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報上已有鰓魚上市的廣告。江南鲥魚,首推産于鎮江江面者,近讀番禺屈氏的《粵東詩話》,也盛稱焦山鲥魚之美。
丙子初夏客金陵,同社慾擇地爲鲥魚之會,予曰,漁洋詩雲:鲥魚出花圓,北固樓頭四月天。何等雅致,何不雅集焦山枕山閣乎,衆稱妙。時漁者放舟象焦兩山間,得數尾,即烹而食之,鮮腴冠平生所嘗。群賢稱快。此一事也,翁山詩稱鲥魚以甘竹灘所産櫻桃頰者爲最佳,此又一事也。學海堂詩課,嘗以鲥魚命題,劉彤卷颔聯,傳誦一時,吾粵人視之,以爲白日風塵馳驿騎,炎天冰雪護江船一聯,不能專美矣,此又一事也。言鲥魚故實者,或亦樂道之。
所謂劉彤鲥魚詩最受人傳誦的一聯,據同書所載,爲“新灘甘竹,涼雨苦瓜時。”甘竹灘在順德,即屈翁山在《廣東新語》中所稱産櫻桃頰鲥魚的地點。鲥魚在廣東又名三鲡。廣東食譜以苦瓜煮三鲡爲一名撰,所以劉詩有“涼雨苦瓜時”之句。至于“炎天冰雪護江船”,則是在滿清時代,長江鲥魚初上市時,列爲貢品,由地方官將漁船最初網得的鲥魚呈封疆大吏,再由大吏以快馬馳驿入貢京師,由皇帝薦諸太廟,然後臣下和老百姓才敢隨便購食。鲥魚貴新鮮,在初夏天氣要用藏在地窖裏的天然冰塊來覆蓋,所以有“炎天冰雪護江船”之句。
我不大喜食鲥魚,因此詩人所豔稱的鎮江江中鲥魚滋味之美,雖然嘗過,卻不大能道出究竟。年輕時家居鎮江,在一家教會所辦的中學念書,大哥則在鎮江海關任職,同沿江一帶的艇戶漁家非常熟識,鲥魚初上市時,往往能優先受到他們的饋贈,用竹籃盛了,上下護以柳葉。最好的吃法是用豬網油裹了來清蒸,加上幾片上好的火,滋味據說非常腴嫩,尤其是魚鱗下面所含的脂肪。可是我不喜肥膩,吃魚只喜歡吃桂魚一類少刺的魚,又只喜歡吃魚背,因此,雖然住過長江出産鲥魚最好的地點,也吃過最新鮮的鲥魚,卻辜負了它,不能完全欣賞它的美味。
《靈魂的歸來》鎮江的鲥魚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肴肉白湯面”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