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處世36計第24計 反悔計上一小節]張和小丁也是經人介紹認識的,初次見面,小張就把嘴一翹,沖著小丁說:“我對你不感興趣。”弄得小丁掩面而走,去大哭了一場,埋怨起介紹人來。小張的表態無論是方式、場合,還是語言的選擇都太缺乏藝術了。
③對把握不大的事可采取彈
的許願。如果你對情況把握不很大,就應把話說靈活一點,使之有伸縮的余地。例如,使用“盡力而爲”、“盡最大努力”、“盡可能”等有較大靈活
的字眼。這種許願能給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會給對方留下疑慮,取得對方的信任的效果要差一些。
③對非自己所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應采取隱含前提條件的許願。這即是說,如果你所作的承諾,不能自己單獨完成,還要謀求別人的幫助,那麼你在許願中可帶一定的限製詞語。
比如,你許諾幫助朋友辦理家屬落戶的問題,這涉及到公安部門和家有關政策,你不妨這樣說更恰當一點:“如果以後公安部門辦理農轉非戶口,而且你的條件又符合有關政策,我一定幫忙。”這裏就用“公安部門辦理”和“符合有關政策”對你許願的內容作了必要的限製,既見自己的誠意,又話語靈活,具有分寸,還向對方暗示了自己的難
(也要求人)。真是一石三鳥!
4.可偶爾使用的緩兵計
有很多時候出于各種原因,比如礙于面子,對方來頭大等,我們不能過于直接地拒絕他人的要求。除了婉轉地使拒絕容易接受外,還不妨先答應下來,然後再用反悔給他一個交代。例如有一天別人爲工作調動或爲戚找份工作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找你幫忙,而你又無能爲力,該怎麼辦呢?
假如你馬上一口拒絕的話,那麼,對方極可能就會認爲你不肯幫助他,甚至你們的關系因此而僵化,說不定以後你可能有什麼事要找到他的話,盡管別人是有能力幫助你的,但對方卻記起前“仇”以牙還牙。因此,最好是使對方認爲你已盡職盡力地爲他服務了。你不妨這樣去做:
立即請對方寫份簡況包括畢業于哪間學校、所學專業、本人志趣和特長、思想表現等交給你。這樣別人就眼看到了你想幫他忙的事實,造成別人産生可能找對了人的錯覺。然後編出一套坦率誠懇的說辭:“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會盡力而爲的。明天我馬上拿你的簡況去找熟人……過幾天你再來好嗎?”
幾天後,你應該搶在人家還沒有來之時去個電話或自上門去拜訪。“這幾天我一直爲你的事活動,a單位可能沒有什麼希望。b單位卻說要研究研究。”
再過兩三天,你主動找到他:“真對不起,你托的事目前都已落空了,我通過所有我熟識的人,但卻…真沒辦法,等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盡管你根本沒去找那些熟人,但對方一定對你感激不盡。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生意上,有人求你看能否通過關系爲他批點出廠價産品,你最好也立即行動:“好吧,我會盡力去幫助你的。”即刻詢問對方要多少型號,大概要批多少等等。接著按上述步驟,幾天後不要等對方走上門你就應該向對方解釋,說自己已找過領導,頭頭很難說話,或者說所有産品別人已全訂了,只能等今後的機會等。
有人想趁你出差的機會,托你爲他購某種型號的産品。請你不要馬上拒絕對方的要求,應該馬上接受對方所給予的用于購買商品的金錢,並坦率表明一定幫他找找,若有的話定幫買回來。然後,在出差地點再給對方去個電話或電報,說你走完了幾家大商場都沒有發現那種型號等。
如此種種,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就會在日常生活中製造些無本萬利的人情債,這也是老練的朋友求人的常用伏筆。
這種方法不宜常用,只能偶爾爲之作爲應急之法。經常爲之,定會露出破綻,遭人指責。大多數人都喜歡言出必行的人,卻很少有人會用寬宏的尺度去諒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我們常常聽見某甲埋怨某乙,說:“某乙分明答允了我……但……
“事實上,某乙雖然可能答應過某甲,但那不過是某乙怕難爲情不好意思拒絕而已,往後他仔細一想,便覺得這事根本不可能辦到了,甚至某甲自己也知道這事實在強人所難的。但是某甲真的會自責而不責人麼?恐怕不會的,而在旁人看來,也總是覺得某乙不對,因爲到了那個田地,已經沒人注意當初他的一切了。
拿破侖說:“我從不輕易承諾,因爲承諾會變成不可自拔的錯誤。”
有人會發此疑問:當我們在朋友面前,被迫得非答應不可,而實際上明知這事不該答應時又怎樣?
