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處世36計第29計 反譏計上一小節]本來就善于偷盜,是嗎?”
晏子站起來離開席位,鄭重其事地回答說:“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桔樹生長在淮河以南,是桔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桔樹。桔樹和桔樹雖然長得很像,但它們結出的果實味道卻不大相同。桔子甜,桔子酸,爲啥呢?由于土不同啊!如今,在齊
土生土長的人,在齊
時不做賊,一到楚
就又偷又盜,莫不是楚
的
土使老百姓慣于做賊麼?”
楚王聽後苦笑著說:“德才兼備的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現在具有些自討沒趣了。”
人們總難免碰到一些無理取鬧的人,常常大發一通怒火,大罵一頓無賴,可到頭來,對方還是振振有詞,頭頭是道,自己倒氣得手腳發顫,只會說:“豈有此理,豈有此理。”那麼,應該怎樣說話,才能反擊無理取鬧的行爲,使得對方覺得理虧、詞窮。無言以對呢?
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要激動,要控製情緒。這個時候的心境平和對反擊對方有重要作用:一是表現自己的涵養與氣量,以“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氣概在氣質上鎮住對方。如果一下子就犯顔動怒,變臉作,這不是勇敢的行爲。二是能夠冷靜地考慮對策,只有平靜情緒,才能從容選出最佳對策,否則就可能做出莽撞之舉。
在反相譏的過程中,不能說了半天,還不得要領,或詞軟話綿。打擊點要准,一下擊中要害;反擊力要猛,一下子就使對方啞口無言。
3.“以毒攻毒”反譏術
也許有時候你只想找一句話把別人的嘲諷和指責頂回去,讓他往口,但是偏偏想不出來。事後,你把這些談話回想了一遍,發現當時只要稍作變通,說一句兩句話也許就可以爲自己保住面子,免受一場精神折磨,然而事情已經過去了,你只有懊悔的份兒,反問自己:我爲什麼當時沒有想到呢?真正的問題是:可能你根本沒有存心要想出一句話,每次遇到別人的侮辱,頭發麻說不出話。事後歸咎自己的羞怯,不靈活,一受欺負就驚惶失措等等。
這裏需提醒你的是,一個人如果只知道帶槍,而不知道如何瞄准、等待時機扣扳機,也是令人惋惜的。所以,在反擊之前,先要把對方的話語聽明白,以便把握目標,瞄准靶子再放箭。這樣才能既不濫殺無辜,也不放過小人。
有的人喜歡從話中找話,即自找麻煩。這樣不全是錯的,但作爲一個聽者不能爲了追查隱含的意思而忽視了表面的意思。否則,你就正中了說者的圈套。讓他的話影響你、傷害你,別人對你不善,你自己也是幫凶。
一旦聽懂了對方的用意。發現對方有明顯的攻擊意味,你就要提高警覺,及時作出判斷:一是具有反擊的針對,如果對方發動的是侮辱
攻擊,那麼反擊也是侮辱
的;如果對方發動的是諷刺
攻擊,那麼反擊也是諷刺
的。二是後發製人,迅速而巧妙地把恥辱的標簽貼到挑釁者的臉上,正如(聖經》上說:“把上帝的還給上帝。”三在方法上,他們往往撿起對方扔過來的石頭,扔回對方,或順
推舟巧妙地將矛頭轉向對方。
4.多撫慰,少刺傷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避免有意或無意地刺傷別人,以避咎由自取,遭到反譏。這在使用諷刺時尤其重要。要做到利而不傷,就要學會在諷刺中運用幽默,用同情,關懷撫慰別人。
當你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和朋友或同事不盡相同時,在心理上你有三種選擇:①同意彼此求同存異;②修正你的看法,與對方協調一致;③從此不再和他講話!只要稍加運用一點幽默力量,你就能刪除第三項,而在前兩者中任擇其一。
此外,幽默力量還能保護你自己,因爲它使你免于和他入敵對。你可以更有效的方式,把平常不便對某些人講出來的話,適當地表達出來。
幽默力量可以避免戰火爆發,卸除心頭重擔!例如,話題談到教育時,你也許可以引用某位獸醫的一段話。有人問這位獸醫爲什麼兔子比松鼠多時,獸醫回答道:“你可曾想過在樹上做愛嗎?”
或者你也可以這樣說:“我們的孩子也應該和我們從前一樣去學習知識——從廁所牆壁上。”這句帶有諷刺意味的妙語,能幫助他人了解並接受你話中含意:“有
教育總比錯誤的
知識來得好。”
諷刺的效果在于使他人能傾聽你說話,記住你所說的,並且也能使談話順利進行,抓住聽者的注意,便于意見的表達。
注意:切記謹慎理諷刺。諷刺需要理智的思考,但也很容易流于殘忍。而且有更甚于諷刺者,就是嘲諷的侮辱極易刺傷他人的心,使人陷入焦慮中。
也有人善于恰當把握諷刺的幽默,並有效運用它。林肯總統深知如何諷刺。他對麥克倫將軍未能好好掌握軍事時機感到不滿。于是,寫了這樣一封信:
愛的麥克倫:
如果你不想用陸軍的話,我想暫時借用一會兒。
你的愛的林肯上
顯然,林肯是另有想法。他沒有寄出這封信!而且他平時也較喜歡表示關懷勝過諷刺。有一個大家熟悉的事例,可以顯示他極富同情心和幽默力量的本。他曾爲一位放棄崗位的軍人辯護,他對這位軍人的長官說:“我把這事交給你自己去決定。如果全能的上帝賜給這個人一雙膽怯的腳,那麼,他要怎麼使他這雙腳跟著他跑呢?”
諷刺有其重要地位,利用它就可以把一些足以損害我們的慣例或想法的流弊暴露出來。但是,我們若要運用它,我相信至少有兩點要求。第一,我們必須熟習運用諷刺的幽默力量,必須知道它與事情的關聯,知道它會得到別人的認可。第二,我們必須確定對方——一個人或一群人——能明白你諷刺中有趣的一面,而且能對它做趣味的思想。
我們經過這樣的練習,就能學會如何有效運用諷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關懷的幽默總是來得更有效。讓我們學習林肯的榜樣,運用幽默力量來撫慰人心,不要刺傷人。
當我們談到一些較爲敏感的話題時,如政治、、宗教,我們也能把幽默力量集中在自己身上,而造成撫慰人心、舒坦人心的效果。
綜上所述,要免受反譏,就要慎用諷刺。非諷刺不可之時,要多些撫慰,多些自嘲,杜絕殘忍地刺傷他人。
……《處世36計》第29計 反譏計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3o計 反語計”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