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和事>處世36計>第3o計 反語計

《處世36計》第3o計 反語計

和事作品

  ——如何讓人際關系更加生動活潑

  人們的語言表達有著約定俗成的習慣xing規則。在特定的情況下,人們也出于表達的需要打破習慣的約束,並反其道而行之,便形成了反語。反語是一種極端的拐彎抹角,徹底的迂回表達。

  反語的用途主要有:①直接表達禁止和壓製時,以反話表達正面的意思。②面對荒謬不硬加駁斥,而是謬上加謬,使其荒唐之chu極端放大而達到歸謬目的。③正面語言難以表述強烈情緒時,以及語表達加強效果。④通過顛覆既定習慣,産生幽默。它的主要形式有:反話(正話反說)、反饑(反說正說)、罵話(以寫示愛、明褒暗亵)、氣話(明褒實貶)、俏皮話(反規則的幽默)等等。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有“第三風耳朵”捕捉弦外之音,尤其是反話,才能免于被動。

  1.正話反說的“荒謬放大鏡”

  有些話絕對不允許你說出來,爲了避免尴尬,不妨從其反面說起。須知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變成謬誤,反面的話稍加引申,就可能走到反面的反面。

  楚莊王的一匹愛馬死了,他非常傷心,下令以上等棺木,行大夫禮節厚葬。文臣武將紛紛勸阻也無濟于事,最後楚莊王還下決心說:“誰敢再勸阻,一定要殺死他。”

  很明顯,不論怎樣改頭換面,只要一說“不”,必是自取其辱。優孟知道了,直入宮門,仰天大哭,倒把莊工弄得異常納悶,迫不及待地問是怎麼回事。優孟說:“那馬是大王最喜歡的,卻要以大夫的禮節安葬它,太寒酸了,請用君王的禮節吧!”莊王越發想知道理由了,優孟繼續說:“請以美玉雕成棺……讓各guo使節共同舉哀,以最高的禮儀祭祀它。讓各guo諸侯聽到後,都知道大王以人爲賤而以馬爲貴啊。”至此莊王恍然大悟,趕緊請教優孟如何彌補自己的過失。終于將馬付于庖廚,烹而食之。

  以優孟地位之微,如果直陳利弊,凜然赴義,固然令人肅然起敬。然而他正話反說,力挽狂瀾,所作所言豈更不令人擊節嗎?

  反語是語言藝術中的迂回術,是更爲極端的迂回術。正話反說便是以徹底的委婉,慾擒敵縱,取得合適的發話角度,達到比直言陳說更爲有效的說服效果。

  齊guo有一個人得罪了齊景公,齊景公大怒,命人將這個膽大包天的人綁在了殿下,要召集左右武士來肢解這個人。爲了防止別人幹預他這次殺人舉動,他甚至下令:“有敢于勸谏者,也定斬不誤。”文武百官見guo王發了這麼大的火,誰還敢上前自討殺頭之冤。曼子見武士們要對那人殺頭肢解,急忙上前說:“讓我先試第一刀。”衆人都覺得十分奇怪:晏相guo平時是從不qin手殺的,今天怎麼啦?只見晏子左手抓著那個人的頭,右手磨著刀,突然仰面向坐在一旁的齊景公問道:“古代賢明的君主要肢解人,你知道是從哪裏開始下刀嗎?”齊景公趕忙離開坐席,一邊搖手一邊說:“別動手,別動手”把這人放了吧,過錯在寡人。”那個人早已嚇得半死,等他從驚悸中恢複過來,真不敢相信頭還在自己肩上,連忙向晏子磕了三個大響頭,死裏逃生般地走了。

  晏子在齊景公身邊,經常通過這種正話反說的方法,迫使齊景公改變一些荒謬的決定。比如,有一個馬夫有一次殺掉了齊景公曾經騎過的老馬,原來是那匹馬生了病,久治不愈,馬夫害怕它也把疾病傳染給馬群,就把這匹馬給宰殺了。齊景公知道後,心疼死了,就斥責那個馬夫,一氣之下竟qincao戈要殺死這個馬夫。馬夫沒想到guo君爲了一匹老病馬竟會殺了自己,嚇得早已面如土se。晏子在一旁看見了,就急忙抓住齊景公手中的戈,對景公說:“你這樣急著殺死他,使他連自己的罪過都不知道就死了。我請求爲你曆數他的罪過,然後再殺也不遲。”齊景公說:“好吧,我就讓你chu置這個混蛋。”

  晏子舉著戈走近馬夫,對他說:“你爲我們的guo君養馬,卻把馬給殺掉了,此罪當死。你使我們的guo君因爲馬被殺而不得不殺掉養馬的人,此罪又當死。你使我們的guo君因爲馬被殺而殺掉了養馬人的事,傳遍四鄰諸侯,使得人人皆知我們的guo君愛馬不愛人,得一不仁不義之名,此罪又當死。鑒于此,非殺了你不可。”晏子還要再說什麼,齊景公連忙說:“夫子放了他吧,免得讓我落個不仁的惡名,讓天下人笑話。”就這樣,那個馬夫也被晏子巧妙地救了下來。

  我們發現:正話反說可以放大荒謬,讓人更爲明白地見到了荒謬的真面目,從而達到了更好的幼谏效果。

  漢武帝劉徹的ru母曾經在宮外犯了罪,武帝知道後,想依法chu置她。ru母想起了能言善辯的東方朔,請他搭救。東方朔對她說:“這不是chunshe之爭,你如果想獲得解救,就在將抓走你的時候,只是不斷地回頭注視武帝,但千萬不要說一句話,這樣做,也許有一線希望。”當傳訊這位ru母時,這位ru母有意走到武帝面前,要向他辭行。當時東方朔正在旁邊侍坐。只見ru母面帶愁容地不停地看著漢武帝。于是,東方朔就對ru母說:“你也太癡了,皇帝現在已經長大了,哪裏還會靠你的ru汁養活呢?”武帝聽出東方朔是話中有話,面部頓時露出淒然難堪之se,當即赦免了ru母的罪過。

  總之,說反話的效果源于它的“顯微鏡”作用,荒謬之上再加上更荒謬,則荒謬就無chu躲藏,顯而易見了。

  2.反話諷刺更爲辛辣

  柳治徽是我guo著名曆史學者。所著(中guo文化史),70余萬言,多次印行,影響很大。

  有一天,一位自诩爲“新學者”的青年跑到柳老那裏,說:“線裝書陳腐不堪,對社會簡直一點用chu都沒有,不如付之一炬。”

  柳老微微一笑,口氣平和地說:“你這個主意,我非常贊同。但我還有更好的建議。這行動不做便罷,要做須做得徹底。否則,這兒燒毀,那兒沒燒毀,還是起不了很大作用。應當來一個全guo統一行動,把所有的線裝書通通付之一炬。不,這不夠,把我guo的線裝書全燒毀,世界各guo圖書館還有許多線裝書被珍藏,不把這些書統統燒光,說不定它們還會‘走私’進來,又重新在中guo蔓延,這樣,我們就會前功盡棄了。所以,不僅中guo的線裝書要燒掉,全世界的線裝書都要統一行動,全部燒光。這樣,不但線裝書不會在中guo蔓延,而且外guo許多漢學家,也不會孜孜不倦地鑽古紙堆了。否則,他們如果來華訪問,在經史子集上提出些問題,和我們商榷,我們瞠目結she,無言對答,豈不贻笑大方,太難爲清了嗎?”年輕的“新學者”聽後,面紅耳赤,只好匆匆地道別。

  柳老作爲一個堂……

處世36計第3o計 反語計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o計 反語計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