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彼得·梅爾>有關品味>第十八章

《有關品味》第十八章

彼得·梅爾作品

  曼哈頓曾在我需要喘一口氣時,對我相當仁慈;所以,此後我在心中對這地方,也常懷一份溫情。以前我曾要在倫敦找一份廣告文案的工作。那是陳年往事了,是在60年代剛開始的時候。那時倫敦的廣告公司,都還由一些溫文儒雅但不怎麼聰明的人在經營。他們都是念伊頓(eton)或是牛津出身的,喜歡身邊簇擁的人,也都是出身自同等優越背景的年輕世家子弟。我沒有念過伊頓或牛津,其實連大學也沒念過。我也稱不上溫文儒雅。身懷這麼嚴重的社會障礙,使我無力說服誰去給我一次面試的機會,看能不能給我一個以前人所說的“位子”坐坐——連在收發室裏弄個位子都不成。所以,我便遵循輝煌的傳統,決定加入渴望致富的荟荟衆生之列,坐上(瑪麗皇後號)(queen

  mary)的“次經濟艙”(在shui線下面),漂洋過海到了西52街的老碼頭。

  曼哈頓簡直就是天賜福音。什麼事都可能發生,通常還不必等上一個禮拜。只要你辛勤工作,必定能得到豐厚的報償,而且是立即兌現。另外還有件事叫我大松一口氣,這裏才沒有人要管什麼伊頓是牛津的。我相信我很幸運,但我也相信還有很多人沒有我這麼幸運。不管怎樣,我對曼哈頓擁有極爲美好的回憶。對我而言,這曾是個特別的城市。

  現在也還是如此;而且,幸運的是理由換成了別的,而不再因爲這裏是我事業無著時的避風港。現在我再到那裏去時,爲的是度個假,爲的是盡可能完全變換一下我在普羅旺斯那窮鄉僻壤的平淡生活,爲的是要一點刺激作調劑,爲的是要玩一玩。

  你可能從來沒聽別人這樣說過,但我幾乎是把通關當作是賞心樂事呢!這事怪有趣的啊。那個穿著海關製服的老兄,雙眼罩著一層不耐煩,在他的電腦裏找來找去,就是要找出我作jian犯科的蛛絲馬迹,但是叫出來的全是一片空白。可是他換而不舍,就問了這個狡猾的問題。

  “您此次來訪的目的是什麼呢?”

  我這人就是這樣子,忍不住就要爲他的工作添加片刻的樂趣,要爲他的眼睛揭掉那一層厭煩,讓他覺得他正在爲美利堅抵禦惡勢力。長官,我來此的目的嗎?喔,就是一般的嘛——主要是敲詐勒索啦,外加偷窺漂亮妞。可能再走私一點毒品吧,這要看我有沒有時間,可是你也知道曼哈頓這地方啊,你從來就沒時間把所有事情都安排進去。

  我猜他的眼睛連眨也不眨一下。搞不好他就只是在我的表格上,潦草寫個“商務”字樣,然後祝我玩得愉快。

  把這些手續打發掉之後,我便可以開始認真朝我的差旅費進攻了;由機場進城,我要適度地放縱一下。計程車當然是免談了;直升機這種服務也一樣:我以前試過一次,對于直升機上缺乏文明設備,深感失望。在我發現直升機上居然沒有吧臺時,已經來不及下機了。

  在那以後,我就一直是搭乘豪華房車的;而且爲了要確定是否萬事俱全,我還事先打電話告訴他們別忘了香槟。以現今這種交通狀況,在皇後區裏塞上4哩的車程,可是可以把人渴死。

  所以,我就這樣坐在車裏,高翹著腳,手裏端著冒泡的香槟,看著曼哈頓的燈光遠遠出現在天際。我的信用卡期盼得都顫抖起來,而我也引頸期待,和這地方的人首度交鋒不知是何景象。這一區的人推出的表演,是這城裏最好的:刺激的大戲、低俗的鬧劇、怪誕的人物、尖刻的語言——在這裏是一應俱全,還免費呢。

  就像有個人,老是蹲在第六大道和42街轉角的人行道上,瞪著走過的每一位漂亮女子,對她們咕咬說道,“換條內褲吧,寶貝兒。”她們一概裝作沒聽到,但你看得出來她們聽到了。

  再如傍晚的徒手肉搏戰,由兩位高級主管身份的人演出,爲搶計程車而吵架。雙方的對話內容好猜得很:第一位主管:“這是我叫的計程車,你這個王xx!”

  第二位主管:“你叫誰王x x!你這個王x x!”

  沖突和辱罵隨chu可見,而我懷疑有很多是專門演給我這樣的土包子看的,就只是要讓我們知道,我們一頭撞進大城啦。

  而這大城,實在是個奢華招搖、滿是玩具、吞錢像個無底洞的地方啊!每一個人都渾似要拚命擺闊、死而後已的樣子。快遞人員腳上是一雙75英鎊的銳步(reebok)運動鞋,生意人手上是手工縫製的的鳄魚皮公事包,中年的闊太太被耳環壓得步履蹒跚,有一條街長的豪華大轎車在地上跑,私人專用的直升機在天上飛,大家花錢就像呼吸消耗氧氣一樣——不管我到曼哈頓多少次,每次的頭24小時,都會被一疊鈔票變成一口袋零錢,速度之快,嚇得久久無法自已。而解決的方法呢,當然就是完全不要用到鈔票啦;你就改用塑膠貨幣,簽帳的時候緊閉著眼睛就好了。我只要做這簡單的調整,就可以開始適度地闊氣享受一番了。

  在曼哈頓花錢如流shui的機會,花樣多到叫人眼花鏡亂;所以,這需要有超人的精力及組織力,才能在區區幾天的時間之內,將這些機會全都利用殆盡。我很努力耶,蒼天在上,我真的很努力,只是我從來沒有辦法把我要做的事全都做完。不過,是有幾種儀式是我每次來訪必定要奉行的。這些都是義務,優于其他陣發xing的可惡lang費;這些lang費在時間不夠時,通常就沒辦法讓我享受到了。但無妨。總還會再來的。而這時,我也正進入揮霍當中;我走訪了一家理發廳。

  或許我不該叫他理發師的,因爲他這位剪發師傅,是其他剪發師傅公認爲世上頂尖之高手。他的大名是羅傑·湯普森(roger

  thompson),他的沙龍就位于精品百貨巴尼樓下。他的時間通常幾個禮拜以前就訂光了;大家也知道顧客對頭發該怎麼剪,意見若是與他不合的話,他是會把顧客請出去的。你就把你的腦袋交給他吧,看他愛怎樣就怎樣。你會因此而擁有平生最棒的發型的,而這會花掉你約70英鎊。

  我的下一站,是在我去吃午餐途中順道拜訪的,就是公園大道的一家鞋店,“蘇珊·班尼斯·華倫·愛德華茲( susan

  bennis

  warren

  edwards)。這是一個人有個很長的名字呢,還是兩個人合夥沒有加逗點幫忙,我不清楚;但是,這家店裏有個人,對于製作優良的鞋子獨具不凡的慧眼——就是要簡單,典雅,上腳馬上就舒服,貴得叫人倒抽一口氣。價格由150英鎊再往上加一點起跳;而你若膽敢把腳伸進一雙皮革比較特異的鞋子裏面去,價格還會飛速往上竄升。這裏的皮鞋一定附加一只帥氣的毛氈袋,好像你買的是綠寶石似的。

  再走兩分鍾的路程,就是我……

有關品味第十八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十八章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