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葉靈鳳>靈魂的歸來>談鎮江的肴

《靈魂的歸來》談鎮江的肴

葉靈鳳作品

  鎮江著名的“肴”,近年也有外銷的,甚至有製成罐頭的。這種用豬tui肉腌漬成的食品,一般人稱爲“肴肉”,但在鎮江本地人口中,則簡單的只稱爲“肴”。

  外地人也許不大相信,鎮江著名的“肴”,在當地並非當作菜肴,而是當作點心,當作小吃來賣的。因此,賣“肴”的地方,並不是酒樓飯店,而是喝茶吃點心的茶樓。

  當然,酒樓也會有肴供應,作爲冷盤之一,但是最好的肴,只有在茶樓面館裏才可以吃得到,在酒樓裏是吃不到的,並且只有上午有。過了中午,多數大茶館都收市,以便堂倌休息,應付第二天黎明就要開市的早市。

  年輕時候在鎮江念書,家裏就住在有名的大茶樓“朝陽樓”附近。放假回家的時候,早上有機會上朝陽樓去吃茶,實在是一件大樂事。所謂“吃茶”,不只是吃點心,主要的就是吃“肴”吃面。最有名的面是白湯的,澆頭是ji火。

  點心包括湯包、菜包、燒賣和大肉包,燒餅有蟹殼黃和酥油燒餅,此外,還有千層油糕。但是最精彩的節目是來一碗白湯的ji火面,再來幾塊“肴”。

  “肴”是論件吃的,吃一件算一件。老茶客要“肴”的時候,總要向堂倌叮囑一句:“多來幾件眼鏡兒”!這是tui肉的肉眼部分,即廣東人所說的“老鼠肉”,切成件後恰好是兩個圓圈,看來像是眼鏡,因此稱爲“眼鏡兒”,這是蹄肴中之最上品,一碟之中只有一兩件。

  “肴”是冷吃的,而且不是咄嗟立就的,但是吃“肴”又貴新鮮,因此,茶館總是在隔晚或是夜裏將“肴”煮好,留在第二天早上應市,貨品准備是有限度的,往往早市一過,肴就已經賣完,要明日請早了。

  據老于此道的人見告,“肴”的原料所用的豬tui,前tui比後tui更好,經過用硝腌製的手續,煮熟就成了美味的“肴”。

  “肴”是連皮吃的,因此豬肉要細嫩,據說從前鎮江每天有人到四鄉去收購豬tui,送交市中的茶樓供作製“肴”的原料。甚至還有人到瓜州揚州去搜購。可見“肴”的每天銷場之大。可惜我從不曾認真的向善于製“肴”的老師傅請教過,爲什麼鎮江當地所賣的“肴”,吃起來會那麼又香又嫩。

  鎮江的“肴”,吃時是要用鎮江特産的黑se滴醋,伴以姜絲,蘸著來吃,滋味就顯得格外鮮美。

《靈魂的歸來》談鎮江的肴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筍脯豆的滋味”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靈魂的歸來》筍脯豆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