人際關系學家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在聆聽別人陳述和請求完畢之後,輕輕搖搖頭,而態度並不強烈。”輕輕搖頭,代表了否定,別人一看見你搖頭,知道你已拒絕,跟著你可以從容說出拒絕的理由,使別人易于接受。
自然,拒絕的理由必須充分。一個充分的理由,使人諒解你不能遵辦的苦衷,就不會對你記恨在心。
有許多事情常是這樣看,看來應該做,但一做起來就有麻煩,比如你有一位好友做了人壽保險經紀,他來向你說了一大堆買人壽保險的好,于是,他請你向他買100萬元保險。你也明知此舉真有益
,但是,後來當你細心一想,如果照他的要求,你每月要付出的保險費,等于你收人的l/3,而目前你的收入,也不過是僅可敷衍日常生活所需。而你一定明白這事很難辦到,你就不妨輕輕地搖頭,然後說出上述的理由。
5.慾擒放縱,突發製人
春秋初年,鄭武公去世後,太子寤生即位,他就是鄭莊公。鄭莊公心裏明白,自己雖然當了君,但政敵們決不會就此善罷甘休,自己還得拼力爭鬥。不過,用什麼方式與政敵鬥爭才好呢?他頗犯躊躇,因爲那政敵不是別人,卻是他的
生母和胞弟!鄭莊公出生時,因腳在先,頭在後,讓母
武美幾乎難産送命,所以武姜十分討厭他,而偏愛他的胞弟公叔段。兄弟倆長大之後,武姜曾幾次請求立公叔段爲太子,但武公礙于傳統習慣,沒有答應。對于這事,武姜和公叔段一直心懷不滿,所以武公一死,他們便加緊了奪權步驟。
首先,由武姜出面,以母的身份爲公叔段要求封地,要在公把製邑封給公叔段。製邑是軍事要塞,莊公沒有答應,武姜又替公叔段要求村在易守難攻的京城,莊公只好答應了。
公叔段一到京城,就加高加寬城牆。鄭大臣們對此意見紛紛。祭件對莊公說:‘豐等級都邑城牆的高度,先王都有規定。如今公叔段不按規定修城,您應及時阻止他,以免後果難以收拾。”在公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心裏另有打算,所以說:“我母
希望這樣,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公叔沒看哥哥沒有對自己采取限製措施,便更加放肆起來,下令讓西部、北部邊睡守軍聽命于自己,並私自收來了周圍的城邑來作爲自己的封地。這種舉措使鄭將士們憤憤不平。大將公子呂對在公說:“應及早下手製止他,否則軍隊慢慢就會被他掌握了!”鄭莊公還是不緊不慢地說:“用不著。不仁不義的事做多了,就會自取滅亡。”
公叔段看到哥哥還沒有反應,更加肆無忌憚起來,聚集糧草,修治武器,擴充步兵和車卒,准備攻打在公的都,並約好了母
作爲內應。這下子舉
上下的百姓都義憤填膺。在公高興地說:“時機到了!”派人探聽到公叔段起兵的日期,先發製人,提前派公子呂率領200輛戰車向京城壓過去。京城軍民紛紛倒戈,公叔段跑到部地。莊公猛追窮寇,又打到鄙地,公叔段只好逃亡到共
去,莊公返回頭來又對付母
武姜,把她軟禁在城池,並發誓永遠不再拜見她。
對弟弟的奪權野心和母的所作所爲,鄭莊公是了解于
的。但他並不憐骨肉之情妥善調解,而是采用“引其發展,陷其不義,突發製人”的
謀手段,先放縱對方,任其胡爲,爭取到巨心、軍心、民心後再置對方于死地。
慾擒敵縱的反悔方法適用于能壓住局面的縱者。它的妙
是使對方盡力表演,輕敵大意,將我之放縱誤解爲無能,使他人因爲對手的過分行爲而忽略或寬容對方的清算和反悔。
《處世36計》第24計 反悔計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25計 應變計”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