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是農曆三月,在江南正是竹筍上市的季節。粗大的毛竹筍,已經沒有纖纖的春筍和嫩竹筍那麼名貴。但它的好是産量多,市價相宜,可以切成大塊來焖肉。這就是蘇東坡所說的“若要不瘦又不俗,頓頓還他筍燒肉”了。
除了燒肉之外,還可以“燒”了曬幹,成爲筍幹。若是與黃豆同煮,就成爲有名的“筍脯豆”了。
“熏青豆”是用嫩毛豆製成的。“筍脯豆”的原料則是黃豆,也就是老了的毛豆,略加筍片,用適量的醬油和糖同煮,經過烘幹或是曬幹的手續,就成了“筍脯豆”了。
這種“筍脯豆”,近年這裏的貨公司也有供應,是上海的産品,味道好,而且吃起來不像“熏青豆”那麼硬,細細的咀嚼起來,頗有本地人所說的“和味”之妙。此外另有一種福建的出品,稱爲“五香豆”,豆質就硬得多了。(上海人的“五香豆”,是用蠶豆製的,這裏所說的福建“五香豆”,卻是用黃豆製的。)
從前江浙一般人家,在春末夏初,毛筍最便宜的時候,總是大量的燒筍幹製筍脯豆,曬好烘幹以後,用瓷壇貯藏起來,可以曆久不壞,有戚人家的孩子來了,就裝一碟出來給孩子們吃。
這種筍脯豆,也是送粥下酒的妙品,因爲它的味道不鹹,而且耐咀嚼,又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一壺紹興酒,兩個人對酌,呷一口酒,隨手摸幾粒筍脯豆送入口中,是有一種淡泊家常的風味的。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代,沒有雪糕,也沒有朱古力,能從大人手上拿到一把像筍脯豆這樣的零食,是會感到非常滿足的。現在的年輕人讀了,也許會暗暗的好笑,笑我們這一輩子的人要求這麼簡單,這麼容易滿足。
當然,現代的孩子們有他們的幸福,但是當我們想起我們的孩子時代,吃一把筍脯豆,玩幾枚小錢一個的泥人,我們不論在精神上還是在物質上,都不曾感到有什麼貧乏。反之,我倒覺得現在的孩子過早的被剝奪了天真淳樸的享受,使他們一下子就成爲“准大人”,反而是一種損失了。
想想吧,我們現在老了,還可以吃一把筍脯豆,回味一下童年的滋味。現在的孩子們到了將來,有什麼能供他們回味的呢?
《靈魂的歸來》筍脯豆的滋味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美人肝”與“胰子白””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