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蔡東藩>民國演義>第112回

《民國演義》第112回

蔡東藩作品

  卻說各省抵製日貨,一致進行,再接再厲。閩省學生,亦常至各商家調查貨品,見有日貨,便即毀去。日本曾與前清訂約,有福建全省,不得讓與外人的條文,因此日人視全閩爲勢力範圍,格外注意。僑居閩中的日商,因來貨趸積,不能銷售,已是忿懑得很;更聞中guo學生檢查嚴密,越加憤恨,遂邀集數十人,持械尋釁。民guo八年十一月十六日下午,遊行城市,適遇學生等排斥日貨,便即下手行凶,擊傷學生七人。站崗警察,急往彈壓,他竟不服解勸,當場取出手槍,撲通一聲,立將警察一人擊倒,彈中要害,嗚呼畢命。還有路人趨過,命該遭晦,也爲流彈所傷。警察見已擾事,索xing大吹警笛,號召許多同事,分頭拿捕,拘住凶手三名,一叫作福田原藏,一叫作興津良郎,一叫作山本小四郎,當即押往交涉署,由交涉員轉送日本領事署,並將事實電達政府,請向駐京日使,嚴行交涉。駐閩日本領事,袒護凶手,反電請本guo政府,派艦至閩,保護僑民。日政府不問情由,即調發軍艦來華。真是強權世界。閩人大嘩,又由交涉員電告中央。政府連得急電,便令外交部照會日使,提出抗議。日使總算qin到外交部公署,聲明閩案交涉,已奉本guo訓令,決定先派專員,赴閩調查真相,以便開始談判。此項專員,除由外務省遴派一名外,並由駐京日使館加派一名,會同前往。所有本guo軍艦,已經出發,礙難中止。惟艦隊上陸,已有電商阻雲雲。外交部只好依從,惟亦派出部員王鴻年、沈觐扆等,赴閩調查。

  爲此一番釁隙,北京中學以上各校學生,全ti告假,出外遊行演講,謂:“日人無端殺人,蔑理已甚,應喚起全guo同胞,一ti拒日。”各省學生,先後響應,並皆遊行演講,表示決心。就是閩省學生,前已發行《學術周刊》,提倡愛guo,至此複宣布戒嚴,示與日人決絕。官廳恐他釀成大禍,即取締《學術周刊》,勒令停止,並將報社發封。各學生等,遂皆罷課,風chao沿及濟南。濟南學生聯合會,正爲著青島問題,常懷憤激。此次聞閩中又生交涉,越覺不平,擬開guo民大會,並山東全省學生聯合會大會,誓抗日本。事被官廳阻止,也一律罷課,且擬遊行演講,致與軍警發生沖突。有好幾個學生,被毆受傷。學生以日人無理,尚有可原,軍警同爲guo民,乃甘心作伥,實屬可惡,決計與他大開交涉。官廳卻也知屈,特浼教育會代作調人,允許學生要求,始得和平解決。惟閩中一案,明明是曲在日人,日領事恃強違理,非但不肯將凶手抵命,反去電請軍艦,來閩示威。一經日政府派員調查,也覺得福田原藏等,所爲不合,獨未肯宣付懲戒,反令日艦,遊弋閩江,逗留不歸。中guo外交部疊次抗爭,乃始下令撤退,並在東京、北京、福州三chu,聲明一種理由,略雲:

  帝guo政府,曩因福州事變突發之結果,該地形勢極爲險惡,深恐對于我guo僑民,仍頻加迫害,僑民毆傷學生,擊死警察,反說閩人要迫害僑民,理由安在?特不得已派遣軍艦,前赴該地,以膺我僑民保護之責。惟最近按報告雲,該地情狀,漸歸平穩,當無上述之懸念。帝guo政府深加考量,特于此際決定先行撤退該地之帝guo軍艦,此由帝guo政府考察實際情況,自進而所決行者也。帝guo政府中心,切望中guo官廳對于各地秩序之維持,與我僑民之保護,更加一層充分之盡瘁,幸勿再生事態,使帝guo政府爲保護我僑民利益之被迫害,再至不得已而派軍艦焉。

  看這口吻,好似日僑並未犯罪,全然爲閩人所欺淩;並咎及中guo官廳,不肯極力保護,所以派艦來華,爲自護計。好一種強詞奪理,是己非人!最後還說出再派軍艦一語,明明是張皇威力,預示恫嚇。中guo雖弱,人心未死,瞧到這般語意,難道就俯首帖耳,聽他架誣嗎?各省民氣,激昂如故,就是外交部亦調查確實,再向駐京日使,提出撤領、懲凶、賠償、道歉四項,要他履行。日使一味延宕,反謂:“我guo各省官吏,不肯取締排日人民,應該罷斥,並須由政府保證,永遠不排日貨。”兩方面各執一詞,茫無結果,時已爲民guo八年終期了。

  政府東借西掇,勉過年關,正要預備賀歲,忽聞前代總統馮guo璋病殁京邸,大衆記念舊情,免不得qin去吊奠。就是徐總統也派員致赙,素車白馬,稱盛一時。原來馮下野後,仍常往來京師,猝然抱病,不及歸鄉,遂致在京逝世。馮雖無甚功業,究竟代理總統一年,故特敘其終。越二日,即系民guo九年元旦,政府停止辦公數日,一經銷假,便由駐京日使遞到公文,大略如下:

  聯合guo對德講和條約,業于本月十日交換批准,凡在該批准約文上署名之各guo間,完全發生效力。日本依該講和條約第四編第八款,關于山東條約,即第一百五十六條乃至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由日本政府完全繼承膠州灣租借權,及德意志在山東所享有之一切利權。日本政府確信中guo政府對于繼承上列權利一節,必定予以承認。蓋以大正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所締結之中日條約中,關于山東省部分之第一條,曾有明文規定雲:中guo政府允諾日後日本guo政府擬向德guo政府協定之所有關于山東省依據條約,或其他關系于中guo政府享有一切權利利益讓與等項chu分,概行承認故也。以上權利,交還中guo政府。至關于此事,大正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兩guo所交還膠州灣換文中,曾言明:日本政府于現下之戰役終結後,膠州灣租借地,全然歸日本guo自由chu分之時,于下開條件之下,將該租借地交還中guo。(一)以膠州灣全部開放爲商港。(二)在日本guo政府指定之地區,設置日本專管租界。(三)如列guo希望共同租界,可另行設置。(四)此外關于德guo之營造物,及財産之chu分,並其他之條件手續等,于實行交還之先,日本政府應行協定。是以日本政府爲決定交還關于膠州灣租借地,及其他在山東各種權利之具ti的手續起見,提議中、日間從速開始交涉,深信必得中guo政府之允諾也。

  公文中既雲交還,又雲繼承德guo舊有一切權利,是明明慾占領膠澳,不過塗飾人目,以爲日本承受權利,乃是一個租借權,並非絕對的領土權。然試問向人假物,輾轉借用,原物未歸故主,但聲明由何人所借,便好算得交還嗎?此時外交總長陸徵祥等,尚在巴黎,因爲保加利亞、匈牙利、土耳其諸guo,和議尚未就緒,所以留待簽字,不得遽歸。外交部次長陳箓,當將日使來文,提交guo務會議。guo務員樂得推诿,統說待陸總長回guo,再定辦法,因此把來文暫行擱起,不即答複。廣東軍政府,聞悉此事,也電致北京,反對山東問題,由中、日直接交涉,文雲:

  疊據報……

民國演義第112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12回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