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可說是我一種有名的鳥,有許多關于它有趣的和動人的傳說。僅是它的啼聲已經提供了古今詩人無數歌詠的資料。據說猩紅
的杜鵑花,就是由于杜鵑鳥苦啼不休、嘴裏滴出來的血染紅變成的。
許多書上都描寫杜鵑在春天所發出的哀怨啼聲。望帝、杜字、子規,都是它的別名,向來傳說這種鳥是古代一位皇帝的精靈所化,啼聲淒恻,差不多成爲中文藝作品中寄托哀怨鄉恩閨怨一類情緒的象征。而在實際上,真正聽過杜鵑啼聲的人已經不多,至于
眼見過杜鵑和知道它生活習慣的人則更少。
杜鵑雖是一只有名的鳥,但是什麼鳥才算是“杜鵑”,不要說一般人,就是許多鳥類學家也不很弄得清楚。
從前嶺南大學的生物學教授德人密爾,寫過一篇文章,說一種被稱爲“中
大巴八鳥”的野鳥,乃是中
人所稱的杜鵑。這是有一尺多長的烏鴉型的大鳥,黃
的大嘴,頭背青黑
,腹下黃綠
,尾下橙紅
。他說,這種鳥在廣東羅浮山鼎湖山很多,啼聲鳴鳴,徹夜不停,下雨的天氣啼得更起勁。他說這就是中
人所說的杜鵑。
向來喜歡研究香港自然的大學堂的香樂思教授,也附和密爾的意見。在他的《香港的鳥類》小冊子裏,注明說中大巴八鳥就是杜鵑。說它們在薄扶林和新界的林村谷一帶做巢。香港的植物公園大樹上也有它的巢,有一年大風,曾捉到被風吹下來的三只小雛。又說它們喜歡在樹洞裏做巢。
根據這兩位教授文章裏所附的圖片,以及所描寫的“巴八鳥”的形狀和毛看來,我們知道他們都不免弄錯了。杜鵑不會有一尺長,也不會有烏鴉那樣的大嘴,它們的毛
也不是青黑
的,它們更從來不在樹洞裏做案。惟一可能相混的原因,就是巴八鳥的鳴聲有一點與杜鵑相似。
中向來所說的杜鵑,其實是郭公鳥的一種。它們全身灰黑
,
前有黑
的條紋,全身僅有八九寸長。最大的特征是嘴角的顔
作深紅
,這正是“杜鵑啼血”的傳說來由。每年三月至八九月間,在香港可以見得到。
杜鵑的傳說雖然很美麗,而在實際生活上,它們的名譽實在不很好。它們飛翔的時候,喜歡模擬鷹隼的姿態,用來恐嚇其他的小鳥。它們自己又從不做窠,喜歡將自己的卵産在喜鵲的巢內,由別的鳥給它孵雛。杜鵑的小雛很凶惡,不僅貪食,而且懂得排擠窠內其他的小雛,時常將喜鵲的小雛從巢中擠跌到地上。
《靈魂的歸來》杜鵑鳥的疑案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再談杜鵑鳥”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