕松,他們就把目光從苦難的現在引開,或者使過去發出一束光,以之使現在呈現新的彩。爲了能夠這樣做,他們本身在某些方面必須是面孔朝後的生靈;所以人們可以用他們作通往遙遠時代和印象的橋梁,通往正在或已經消亡的宗教和文化的橋梁。他們骨子裏始終是而且必然是遺民。至于他們用來減輕人生苦難的葯物,誠然可以說:它們僅僅撫慰和治療于一時,只有片刻的作用;它們甚至阻礙人們去爲實際改善其
境而工作,因爲它們解除了不滿者渴望行動的激情,使之平息消散了。149
美的慢箭。——最高貴的美是這樣一種美,它並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作暴烈的醉人的進攻(這種美容易引起反感),相反,它是那種漸漸滲透的美,人幾乎不知不覺把它帶走,一度在夢中與它重逢,可是在它悄悄久留我們心中之後,它就完全占有了我們,使我們的眼睛飽含淚,使我們的心靈充滿憧憬。——在觀照美時我們渴望什麼?渴望自己也成爲美的:我們以爲必定有許多幸福與此相聯。——但這是一種誤會。150
藝術的有靈化。——宗教消退之,藝術就擡頭。它吸收了宗教所生的大量情感和情緒,置于自己心頭,使自己變得更深邃,更有靈氣,從而能夠傳達升華和感悟,否則它是不能爲此的。宗教情感的滔滔江河一再決堤,要征服新的地域。但生長著的啓蒙動搖了宗教信條,引起了根本的懷疑。于是,這種情感被啓蒙逐出宗教領域,投身于藝術之中;在個別場合也進入政治生活中,甚至直接進入科學中。無論何
,只要在人類的奮鬥中覺察一種高級的
郁
彩,便可推知,這裏滯留著靈魂的不安、焚香的煙霧和教堂的
影。151
韻律緣何美化。——韻律給現實罩上一層薄紗;它造成了一些話語的做作和思想的不純;它把影投在思想上,使之忽隱忽現。正如
影對于美化是必要的一樣,“模糊”對于明朗化也是必要的。——藝術使生活的景象可以忍受,因爲它把非純粹思想的薄紗罩在生活上了。152
醜惡靈魂的藝術。——如果要求唯有循規蹈矩的、道德上四平八穩的靈魂才能在藝術中表現自己,就未免給藝術加上了過于狹窄的限製。無論在造型藝術還是音樂和詩歌中,除了美麗靈魂的藝術外,還有著醜惡靈魂的藝術;也許正是這種藝術最能達到藝術的最強烈效果,令心靈破碎,頑石移動,禽獸變人。153
藝術使思想家心情沈重。——形而上的需要多麼強烈,人的天多麼難于同這種需要訣別,由以下情況可見一斑:一位自由思想家即使放棄了一切形而上學,藝術的最高效果仍然很容易在他心靈中撥響那根久已失調、甚至已經斷裂的形而上學之弦,便如,在傾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某一段時,他會感到自己心中懷著不朽之夢想,遠離大地,飄搖于星星的大教堂中:衆星在他周圍閃爍,大地漸漸沈入深淵。——如果他意識到這個境界,內心就會感到一種深深的刺痛,向著替他引回失去的愛人——所謂宗教或形而上學——的人喟歎。他的智
在這瞬時受到了考驗。154
與人生嬉戲。——荷馬式幻想的輕松和粗率是必需的,以求撫慰和暫時解過于激動的情緒和過于敏銳的悟
。他們的悟
說:人生看來是多麼嚴酷!他們並不自欺,但他們故意用謊言戲弄人生。西蒙尼德斯①勸他的邦人把人生視同遊戲;嚴肅之爲痛苦于他們是太熟悉了(人間的苦難實在是諸神聽得最多的歌唱題材),他們知道,唯有藝術能化苦難爲歡樂。但是,作爲對這種認識的懲罰,他們如此受虛構慾望的折磨,以致在日常生活中也難以擺
謊言和欺騙了,正象一切詩化民族都愛撒謊,並且毫無罪惡感一樣。鄰近的民族有時真對他們感到絕望了。
--------
①西蒙尼德斯(simonides)公元前五百年的古希臘詩人。155
對靈感的信仰。——藝術家們喜歡讓人們相信頓悟,即所謂靈感;仿佛藝術品和詩的觀念,一種哲學的基本思想,……
悲劇的誕生卷人性的,太人性的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