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化夷>走進臺灣>十五、發達而擁擠的交通

《走進臺灣》十五、發達而擁擠的交通

化夷作品

  臺灣面積很小,而且屬山地型,平原面積不足全島三分之一。近幾十年來,臺灣當局斥巨資改善交通面貌,收到了一定成效。

  臺灣的公路四通八達, 十分稠密。至今爲止,全島公路總裏程近3萬公裏。從整ti上看,有縱貫南北的高速公路,有橫貫東西的北橫、中橫和南橫公路,還有環島公路、濱海公路等。此外,在縣市之間、鄉鎮之間、甚至在平原農村的稻田、果園間,都有公路相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所有這些公路,質量都比較高,車輛行駛在上面,平穩舒適。

  據統計, 臺灣現在有汽車近700萬輛,摩托車1000萬輛左右。發達的公路,爲這些機動車提供了用武之地,極大地刺激了臺灣經濟發展,也方便了民衆的生活。

  目前臺灣最主要的公路幹線是縱貫南北的高速公路。這條公路1971年7月開工,于1978年10月底全線通車,曆時7年3個月,耗資新臺幣429億元。該公路北起基隆,南到高雄的鳳山,與基隆與高雄兩大海港相聯,途經臺北、桃園、新竹、苗栗、臺中、臺南等14個縣市,穿過臺灣最富饒的西部平原,全長373.3公裏。這條高速公路的建成, 大大縮短了島上南北行車時間,原來全線客貨運輸需要8小時,現在減少爲4小時,平均行車時速可達90公裏。

  島內的公路雖然建得多,但與車輛的增長速度相比卻顯得過于緩慢。據報道,在1988年到1993年短短的6年內,全島的機動車就從760多萬輛發展到1500多萬輛,整整增加了一倍,而同期的公路卻沒有什麼增加。高速公路剛通車時確實顯得快捷,可是現在因爲車輛太多,經常塞車,特別在節假日尤甚。臺北到高雄正常時間只需4個小時, 現在有時要到十五六個小時,高速公路變成了慢速公路,令駕車者傷透了腦筋。塞車現象在臺北市內也十分突出。由于城市老化,道路不寬,加之私人小汽車和摩托車劇增,大馬路上常常擺起長龍,一塞就是一個小時。過去開車20分鍾就可以到,現在有時一個小時還在半道上。遇到有急事的人,這時也只得望車興歎。因爲車多,停車位少,馬路旁、小巷內都停滿了機動車,整個臺北市如同一個大型停車場。成千上萬輛汽車每天排出的廢氣和噪音,使得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影響了民衆的身ti健康。臺北市政當局采取了各種辦法,但收效甚微,老百姓個個怨聲載道。

  由于公路大發展,臺灣鐵路運輸呈萎縮之勢。人們出門,極少坐火車,除節假日外,平時火車車廂裏總是空蕩蕩的。

  爲了徹底解決高速公路塞車問題, 今年3月26日,貫穿臺灣南北的高速鐵路破土動工。 這項工程預計投資4300億新臺幣,計劃5年完工。建成之後的高速列車時速可達250—300公裏,臺北到高雄之間只需90分鍾就可以到達。屆時,高速鐵路將成爲貫穿臺灣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每日可提供30萬個座次的營運能力,人們將不再爲長途開車和交通堵塞而煩惱焦急了。這項臺灣曆史上投資最大的公共項目,能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開工,也表明島內改善交通環境,振興經濟的巨大決心。

  臺灣航空運輸十分發達,機場多,航空設備好。目前,全省民航機場有16chu,不僅較大的城市,就是綠島、蘭嶼等離島也都有機場和航班。桃園、高雄機場爲guo際機場,每天有幾十個航班飛往香港、東京、漢城、紐約等世界各大城市。島上有多家航空公司經營航空業務,競爭十分激烈。爲了招徕乘客,各航空公司屢出奇招,優惠機票,提高服務質量。目前,省內開辟有18條航線,從南到北,每個大城市都有航班。

《走進臺灣》十五、發達而擁擠的交通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十六、幾座主要城市”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走進臺灣》十六、幾座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