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葉靈鳳>靈魂的歸來>再談杜鵑鳥

《靈魂的歸來》再談杜鵑鳥

葉靈鳳作品

  對于杜鵑鳥産卵在別種鳥巢中寄養的怪習慣,我們的大詩人杜甫也早已提到過了。杜甫是四川人,四川又是杜鵑最多和杜鵑傳說發源的地方,難怪詩人觀察得特別真切。他在有名的五古《杜鵑》詩裏說:

  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雲安有杜鵑……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爲錗其子,禮若奉至尊……

  不僅杜鵑,就是與杜鵑同類的郭公鳥,古人稱爲鸤鸠和布谷鳥的,也有産卵在別的鳥巢中的習慣。它們這樣的偷懶方法也並不是完全盲目無選擇的。它們懂得選擇在食料與自己相類的母鳥巢中來産卵,而且每一巢中僅産一顆或兩顆。有時又將卵産在地上,然後偷空銜入別的鳥巢。它所寄養的那座鳥巢中的其他小雛,一定沒有小杜鵑或小郭公鳥那強壯,所以結果總是逐只被它擠得跌出巢外。就是巢中有兩只小杜鵑,較弱的一只也往往遭遇同樣的命運,被較強的一只擠跌出去。據說小杜鵑這種排擠同類的方法是先天遺傳的。它們懂得先將身ti挨近巢中的其他小雛,然後張開沒有毛的肉翅一陣亂抖,這樣就可以將另一只小鳥擡高起來,從巢邊抛出去。

  懷特的《塞爾彭自然史》,是英guo十八世紀一部有名的科學小品傑作,其中就一再提到杜鵑郭公等的這類怪習慣。他的這本書是書信ti的,在其中一封信裏,他說起有一次有個鄉下人告訴他,說是某chu地上有一只小鳥的巢,其中有一只小貓頭鷹,由一只小雀在喂食。他聞訊走去看,發現原來是一只小郭公鳥,在山百靈的巢裏孵化出來的,已經長大得使那座小巢容納不下了,由那只小母鳥給它喂食。它見人來了便凶惡的撒開羽毛,所以看來像是一只貓頭鷹。

  杜鵑的鳴聲,有點似cooloo-ee-yoo,所以我們向來說它的啼聲是“不如歸去”。它喜歡不停的叫,在春天的月夜或是雨夜都不停,這樣單調的反複的叫著,所以叫人聽來有淒涼的感覺。大巴八鳥的鳴聲有點和它近似,所以被外guo人誤認它是杜鵑。

  郭公鳥的叫聲是kwai-kwai-kwai-kwo,我們對這鳴聲譯爲“快快割禾”,所以稱爲布谷。著《上海之鳥》的魏金遜氏,則說這鳴聲近似one more bottle(再來一瓶!),不知是再來一瓶啤酒還是威司忌,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杜鵑、大巴八鳥,以及布谷鳥的鳴聲,我們若是住在新界,到了春天都有機會可以聽得到。

《靈魂的歸來》再談杜鵑鳥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野百合花”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靈魂的歸來》野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