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蔡東藩>民國演義>第10回

《民國演義》第10回

蔡東藩作品

  卻說孫中山在南京,聞袁氏受職,唐閣組成,遂莅參議院辭職;又把生平積悃,及所有政見,宣布出來,作爲臨別贈言的表意。各議員分列座席,屏息斂容,各聆緒論,並令書記員出席登錄,隨聽隨抄,將白話譯作文言道:

  本大總統于中華民guo正月一日,來南京受職,今日爲四月一日,至貴院宣布解職,爲期適三個月。此三月中,均爲中華民guo草創之時代。當中華民guo成立以前,純然爲革命時代,中guo何爲發起革命?實以聯合四萬萬人,推倒惡劣政府爲宗旨。自革命初起,南北界限,尚未化除,不得已而有用兵之事。三月以來,南北統一,戰事告終,造成完全無缺之中華民guo,此皆全guoguo民,及全guo軍人之力所致。在本總統受職之初,不料有如此之好結果,亦不料以極短之時期,能建立如此之大業。本總統于一個月前,已提出辭職書于貴院,當時因統一政府未成,故雖已辭職,仍執行總統事務。今guo務總理唐紹儀,組織內閣已成立,本總統自當解職,今日特莅貴院宣布。但趁此時間,本總統尚有數語,以陳述于貴院之前。中華民guo成立之後,凡爲中華民guoguo民,均有guo民之天職。何謂天職?

  即促進世界的和平是也。此促進世界的和平,即爲中華民guo前途之目的。依此目的而行,即可以鞏固中華民guo之基礎,蓋中guo人民,居世界人民四分之一,中guo人民,若能爲長足之進步,則多數共跻于文明,自不難結世界和平之局。況中guo人種,以好和平著聞于世,于數千年前,已知和平爲世界之真理。中華民guo有此民習,登世界舞臺之上,與各guo交際,促進和平,即是中華民guoguo民之天職。本總統與全guoguo民,同此心理,務將人民之智識習俗,及一切事業,切實進行,力謀善果。本總統解職之後,即爲中華民guo之一guo民,政府不過一極小之機關,其力量不過guo民極小之一部分,大部分之力量,仍全在吾guo民,本總統今日解職,並非功成身退,實慾以中華民guoguo民之地位,與四萬萬guo民,協力造成中華民guo之鞏固基礎,以冀世界之和平。望貴院與將來政府,勉勵人民,同盡天職。從今而後,使中華民guo,得爲文明之進步,使世界舞臺,得享和平之幸福,固不第一人之宏願已也。

  詞畢,大衆相率拍手,毋容絮述。孫中山遂繳出臨時大總統印,交還參議院,參議院議長林森,副議長王正廷,即令全院委員長李肇甫,接受大總統印信,一面由林議長做了全院代表,答複孫中山,大約亦有數百言,小子又錄出如下:

  中華建guo四千余年,專製虐焰,熾于秦政,曆朝接踵,燎原之勢,極及末流,百度隳壞。雖擁有二億裏大陸,率有四百兆衆庶,外患乘之,殆如摧枯拉朽,而不絕如縷者,僅氣息之奄奄。中山先生,發宏願救guo,首建共和之纛,奔走呼號于專製婬威之下,瀕于殆者屢矣,而毅然不稍辍,二十年如一日。武漢起義,未一月而響應者,三分天下有其二,固亡清無道所致,抑亦先生宣導鼓吹之力實多也。當時民guo尚未統一,guo人急謀建設臨時政府于南京,適先生歸guo,遂由各省代表,公舉爲臨時大總統。受職才四十日,即以和平措置,使清帝退位,統一底定,迄未忍生靈塗炭,遽訴之于兵戎。雖柄guo不滿百日,而吾五大民族所受賜者,已靡有涯涘;固不獨成功不居,其高尚純潔之風,爲斯世矜式已也。今當先生解臨時大總統職任之日,本院代表全guo,有不能已于言者。民guo之成立也,先生實撫育之;民guo之發揚光大也,尤賴先生牖啓而振迅之。苟有利于民guo者,無間在朝在野,其責任一也。

  盧斯福解職總統後,周遊演述,未嘗一日不拳拳于阿美利加合衆guo,願先生爲盧斯福,guo人馨香祝之矣。

  孫中山歡謝議員,鞠躬告退。各議員再表決臨時政府地點,准將南京臨時政府,移往北京,南京仍爲普通都會。

  由袁總統任命前陸軍總長黃興,爲南京留守,控製南方軍隊,一面召唐紹儀回京。唐以交通一席,不便兼理,複提出施肇基總長交通,交參議院議決,得多數同意,乃電請袁總統任命。十部總長已完全無缺,唐總理遂邀同王寵惠等,啓程北行。惟陳其美曾爲滬軍都督,自請後行,聞他醉心楊梅,所以長願南居。唐不能相強,即日北去。參議院各議員,亦于四月二十九日,聯翩赴都。副總統黎元洪,亦請解大元帥職,另由袁總統改任,屬領參謀總長事。所有前清總督巡撫各名目,一律改爲都督。內而政府,外而各省,總算粗粗就緒。

  惟蒙、藏兩部一時尚不暇辦理,但由袁總統派員赍書,勸令取消獨立,擁護中央。是時英、俄兩guo,方眈眈逐逐,謀取蒙、藏爲囊中物。活佛喇嘛毫無見識,一任外人播弄,徒憑袁總統一紙空文,豈即肯拱手聽命,就此安靜麼?都爲後文埋線。袁總統也明知無益,不得已敷衍表面,暗中卻用著全力,注意內部的運用。第一著是裁兵,第二著是借債,這兩策又是連帶的關系。看官試想,各省的革命軍,東也招募,西也招集,差不多有數十百萬,此時中央政府,完全成立,南北已和平了事,還要這冗兵何用?況袁總統心中,日日防著南軍,早一日裁去,便早一日安枕。裁兵原是要策,但老袁是從片面著想,仍未免借公濟私。但是著手裁兵,先需銀錢要緊,南京臨時政府,已單靠借債度日,蘇路借款,招商局借款,漢冶萍公司借款,共得五六百萬,到手辄盡;又發軍需八厘公債票一萬萬元,陸續湊集,還嫌不敷。唐紹儀南下組閣,南京政府已承認撤銷,惟所有一切欠款,須歸北京政府負擔,南京要二三百萬,上海要五十萬,還有武昌一方面,也要一百五十萬,都向唐總理支取,說是曆欠軍饷,萬難遷延。唐總理即致電北京,嗣得老袁複電,並不多言,只令他便宜行事。無非要他借外債。急時抱佛腳,不得不向外guo銀行,低頭乞貸,于是四guo銀行團,遂仗著多財善賈的勢力,來作出借巨款的主人翁。什麼叫作四guo銀行團呢?原來清宣統二年,清政府慾改良幣製,及振興東三省實業,擬借外款一千萬鎊。英guo彙豐銀行,法蘭西銀行,德華銀行,美guo資本團,合資應募,彼此訂約,稱爲四guo銀行團。嗣經日、俄兩guo出頭抗議,交涉尚未辦妥,武昌又陡起革命軍,四guo銀行,中途縮手,只交過墊款四十萬鎊,余外停付。至民guo統一,袁世凱出任臨時總統,他本是借債能手,料知上臺辦事,非錢不行,正慾向銀行團商借。巧值四guo公使,應銀行團請求,函致老袁,願輸資中guo,借助建設,惟要求借款優先權。老袁自然樂從,複函慨許,且乞先墊款四十萬鎊,以應急需,過後另議。銀行團即如數交來,會唐紹……

民國演義第10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0回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