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和事>處世36計>第3計 借口計

《處世36計》第3計 借口計

和事作品

  ——如何化解人際關系中的尴尬chu

  人做事情總是要名正言順,要有個說法給個交代,要找個托辭做個解釋,仿佛有了理便一切有了著落。有時人們迷戀理由甚至到了掩耳盜鈴的程度。

  所謂借口,其實是“沒理找理”,所以找借口時便要繃起臉來,一副“理直才氣壯”的樣子,方能得逞。而時機未到便慌慌張張地辯解,只會勾起人們的懷疑和警惕。

  1.胡攪蠻纏也得有說法

  人類是理xing的動物,事無巨細,都要起個名字,有個叫法,給個說法。即使是個無賴之人,也不願讓人說自己無理取鬧,他們總會有自己的“歪理”;皇帝殺臣下、除異己,也得給文武大臣有個解釋,盡管是“慾加之罪,何患無辭”舊常生活中,我們總有很多時候爲自己找個遁詞。借口隨chu都需要,只是編造技術有好有賴。

  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一個印度人因偷竊被當場捉到。不料,小偷一點兒也沒有畏縮,反而理直氣壯地說:“如果我拿了東西又逃走,那才算是偷,但我現在只是拿到東西而已,了不起把東西還給你罷了。”說完就大搖大擺地溜走了。

  無獨有偶,有一位朋友初次到印度旅行時,與人發生了糾紛。他在餐廳進餐時,曾幾次離開座位,有一次他回來時正好看到一名男子從他挂在椅背上的上yi口袋中掏出錢包,想取走裏面的錢。我的朋友出言指責時,那個人居然說是在替他“清掃皮包”,一直到最後都不承認自己偷竊。

  看來印度的小偷是找尋借口的高手,在我們看來,這個小偷當然應該是理屈詞窮,不會想到他還有什麼可以詭辯的了。但他卻能理直氣壯,並能說出一定的邏輯,倒確實不簡單。從這裏,起碼可以看出對方在險惡環境下所擁有的鎮定和機智。另外,人一旦承認錯誤,很可能一直翻不了身,而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當然,這裏並不是鼓勵大家采取拒絕承認錯誤的態度或學習顛倒黑白的行爲。這裏想強調的是,有些人面對初次見面的人,就以理虧的口吻說話,這種無謂的謙卑,反而會使自己站不住腳,並無益chu

  如果不長眼se,不明世事,胡亂找借口,就會惹大麻煩,甚至丟了xing命。

  劉備與關羽、張飛等人肝膽相照,與諸葛亮魚shui相得,同曹cao比較的確可稱忠厚,但也並非心無芥蒂。當年攻取四川時,劉備曾與劉璋在涪縣會見,劉璋部下從事張裕在座。張裕臉上多須,劉備拿他開玩笑:“我從前在老家涿縣,那地方姓毛的人特別多,縣城東西南北都是毛姓人家,縣令說:‘諸毛怎麼都繞涿(借指‘啄”,即嘴)而居呢?”’張裕回敬說:“從前有人作上dang郡潞縣縣長,遷爲涿縣縣令,調動之際回了一趟家。正好這時有人給他寫信,封面不知道如何題署好,如果題‘潞長’,就漏了‘涿令’,題“涿令’,就漏了‘潞長’,最後只好署“潞涿君’。借“潞”爲“露”之諧音,諷刺劉備臉光露嘴無須。

  後來張祖歸劉備。他對天文、占蔔皆通,曾勸劉備不要取漢中,說取漢中于軍不利。劉備不聽,出兵攻取漢中,證明張裕預言不准。張裕又私下向人泄露“天機”,說魏文帝黃初元年劉備將得益州,九年後將失去益州。劉備不忘當年受辱,借機要殺張裕。諸葛亮問張裕犯了什麼罪,劉備說:“芳蘭當門而生,不得不鋤去。”他找的這個說法,其實並不高明,論借口編造術實不如張裕,可是劉備是主子,權力大,最終占了上風,可見一個人不能持才胡鬧,詭辯成xing。借口術用于作惡,也不能有好下場,比如北約轟炸科索沃,多少人相信是“出師有名”呢!

  2.“名”正則“言”順

  有一位中學教師,腦筋很靈光,工作中很講究策略,“找借口”能力令人佩服,把找尋借口用在學生身上效果奇佳。他的班上有一個姓胡的同學,人很聰明,升初中的考試成績是全班第一名。可僅過半年,期末考試卻落到班級第26名。這位老師左思右想,也找不出他退步的原因。後來,他了解到,這孩子有尿chuang的毛病。被褥尿shi了,家長很惱火,這“丟臉”的事使他自慚形穢。原來是精神上的負擔,影響了學習成績。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怎麼辦呢?這位老師在一篇文章中回憶道:

  “我思考了兩天,看了一些有關的書籍,終于在一天放學後,辦公室人都走光了,我找他談心。扯了一些班裏的事以後,我問他:‘聽說你會尿chuang,是不是?’他一聽,臉噌地一下紅了,頭也挂得低低的。我把他朝身邊拉了拉,握住他的手說:‘其實,尿chuang沒什麼大不了,老師研究過,十幾歲的少年兒童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尿chuang,只不過是許多家長不聲張罷了。’他一聲不吭。我繼續說:‘老師我也尿過chuang。’‘真的?’他驚奇地問我。‘怎麼不是,而且一連延續到初中快畢業。有時一夜尿兩三次,睡夢中,我急死了,到chu找廁所,找到一個牆角,拉開褲子就尿,結果就尿了一chuang。’‘哎呀,我也是這樣。’他仿佛找到了知音,羞怯之情一掃而光。接著,我們你一句我一句地扯開了‘尿經’,講到好笑的地方,一起放聲大笑。這時,我們已沒師生之別,好像兩個‘尿友’在交流經驗。

  “後來你是怎麼不尿chuang的?”他突然問我。‘我啊,到了十五歲就自然地不尿chuang了。’我裝著回憶的神情說,‘那時我初中還沒畢業,不知不覺地就好了。’他掰著手指算著:‘我今年十三歲,再過兩年,我也會好了?’‘那當然!’我肯定地說,‘尿chuang不是病,到了發育的年齡,就會自然地好了,你用不著煩惱。’當我們走出辦公室的時候,他精神輕松多了。

  “後來,由于家庭、老師的默契配合,那位學生終于擺tuo了困境,學習大有長進。”

  廣告人可以說個個都是找借口的高手,當即溶咖啡在美guo首度推出時,曾有這樣一段故事。公司方面本來預測這種咖啡的“簡單”、“方便”會大受主婦朋友的歡迎。沒想到事與願違,其銷售並無驚人之chu。姑且不論味道問題,大概是因爲“偷工減料”的印象太強的關系,因爲在美guo,到此時爲止,咖啡一直都是必須在家裏從磨豆子開始做起的飲料。只要注入熱shui就能沖出一大杯來,怎麼看都似乎太過便宜了。

  所以,廠商便從“簡單”、“方便”的正面直接宣傳,改爲強調“可以有效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的廣告戰略。所謂“請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在丈夫、孩子的身上。”

  這種改變形象的作戰,去除了身爲使用者的主婦們所謂“對省事的東西趨之若鹜”的內疚。因爲“我使用速成食品,一點也不是爲了自己的享樂,而是因爲可以把節省下來……

處世36計第3計 借口計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計 借口計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