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蔡東藩>民國演義>第115回第2小節

《民國演義》第115回

第2小節
蔡東藩作品

  [續民國演義第115回上一小節]被趙恒惕軍占去。敬堯遁入湖北,借寓鄂省嘉魚縣中,再將敗狀入報。于是徐總統又複下令道:

  據暫行留任湖南督軍張敬堯電呈:“南軍進攻不已,退出嶽州,暫至嘉魚收集候令”等語。張敬堯前經棄瑕留任,原冀其效力自贖,乃複退出湘境,實屬咎無可逭。

  張敬堯著毋庸留任,所部軍隊,即刻交由兩湖巡閱使王占元接管,切實考核整理。張敬堯于交卸後,迅速來京,聽候查辦。此令。

  查辦查辦,也不過徒有虛名,張敬堯仍羁居湖北,並未赴京。好做傅良佐第二。惟吳光新得超任湖南督軍兼署省長,接管張敬堯後任,去了一個段派,複來了一個段派,仍然是換湯不換葯。吳光新的戰略,亦非真勝過敬堯,嶽州長沙,怎能驟然規複?就是駐湘的北方軍隊,亦陸續退出湘省,只湘西一部,尚有第十六師混成旅據守。後來益陽、沅江複被南軍襲入,混成旅長馮玉祥,保守不住,也由常桃退至鄂境。湘南全省,統爲南軍所有了。暫作一束。

  第三師師長吳佩孚,撤退北返,令部衆暫駐洛陽,自往保定谒見曹锟,晤談了好幾次,議出了一個大題目來。看官道是什麼問題?原來叫做保定會議。這會議的題目,名爲曹锟主席,實是吳佩孚一人主張,曹锟並沒有甚麼能耐,不過倚老賣老,總不能不推他出頭。曹锟的身世履曆,從前未曾詳敘,正應就此補述大略。如曹三爺生平,例應表明略迹。曹锟籍隸天津,表字仲珊,鄉人因他排行第三,呼爲曹三爺,略迹已見前文。他家本來單寒,舊業販布,素xing椎魯,但嗜酒se。相傳曹锟販布時,每得余利,即往換酒,既醉,又踯躅街頭,遇有鄉村間少年婦女,不論妍媸,均與調笑。往往有狡童隨著,伺隙竊取錢布等物,曹雖酒醒,亦不與多較。或勸他自加謹護,曹反笑語道:“若輩不過貪我微利,我所失甚微,快意chu正自不少,隨他去罷。”後來賄選總統,亦本此意。爲了這番言語,遂博得一個曹三傻子诨名。既而舍販賣業,投入軍伍,庸人多厚福,竟得袁項城賞識,說他樸誠忠實,爲可用才。嗣是年年超擢,得領偏師。洪憲時代,曹锟已爲第三師長,奉袁令往攻雲南。锟逗留漢臯,日擁名妓花寶寶,從溫柔鄉裏耽尋幸福,並不聞陷陣摧鋒,袁氏終至失敗。及征湘一役,虧得吳佩孚替他效力,充作前驅,才得一往無前,馬到成功,他卻大唱凱歌,回任四省經略使。好在他亦粗知好歹,識得吳佩孚是健兒身手,好作護符,所以竭誠優待,言聽計從。

