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不易吃得到。最近才知道,新近在羊城開設的江蘇餐廳,他們不僅有“肴”賣,更有白湯面賣。早市供應的肴肉白湯面,每碗五毛。五毛本是一客普通客飯的價錢。一碗面也是五毛,可知那質量一定是很不錯的。
江蘇餐廳也是開設在廣大路的地方小吃店之一,但是規模較大,有三開間門面,因此供應的品種就包括了小吃、面點,以至菜肴。省境內的幾種著名點心和菜肴,他們都常備供應,從紅燒劃,腌笃鮮,以至獅子頭,還有揚鎮點心,無不應有盡有。他們的木牌上也有“百葉翅筋”名目,問了一下,卻說目前暫不供應。
在點心部分,有蔥油燒餅,蟹殼黃,生煎饅頭,小籠湯包,以及千層油糕。後者是揚州著名的細點。名曰“千層”,乃是形容這糕的層次之多,一層糕夾一層糖和豬油,至少有一二十層。外地茶樓也有千層油糕,往往徒存其名而已。
江蘇餐廳供應的鎮江肴肉,每斤兩元。斤量足,兩元有一大包,切開來可以裝滿一大碟。除了肴身略賺不夠緊湊之外,香味都夠得上標准,是道地的鎮江肴肉。我曾說過這裏所售來自上海的冷藏肴肉,製作外行,不合標准,他們若能向江蘇餐廳的大師傅請教一下,向他們“取經”,就可以明白製肴肉的秘訣了。
我遇見了一位這家餐廳的白帽大師傅。問了一下,卻不是揚鎮人,而是丹陽人。我向他提意見,指出肴身還不夠緊湊。他說他們也注意到這缺點。可是由于天氣關系,過凍則失去鮮味,不夠凍又不能使肴汁凝結。同時,廣東所産的硝,能不及長江北岸的好,往往分量加重而效果仍不好,“硝”是腌製肴肉的主要作料,他說將來從鎮江運硝來用,成績當可以較理想了。
一硝之微,不苟若此,這不是“揀飲擇食”,而是一幹勁。不然,又何必提倡這種地方小吃呢?
地方小吃,恰如地方劇種。這幾天廣州正在舉行中南五省戲劇彙演。湖南演員到廣州來參加彙演,有機會吃到了廣東雲吞面和糯米糍荔枝,廣州市民則有機會在舞臺上看到了道地的湖南花鼓戲,都是充滿了地方彩的享受。
《靈魂的歸來》肴肉白湯面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肉骨頭和京江蹄肴”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