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蔡東藩>清史演義>第36回

《清史演義》第36回

蔡東藩作品

  卻說孝賢後崩逝後,已是小祥,乾隆帝至梓宮前qin奠一回。奠畢,慈甯宮傳到懿旨,宣召乾隆帝進宮。到太後前請過了安,太後道:“現在皇後去世,已滿一年,六宮不可無主,須選立一人方好。”乾隆帝嘿然不答。其將誰語?太後道:“宮內妃嫔,哪一個最稱你意?”乾隆帝道:“妃嫔雖多,沒一個能及富察,奈何?”富察二字,含糊得妙。太後道:“我看娴貴妃那拉氏,人頗端淑,不妨升她爲後。”乾隆帝沈吟半晌,便道:“但憑聖母主裁!”太後道:“這也要你自己願意。”乾隆帝平日頗盡孝道,至此也不慾違逆母命,沒奈何答了一個“願”字。退出慈甯宮,又輾轉思想了一番,想什麼?乃于次日下旨,冊封娴妃那拉氏爲皇貴妃,攝六宮事。那拉氏不即立後,乾隆帝之意可知。直到孝賢皇後二周年,尚未冊立正宮,經太後再三催促,方立那拉氏爲皇後。參商之兆,已萌于此。此時鄂爾泰已死,張廷玉亦因老乞歸,鄂、張二人,本受世宗遺旨,身後俱得配享太廟,嗣因鄂、張各存dang見,朝官依附門戶,互相攻讦,事爲乾隆帝所聞,心滋不悅。廷玉乞歸時,又堅請身後配享,觸忤龍顔,嚴旨诘責,追繳恩賜物件,革去伯爵,並不令配享。硬要做滿族奴才,致觸主怒,何苦何苦!廷玉驚慌得了不得,後來一病身亡,總算乾隆帝優待老成,仍令配享太廟,廷玉好瞑目了。這是後話。

  乾隆帝因宮廷中事,都未惬意,不免煩惱,便想到別chu閑遊,借作排遣。十五年春季,奉了皇太後,巡幸五臺山,秋季又奉皇太後臨幸嵩嶽,兩chu遊玩,仍不見有什麼消遣的地方。他想外省的景致,還不及一圓明園,就時常到圓明園散悶,這日,在園中閑逛,起初是天氣yin沈,不甚覺得炎熱,到了午後,雲開見日,遍地陽光,掌蓋的忘攜禦蓋,被乾隆帝大加申斥,忽隨從中有人說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乾隆帝便問道:“誰人說話?”那人便跪倒磕頭。乾隆帝見他chun紅齒白,是一個美貌的少年,隨問道:“你是何人?”那人禀道:“奴才名和珅,是滿洲官學生,現蒙恩充當銮儀衛差役,恭奉禦輿。”乾隆帝道:“你是官學生,充這舁輿的差使,未免委屈,朕拔你充個別樣差使,可好麼?”和珅感激的了不得,便磕了九聲響頭,朗聲道:“謝萬歲萬萬歲天恩!”和珅初蒙主知,已極意貢谀,望而知爲妄臣。乾隆帝便令他跟住身後,有問必答,句句稱旨,引得龍心大開,回到宮中,竟命他作宮中總管。這和珅驟膺寵眷,打疊精神,伺候顔se,乾隆帝想著什麼,不待聖旨下頒,他已暗中覺察,十成中總管八九成,因此愈加寵任,乾隆帝竟日夜少他不得,後人說他是彌子瑕一流人物,小子無從搜得確據,不敢妄說。

