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民國演義第118回上一小節]軍與西北軍及其他屬于該兩軍之一切機關。(四)爲京畿保衛歸直、奉軍,永遠駐紮,京城以內,由京畿衛戍總司令擔負全責。(五)撤銷安福包辦之和議機關,驅逐王揖唐,另與西南直接辦理和議。(六)解散新舊兩會,另辦新選舉。這六項爲主要條件,尚有先決事件兩項:(一)爲政府速將三年以來,所借外債及用途,分布全
。(二)爲褫免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湘。議定以後,即由張作霖轉呈徐總統。徐總統非不贊成,但尚慾稍示通融,顧全段氏面目,因複使靳、張二人電複張作霖,托他再爲轉圜。作霖乃複與曹、吳磋商,大致仍照前議,惟略改細目罷了。于是中央命令,蟬聯而下,由小子彙錄如下:
[[七月二十四日大總統令]]
准財政總長李思浩,司法總長朱深,交通總長曾毓隽免職,令財政次長潘複,司法次長張一鵬,代理部務。
特任田文烈兼署交通總長。
准京畿衛戍總司令段芝貴免職,特派王懷慶兼署京畿衛戍總司令。
[[二十六日大總統令]]
據兼代務總理薩鎮冰呈稱:“師長吳佩孚等,所部軍隊,前次在豫暫駐,未能即時回直,證以曹經略使來電,始則因住兵房舍,一時難騰,繼則因鐵路車輛,未能即時應付,並非有意逗留,其情事既有不符,擬請將
分令撤銷”等語。應准將本年七月九日,關于曹锟、吳佩孚
分命令,即行撤銷,交陸軍部查照。
准京師警察廳總監,兼督辦京都市政事宜吳炳湘免職,令田文烈兼督辦京都市政事宜,殷鴻壽爲京師警察廳總監,並會辦京都市政事宜。
准交通次長姚桢免職,任命權量兼署交通次長。
[[二十八日大總統令]]
准督辦邊防事務,兼管理將軍府事務段祺瑞免職。
前以沿邊一帶,地方不靖,當經令設督辦邊防事務,以資控馭,現在屯駐邊外軍隊,業已陸續撤退,該
事務較簡,所有督辦邊防事務
,應即裁撤,其所轄之邊防軍,著陸軍部即日接收,分別遣散,以一軍製而節冗費。此令。
前有令將西北邊防總司令一缺裁撤,其所轄軍隊,由陸軍部即日接收辦理,所有西北軍名義,應即撤銷,著責成該部迅速收束,妥爲遣散,仍將辦理情形,克日呈複。此令。
准大理院院長姚震免職,特任董康爲大理院院長。
[[二十九日大總統令]]
家大法,所以範圍庶類,偭規幹紀,邦有常刑。此次徐樹铮等稱兵畿輔,贻害闾閻,推原禍始,特因所屬西北邊防軍隊,有令交陸軍部接收辦理,始而蓄意把持,抗不交出,繼乃煽動軍隊,遽啓兵端。甚至迫脅建威上將軍段祺瑞,別立定
軍名義,擅調隊伍,占用軍地軍械,逾越法軌,恣逞私圖。曾毓隽、段芝貴等,互結
援,同惡相濟,或參預密謀,躬
兵事,或多方勾結,圖擾公安,並有濫用職權,侵挪
帑情事,自非從嚴懲辦,何伸
法而昭炯戒?徐樹铮、曾毓隽、段芝貴、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鴻志、姚震、李思浩、姚
桢等,著分別褫奪官職勳位勳章,由步軍統領、京師警察廳一
嚴緝,務獲依法訊辦。其財政交通等部款項,應責成該部切實徹查,呈候核奪。
家雖政存寬大,而似此情罪顯著,法律具在,斷不能爲之曲宥也。此令。
統觀以上命令,除爲曹、吳洗刷外,所有免職各條都是對著段派的關系。惟免職二字,不過去官而止,與身家無甚礙。至若上文嚴緝禍魁一令,乃是诖犯刑章,將加
罰,這是小徐等人特別畏忌的條件,不得不設法趨避。況直、奉各軍,滿布京畿,一被緝獲,尚有何幸?當下統避匿東交民巷,作爲京城裏面的逋逃薮。東交民巷,是各
使館所在地,政府不得過問。就是六
飯店,亦在東交民巷,故小徐、小段先就該飯店藏身。徐總統下此命令,主動力全在曹、吳,他雖然
忌段派,但教段氏下臺、段派失勢,已算是如願以償,不慾再爲已甚,所以命令中尚爲段氏洗愆,惟罪及小徐等十人。所雲緝獲訊辦,無非虛揚威名。看官試回溯民
以來,中央所頒懲辦大員的命令,能有幾人到案,如法辦理麼?這就是致亂原因。獨此次曹、吳主見,本思乘著勝仗罰及老段。上文敘及罪魁十四人,必兼老段在內。旋因徐總統曲爲調停,方將老段除出,且把小徐等盡法懲治,聊泄宿忿。
及聞小徐等避匿使館界內,不能直接往拿,只得浼人疏通各公使請他驅逐罪魁。各
公使團乃會議辦法,磋商多時,英、美、法三
公使暗中幫助曹、吳,並在會場中發表政見,謂:“此次小徐諸人擾亂京畿,贻害中外人民,不應照
事犯例保護。”
事犯即政治犯,各
公法,有容留
事犯通例。惟日本及意大利
公使,力持異議,所以東交民巷中只有英、美、法三
公使文告,通饬本
僑民不准容留中
男子,如有容留,限令即日遷出。徐樹铮等瞧著告示,禁不住慌張起來。自思六
飯店,乃是各
公共寓所,勢難久居,尚幸日、意兩
無此禁令,留出一條活路,可以投奔,于是徐樹铮、段芝貴、曾毓隽、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鴻志、姚震、姚
桢等九人,相偕計議,擬往日、意兩公使館乞請保護。轉想日本感情,比意
爲厚,不如同去懇求日使,較爲妥洽。當下聯袂偕行,共至日使館中,拜會日使。可巧日使未曾外出,得蒙邀入,遂由徐樹铮等當面哀求,仗著幾寸廣長
,說得日使怦然心動,不由的大發慈悲,力任保護,便令九人居留護衛隊營內,安心避難。好在九人各有私財,預儲日本銀行,一經挪移,依然
食有著,不致凍餒。獨李思浩生平,常在金融界中,主持辦理,與日人往來更密,他聞懲辦令下,早已營就兔窟,藏身有所,看官不必細猜,想總是借著日本銀行,做了安樂窩呢。小子有詩歎道:
好兵不戢自焚身,慾丐余生借外人。
早識窮途有此苦,何如安命樂天真。
小徐等既得避匿,眼見中政府,無從緝獲,只好付作後圖。此外尚有各種命令,容至下回續敘。
----------
兵志有言:“驕兵必敗”,小段小徐之一再敗衂,正坐此弊。彼吳佩孚方穎而出,挾其久練之士卒,與小段小徐相持,小段小徐,徒恃彼西北邊防等軍,即慾以衆淩寡,以強製弱,而不知驕盈之態,已犯兵忌,曹
且熸師赤壁,苻堅尚覆軍淝
,于小段小徐何怪焉?及戰敗以後,遁匿六
飯店中,坐視段合肥之丟除面子,一無善策。放火有余,收火不足,若輩伎倆,可見一斑。段合肥名爲老成,奈何輕爲寵信也。英、美、法三
公使,不願容留小徐等人,而日使獨出而保護之,其平日之利用段派,更可知矣。合肥合肥,安能不授人口實乎?
《民國演義》第118回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119回”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