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處世36計第36計 試探計上一小節]能很大:對方把眼一瞪,更加生氣地說:“你給我氣受的時候怎麼沒想起來講和,把我氣得半死,現在想起來講和了,沒那麼容易。”
直截了當地講和往往會遭到失敗,但間接的講和往往會成功。比如丈夫和妻子剛吵了一架,丈夫苦于不知道如何跟妻子和解,正在這關鍵時刻,襁褓中的孩子哭了。妻子趕緊把孩子抱了起來,哄了一會,孩子仍然哭個不停。丈夫趕緊湊過去:孩子可能餓了。
妻子:你知道孩子餓了,還不快去沖粉!
丈夫沖好了粉,調好了溫度走過來把
瓶遞給妻子,關切地說:“
粉沖好了,趕緊喂吧。”這時候,妻子可能會找借口埋怨那麼一兩句,發發心中的怒氣:“
粉這麼燙,能趕緊喂嗎?沒心沒肺的,冷熱都不知道,
粉都沖不好,除了脾氣大,還能幹什麼産’對妻子的話,丈夫大可不必計較,因爲這些話純粹是平衡心理的需要,是非正式的象征
的外交譴責用語。
“家庭迂回術”當然不是“圈套”,作用在于緩沖吵架的慣,維護夫妻雙方的面于,還會給小日子增添些情趣和味道,對于加深夫妻感情大有益
。
3.多兜圈子,少碰釘子
某些以魚類爲生的鳥類,其嘴的形狀,直直的,上下兩部分都又長又寬闊。吞吃食物時,有的常常把捕到的魚兒往空中一抛,讓那條魚頭朝下尾朝上落下來,然後一口接住咽了下去,這樣的吃法可以使魚在通過咽喉時,魚翅的骨頭由前向後倒,不會卡在喉嚨裏。
爲人世,求人辦事也一樣會碰到各種“刺兒”,這個時候便不能“直腸子”,而應該想辦法兜個圈子,繞個彎子,避開釘子。這是做人應該具備的策略和手段。連沒有相去羽毛的烏都會“把魚倒過來吃”,聰明人怎能赤膊上陣,硬碰釘子,讓“刺”卡在喉嚨中呢?
有位編輯向著名學者錢鍾書組稿,便是繞著圍子,成功地“吃到了魚”,還連說“根本沒什麼刺兒”。以下便是他的巧謀妙遇:
傳播媒介把學界泰鬥錢鍾書先生的脾渲染得那麼乖僻。數年前,我曾參與編撰地方名人詞典。同仁說,錢老的材料不易到手,寫信發公函都音如黃鶴。主編也爲此大傷腦筋。我想碰碰運氣,鑒于前車之覆,特行事而不張揚。
我之所以決定試試,因爲一,我對錢老的著作及學術成就有所了解。自1961年其力作(通感)問世以來,先生之名即銘刻腦際,追慕迄今。二,錢老的叔父錢孫卿先生是我所在學校的前任老校長。憑此兩條,我建立起信心。自度籍籍無名,故投石問路,先遷而回之。
錢老伉俪情趣高雅,每常調侃,幽默诙諧,相與爲樂。楊綠女主經呼夫君錢老爲“黑犬才子”。此系錢老之字“默存”分拆而成的離合字謎。于是我不揣冒昧爲他們姓名編了兩條燈謎。“文化著作”射“錢鍾書”;“柳絮飛來片片紅”射“楊終”。信中先呈上拙作,然後陳述其叔父舉學之業績。很快收到回信,喜不自勝。內附聯名賀卡,藍底金字,莊重雅致。特別是錢老簽名的明信片,三字會寫,神旺氣足,獨具風采。天
率真如此!錢老並不像傳言所述那麼古怪。
既得隴,又望蜀。于是又發函委述父老鄉對他們眷戀之情,楊舉其母校因“首編”未見錢老條目憤有煩言,憤而拒購(辭典);再述地方史籍龍套頻頻出場,主角不亮相,戲唱不成之態勢,等等。希望他們惠賜一手資料。不久又得複函:“來函敬悉。我們對
內外名人傳記請求供給材料,一概敬謝,偶有關于我們的條目,都出于他們自編。米便爲你破例。”好事多磨,果然吃了閉門羹。
設身地想想,若來者不拒,頻繁應酬,對其將是災難。老人自有他們厘定的
世原則,一以貫之。倘畸輕畸重,必然造成精神上的兩難折磨。故鄉情雖深,也未可貿然破“法”。初看山重
複疑無路,細思既然全般供給材料不成,何妨另辟蹊徑。“自編”草稿,呈其覆核,不是同樣可以完成組稿任務嗎。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將有關錢老的傳記材料,革成小傳,另附若幹疑題,一並發函請教。在忐忑不安中接讀複函:“遵命將來稿刪補一下,奉還。”對小傳中的名號大都刪除,批曰:“不合
例。”又訂正了蘭田(藍田)之批誤。大喜過望!至此組稿任務完事大吉。同仁無不額手相慶。對錢老先生抱“不怒而威”之成見,然“即之也溫”,年過有期,猶不失赤子之心,何乖僻之有!
由上述事例可見,對于令人敬畏的對方,最好先提出請求之前,兜個圈子,提及他的興趣或近況,使對方覺得“這人好像很了解我”而加深他的印象。
另有位編輯向一位名作家邀稿。那位作家一向以難于對付著稱,所以這位編輯在去他家之前,感到既緊張又膽怯。
開始並不成功,因爲不論作家說什麼話,這位編輯都說“是,是。”或者“可能是這樣的。”無法開口說明要求他寫稿的事。他只好准備改天再來向他說明這件事,今天隨便聊聊天就結束這次拜訪。
突然間他腦中閃過一本雜志刊載有關這位作家近況的文章,于是就對作家說:“先生,聽說你有篇作品被譯成英文在美出版了,是嗎?”作家猛然傾身過來說道:“是的。”“先生,你那種獨特的文
,用英語不知道能不能完全表達出來?”“我也正擔心這點。”他們滔滔不絕地說著,氣氛也逐漸變爲輕松,最後作家竟答應爲編輯寫稿子。
這位不輕易應允的作家,爲什麼會爲了編輯一席話,而改變了原來的態度呢?因爲他認爲這位編輯並不只是來要求他寫稿,而且又讀過他的文章,對他的事情十分了解,所以不能隨便地應付。讓對方以爲自己對他的事非常清楚,就能像那位編輯一樣,在心理上占優勢。
一般人要和名人或有頭銜的人見面時,都會産生膽怯的心理。如果在氣勢被壓倒的情況下,不太敢開口說明要求的事,如此一來雙方都很尴尬。這時不論多小的事情沒有關系,首先要談起對方的興趣、近況等,仿佛自己對他的事非常了解。我們可以說:“聽說你最近戒煙了,是否真的?”“前幾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你。”這些好像沒有什麼重大意義的話,可以打開對方的心扉,將他拉進自己的話題中。
……《處世36計》全本在線閱讀完畢..
如果喜歡本書或本作者,您可以:
▷ 下載處世36計TXT全本
▷ 浏覽和事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