  只乾隆帝素愛冶遊,得了和珅以後,越加先意承志,說起南邊風景,很是繁華。乾隆帝道:“朕亦想去遊幸一次,只慮南北迢遙,要勞動宮民,花費許多金錢,所以未決。”和珅道:“聖祖皇帝六次南巡,臣民並沒有多少怨咨,反都稱頌聖祖功德。古來聖君,莫如堯舜。《尚書·舜典》上,也說五載一巡狩,可見巡幸是古今盛典,先聖後聖,道本同揆,難道當今萬歲,反行不得麼?況且guo庫充盈,海內殷富,就使費了些金銀,亦屬何妨。”乾隆帝生平,最喜仿效聖祖,又最喜學著堯舜,聽了和珅一番言語,正中下懷,自來英主多願愛民,後來亦多被小人導壞,漢武、唐玄與清高宗皆此類也。便道:“你真是朕的知己!”遂降旨預備南巡。和珅討差,督造龍舟,建得窮工奇巧,備極奢華,把康、雍兩朝省下的庫儲,任情揮霍,好象用shui一般;和珅從中得了數十萬好chu,乾隆帝還獎他辦事幹練,升他做了侍郎。這叫做升官發財。和珅複飛咨各省督撫,趕修行宮,督撫連忙募工修築,又把shui陸各道,一律疏通,准備巡幸。乾隆十六年春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後啓銮,宮中挑選了幾個妃嫔,作爲陪侍,皇後獨沒福隨遊,伉俪之情可想。外面除留守人等,盡令扈從,儀仗車馬,說不勝說,數不勝數。開路先鋒,便是新任侍郎和珅,禦駕所經,督撫以下,盡行跪接,一切供奉,統由和珅監視。和珅說好,乾隆帝定也說好,和珅說不好,乾隆帝定也說不好。督撫大員,都乞和珅代爲周旋,因此私下饋遺,以千萬計。

  兩宮舍陸登舟,駕著龍船,沿運河南下,由直隸到山東,從前已經遊曆,沒甚可玩,只在濟甯州耽擱一日。由山東到江蘇,六朝金粉,本是有名,乾隆帝爲此而來,自然要多留幾天。揚州住了好幾日,蘇州又住了好幾日,所有名勝的地方,無不遊覽。蘇杭shui道最便,複自蘇州直達杭州,浙省督撫,料知乾隆帝xing愛山shui,在西湖建築行宮,格外軒敞。兩宮到了此地,遊遍六橋三竺,果覺得湖山秀美,逾越尋常。乾隆帝非常喜悅,不是題詩,就是寫碑;有時腦筋笨滯,命左右詞臣捉刀,並召試諸生謝墉等,賞給舉人,授內閣中書。又qin祭錢塘江,渡江祭禹陵,複回至觀chao樓閱兵。

  忽報海甯陳閣老,遣子接駕,乾隆帝奇異起來,還是太後叫他臨幸一番,太後應已覺著了。遂自杭州至海甯。此時陳閣老聞禦駕將到,把安瀾園內,裝潢得華麗萬分,陳府外面的大道,整治得平坦如鏡,隨率領族中有職男子,到埠頭恭候。隔了數時,遙見龍舟徐徐駛至,拍了岸,便排班跪接,奉旨叫免。陳閣老等候兩宮上岸登輿,方謝恩而起,恭引至家。陳老夫人,亦帶了命婦,在大門外跪迎,兩宮又傳旨叫免,乃起導兩宮入安瀾園,下輿升坐。接駕的一班男婦,複先後按次叩首。兩宮命陳閣老夫婦,列坐兩旁,陳閣老夫婦又是謝恩。余外男婦等奉旨退出。于是獻茶的獻茶,奉酒的奉酒,把陳家忙個不了。幸虧隨從的人,有一半扈跸入園,有一半仍留住舟中,所以園內不致擁擠,兩宮命陳閣老夫婦侍宴,隨從的文武百官,宮娥彩女,亦分高下內外,列席飲酒,大約有一、二百席,山南海北的珍味,沒一樣不采列,並有戲班女樂侑宴,這一番款待,不知費了多少金錢。只乾隆帝禦容,很有點像陳閣老,陳老太太有時恰偷觑禦容,似乎有些驚疑的樣子,究竟乾隆帝天亶聰明,口中雖是不言,心中恰是詫異,酒闌席散,奉了太後,與陳閣老夫婦,到園中遊玩一周,回入正廳。乾隆帝谕陳閣老夫婦道:“這園頗覺精致,朕奉太後到此,擬在此駐跸數天。但你們兩位老人家,年力將衰,不必拘禮,否則朕反過意不去,只好立刻啓行了。”陳閣老忙回道:“兩宮聖駕,不嫌亵陋,肯在此駐跸數日,那是格外加恩,臣謹遵旨!”皇帝到了家裏,陳閣老以爲光寵,我說實是晦氣。太後亦谕道:“……

清史演義第36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6回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