  此番吳氏北返,獨倡保定會議,無非慾嶄露頭角,力與段派抗衡,只因名目上不便發表,但借追悼將士的虛詞,號召各省區師旅長官,會集保定。各軍官應召到來,先有八省聯盟代表,開一談話會,議定辦法三條:(一)擁護靳內閣,不反對段合肥。(二)是各省防軍,一律撤回原防地,唯南軍暫從例外。(三)宣布安福系罪狀,通電政府,請求解散安福部。越日,複于八省外加入五省,成爲十三省同盟。總計長江流域七省,除出湖南,黃河流域六省,加入新疆,統已有軍閥聯合,與吳佩孚通同聲氣。孚威將軍的勢力,確是不弱。只京保間謠诼紛纭,安福派更加驚惶,索xing造出種種流言,散布京華。徐總統得此謠傳,也不禁心下大疑,默思直、皖兩派愈爭愈烈,一旦政變發生,與自己大爲不利,不如預先浼一調人,從中和解,或得消融惡感,免致變生不測。此老無權無勇,只有調和一法,但獨不憶黎菩薩之召張辮帥麼?此時除直、皖兩派外,要算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雄長三邊好配與直、皖首領扳談,因此發一密電,敦促張雨帥入京,調停時局。張雨帥眼光奕奕,常思染指中原,擴張勢力,既得老徐密電,正好乘機展足,作作生芒。就中尚有一段隱情,乃是複辟禍魁張辮帥,屢向雨帥請求,托他代爲斡旋,恢複原狀;雨帥也爲心動,意慾進京密保,俾洗前愆。爲了兩種奢望,遂毅然受命,乘車入都,一進都門即往總統府報到。徐總統當然接見,與談直、皖兩派沖突情形。張作霖不待說畢,便已自任調人,毫不推辭,惟言下已談及張少軒,少軒即張勳字,見前。替他解釋數語。徐總統支吾對付,無非說是直、皖解決,總可替少軒幫忙。于是張雨帥欣然辭出,立赴保定。曹锟聞雨帥遠來,派員出迎,迨彼此相見,握手道故,兩下裏各表殷勤,時已傍晚。曹锟特設盛筵,爲張洗塵,陪客就是吳佩孚及各省區代表等人。席間由張作霖提議,勸從和平辦法。曹锟對答數語,尚是模棱兩可的話頭,獨佩孚挺身起座道:“佩孚並未嘗硬要爭戰,不尚和平,但現在guo事蜩螗,人心震動,外交失敗,內政不修,正是岌岌可危的時候,乃一班安福派中人物,還是醉生夢死,媚外誤guo,但圖一己私利,不顧全guo輿論,抵押guo土,喪失guo權,引狼入室,爲虎作伥,同是圓顱方趾的黃、農遺裔,奈何全無心肝,攪到這般地步?試想guo已垂亡,家將曷寄?皮且不存,毛將焉附?存亡危急,關系呼吸。我等身爲軍人,食guo家俸祿,當爲guo家幹城,部下子弟,雖不敢謂久經訓練,有勇知方,惟大義所在,卻是奮不顧身,力捍社稷,嶽州、長沙,往事可證。無論何dang何派,如不知愛guo,專尚yin謀,就使佩孚知守軍人不幹政的名義,不願過問,竊恐部下義憤填song,並力除jian,一時也無從禁止呢。”語非不是,但已稍涉矜張。作霖聽著,徐徐答道:“吳師長亦太覺xing急,事可磋商,何必暴動兵戈,害及生靈。”曹锟亦勸佩孚坐下,從容論議。佩孚乃複還座,且飲且談。再經作霖勸解一番,佩孚終未惬意。到了酒闌席散,複由曹、張兩人與各省代表,商決調停辦法,一是挽留靳總理,二是內閣局部改組,三是撤換王揖唐議和總代表。四、五兩條是安cha邊防軍,與對付西南軍。張作霖尚慾有言,佩孚複從旁截止道:“照這辦法,仍屬迂緩,如何能永息政爭?譬如剜肉補瘡,有何益chu?愚見謂不從根本解決,終非良策。”作霖道:“如何叫做根本解決?”佩孚道:“不解散安福部,不撤換王揖唐,不罷免徐樹铮,事終難了。佩孚亦誓不承認呢。”作霖道:“王揖唐已擬撤換,余兩條尚須酌議。”佩孚奮然道:“段合肥的劣迹,惟誤信安福部,安福部的dang魁,就是一徐樹铮。小徐不去,就使解散安福部,也似斬草不除根,一刹那間,仍然是滋蔓難圖了。”作霖見他執拗難言,默然不答。曹锟乃cha入道:“夜已深了,且待明日再議罷!”佩孚等因即告退。張作霖便在曹經略使署中,留宿一宵。

  正是:

  亂世難爲和事佬,客鄉姑作夢中人。

  一宵易過,旭日又升,慾知次日續議情形,且至下回再表。

  ----------

  長沙一捷,吳佩孚始露鋒芒,長沙一失,吳佩孚尤關重要。蓋吳佩孚鎮湘三年,而南軍不能動其毫末,一旦撤防北返,即爲南軍所攻入。昂然自大之張敬堯,節節敗退,舉長沙、嶽州而盡棄之,何勇怯之不同如此乎?然正惟由張敬堯之無用,而吳佩孚之自信也漸深,即其蔑視段派之觀念,亦因此漸進。保定會議,全然爲倒段計。雨帥遠來,曹氏接風,吳佩孚以陪座之主人,獨挺身起座,大放厥辭,饒有王景略侃侃而談之慨,彼時之孚威將軍固已目無全虜矣。然張之忌吳,未始不因此伏案也。

……

《民國演義》第115回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116回”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民國演義》第116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