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難接近的人“套近乎”
遠行之人,前有高山擋路、石頭絆腳,自然會想辦法繞過去,或動腦筋另辟蹊經。這種做法應用在人情世故裏,便是繞著圈子達到目標。換個說法就是不走直線走曲線。
有些話不能直言,便得拐彎抹角地去講;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開道、遇搭橋;搞不清對方葫蘆裏賣的什麼葯,就要投石問路、摸清底細;有時候爲了使對方減輕敵意,放松警惕,我們便繞彎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顧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戰術,將其套牢。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腸子”,“一根筋”,爲人世“碰倒南牆不回頭”,十頭公牛也拉不回來。這樣的人最該學點迂回術,讓自己的大腦多幾個溝回,腸子多幾個彎彎繞,神經多長些末梢。
一言以蔽之:統幾個圈子保證你能在人情關系中得到最大的實惠。
1.曲調未成,先應有情
明代嘉慶年間,“給事官”李樂清正廉潔。有一次他發現科考舞弊,立即寫奏章給皇帝,皇帝對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結果把皇帝惹火兒了,以故意揭短罪,傳旨把李樂的嘴巴上貼上封條,並規定誰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進食,就等于給他定了死罪。這時,旁邊站出一個官員,走到李樂面前,不分青紅皂白,大聲責罵:“君前多言,罪有應得!”一邊大罵,一邊叭叭地打了李樂兩記耳光,當即把封條打破了。由于他是幫助皇帝責罵李樂,皇帝當然不好怪罪。其實此人是李樂的學生,在這關鍵時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師。如果他不顧情勢,犯顔“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師,自己怕也難連累。
這個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極。李樂不懂得人際之間“潤滑當先”的道理,離自己的學生還差了一大截。要知道我傳統文化,是很講究繞圈子的。
著名幽默大師林語堂總結中人(尤其是讀書人)求人辦事,像寫八
文一樣。
中人辦事很少像洋鬼子“此來爲某事”那樣直截了當開題,因爲這樣不風雅。如果是生客就更顯得冒昧了。中
人的相會講究話裏做文章,有著八
般起承轉合的優美。不僅有風格,而且有結構,大概可分爲四段:
第一段是談寒暄、評氣候。諸如“尊姓”,“大名”,“久仰”,“夙違”及“今日天氣哈哈”皆屬于此類。林語堂稱之爲氣象學的內容,其要在起“來則安之位安而後情定”的作用,即聯絡感情。這些內容在人們的生命空間中確實也有很大的共同,不致于遭到抗拒。
第二段是敘往事、追舊誼。這就更深一層了,要從大衆皆有的生命空間過渡到彼此較爲特殊的那一塊,是深入的過程。林語堂戲稱之爲“史學”。“也許有你的令侄與某君同學,也許你住過南小街,而他住過無量大人胡同,由是感情便融洽了。如果,大家都是北大中人,認識志摩、適之,甚至辜鴻銘,林琴南……那便更加摯而話長了”。這一段做得好,雙方感情可能會有真真的融洽。
第三段是談時事、發感慨。這可是政治學了。“感情既洽、聲勢斯壯”,于是便可聯手出擊,可進入侃的境界。縱橫的範圍甚廣,“包括有:中不亡是無天理,救
策,對于古月三王草將馬二弓馬諸政治領袖之品評,等等。連帶的還有追隨孫總理幾年到幾年之統計。比如你光緒三年聽見過一次孫總理演講,而今年是民
二十九年,合計應得三十三年,這便叫做追隨總理三十三年。”這一段做得好,感情更爲融洽,聲勢又壯,甚而至于相見恨晚,到了兩脅
刀的程度。至此,可認爲到了陡然下筆,相機言事之際。
于是,這第四段就叫經濟學——奉托“小事”。可客氣地起立,拿起帽子,然後兀而轉來道:現在有一小事奉煩。先生不是認識某某嗎?可否請寫一封介紹信雲雲。這一段要自然隨意,不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壓力或使對方覺得自己該欠他多大之情。而是要利用前敘鋪墊,陡然收筆,總結全文。
2.“套近乎”的三個技巧
在朱熔基總理視察中央電視臺的前一天,中央電視臺的有關領導告訴節目主持人敬一丹,明天,總理來視察的時候,你要想辦法得到朱總理的題詞。敬一丹聽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多少有些爲難:我怎麼向總理提出這個請求呢?第二天,朱總理在中宣部部長丁關根的陪同下,來到中央電視臺。他走進(焦點訪談)節目組演播室,在場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朱總理跟大家相互問好之後,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擁在他的周圍,七嘴八、爭先恐後地與總理交談。一位編導說:“在有魅力的人身上,總有一個場,以前我聽別人這樣說過。我看您身上就有這樣一個場。”朱總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裏的氣氛更加活躍、和諧,敬一丹感覺這是一個好時機,一個很短暫的、稍縱即逝的時機。于是走到朱總理面前說:“總理,今天演播室裏聚集在您身邊的這二十幾個人只是(焦點訪談)節目組的十分之一。”總理聽了這話,說:“你們這麼多人啊!”敬一丹接著說:“是的,他們大多數都在外地爲采訪而奔波,非常辛苦。他們也非常想到這裏來,想跟您有一個直接的交流。但他們以工作爲重,今天沒能到這裏來。您能不能給他們留句話?”敬一丹說得非常誠懇,而且非常婉轉,然後把紙和筆恭恭敬敬地遞到朱總理面前。總理看一下敬一丹,笑了,接過紙和筆,欣然命筆,寫下“輿論監督,群衆喉
,政府鏡鑒,改革尖兵”16個字。總理寫完,全場響起一片掌聲,熱烈的氣氛進入了gāo cháo
敬一丹的繞圈子的確運用恰當,可圈可點。請求題詞,先把在外“四奔波”、“非常辛苦”的記者擡出來,在感情、道義上繞好了一個讓人不宜也不忍拒絕的“套子”,另外語氣曲折委婉,表述又貼切誠懇,終于如願以償。
意大利知名女記者奧裏亞娜·法拉奇,也深借此道。她以其對采訪對象挑戰的提問和尖銳、潑辣的言辭而著稱于新聞界,有人將她這種風格獨特、富有進攻
的采訪方式稱爲“海盜式”的采訪。迂回曲折的提問方式,是她取勝的法寶之一。
技巧一:先抛出“套子”的一部分。
在采訪南越總理阮文紹時,她想獲取他對外界評論他“是南越最腐敗的人”的意見。若直接提問,阮文紹肯定會矢口否認。法拉奇將這個問題分解爲兩個有內在聯系的小問題,曲折地達到了采訪目的。她先問:“您出身十分貧窮,對嗎?”阮文紹聽後,動情地描述小時候他家庭的艱難境。得到關于上面問題的肯定回答後,法拉奇接……
處世36計第2計 迂回計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