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報上一連讀了好幾篇文章,都是關于鑒真和尚的,因爲今年正是這位了不起的僧人圓寂一千二百周年紀念,才使我知道他在揚州所住的大明寺,就是後來的法淨寺,就是有名的平山堂所在地。
平山堂在瘦西湖的盡頭,遊湖的乘了小船來到這裏,上岸步行上山,就到了平山堂。我在揚州玩的日子不多,但是平山堂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那一座小山並不高,站在寬闊的平山堂的坪臺上,遙看來時所經過的一片湖和遠
的綠楊城郭,使人頓有
襟開拓舒暢之感,我想平山堂迷人之
,大約就在這裏。
平山堂,這個堂名就已經迷人。當時年紀太輕,也不知道那座小山名爲蜀崗,更不知道這裏就是唐朝有名的鑒真和尚修行之地,只知道這裏是歐陽修最喜歡的地方,他在這裏修築了這座平山堂:不高不矮,恰可平山,這個堂名就已經夠迷人了。
我去的時候,正是春末夏初。心裏有一點年輕人的苦悶,便接納了朋友的好意,從上海又回到曾經住過多年的鎮江,再渡江到揚州去,在那裏住了半個月,差不多有一半的時間是消磨在平山堂上的。
記不起是誰的兩句詩了:“竹高枕虛堂上,臥看江南雨後山。”這就是在平山堂可以享受到的情調,也就是在平山堂可以見到的令人神往的景
。因爲揚州地
大江北岸,從南岸的鎮江望過去,我們見慣的是“兩三星火是瓜州”,現在置身江北,這才有機會“臥看江南雨後山”。
平山堂後面有一大片沼澤,像是瘦西湖的盡頭,或是汙積了的湖址,草叢中有些地方是軟泥,有些地方還有積,到
是小樹叢,沒有半個人影,地方十分幽靜。有一個下午,我到那裏去作畫,可是被那一派幽靜的景
迷住了,站在那裏只顧欣賞這種如畫的景
,根本忘記了作畫,直到晚
使得積
向腳下的草叢中漲過來,浸
了我的雙腳,我才瞿然一驚,趕緊收拾了畫具避開。
這時從樹叢中傳來春末那種不知名的山鳥的啼聲,暮漸漸的從山頭上合過來。我拖著
了
的雙腳,繞過平山堂下面向湖邊走去的時候,心裏雖然有一點淒寂之感,但是知道這是人生中難得有的一種感受,是一時不會令人忘記的。
果然,事隔三十年了,在我讀到報上所載的紀念鑒真和尚的文章,不覺仍想起了令我著迷的平山堂的景。
《靈魂的歸來》平山堂與鑒真和尚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鄉邦文獻”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