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蔡東藩>民國演義>第140回第2小節

《民國演義》第140回

第2小節
蔡東藩作品

  [續民國演義第140回上一小節]幾天,未見勝負。許崇智探得福州空虛,便派黃大偉和李福林,連夜前往襲取,福州既無守備,自難抵禦,因此黃、李兩人,不費吹灰之力,便得了福州。李厚基聽說福州已陷,無心作戰,王永泉乘勢進攻,李軍抵抗不住,立刻潰散。李厚基急忙逃入日本籍的臺灣銀行,第二天又逃入中guo軍艦。海軍中人,對李厚基原無好感,當時便把他監視起來了。他還有留下的qin信軍隊史廷飏部,想複奪福州,再去聲討王永泉,不想也敵不過黃、李部隊,只一仗,便大敗而退,也被海軍陸戰隊,截留遣散。

  許崇智與徐樹铮、王永泉,進了福州,便商量建設計劃,徐樹铮毫不客氣,何必客氣。決定依照自己所著的《建guo真诠》,設官分職,以製置府名義,任王永泉爲福建總撫,統轄軍民兩政。這些消息,傳入陳炯明和北京政府當局的耳朵裏,盡皆耽心。此時陳炯明虎踞廣州,正是全盛時代,立刻便派洪兆麟爲援閩總司令,尹骥爲總指揮,率部討伐許崇智。洪兆麟雖則接受此項命令,但到了汕頭,便不肯前進,所以此路軍隊,和許崇智並未接觸。北京政府所患的,卻不在許而在徐,所以也派江西的常德盛師爲援閩總司令,入閩討伐徐樹铮。常德盛進兵以後,又派李厚基爲福建討逆總司令,薩鎮冰爲副司令,高全忠爲閩軍總指揮。薩鎮冰原屬海軍中人物,得北京政府的好chu,便竭力爲李厚基想法,因此李厚基得tuo離海軍監視,赴南京求援。

  許崇智等在福州得了這個消息,便開會討論。李福林道:“孫總統昨天電任我們爲東路討賊軍一二三路司令,並說前福建第二師長臧致平,已經回到廈門,一定有所活動,南路可以無憂。常德盛未必肯死戰,我們只派隊堵截,也不必十分擔憂。至于高全忠並無大不了實力,也不足慮。我們現在要留意的,只有海軍一方面罷了。”許崇智等都稱是,便決定防守西北路,一面向海軍疏通,教他們不要幫助北京政府,至少的限度,要守中立。一面又通電,就東路討賊軍司令職。

  許崇智部許濟,奉了許崇智的命令,在杉關防守,常德盛的軍隊到了杉關,許濟不戰而退。常德盛兵占了杉關,又向光澤進展。許濟接住,稍許抵抗了一會,便退守邵武,常德盛覺得非常奇怪,反而不敢輕進,竟在光澤逗留住,改攻勢爲守勢了。許濟得了這消息,立刻電報許崇智,許崇智大笑,和黃大偉又商量了一條密計,只過了兩日,黃大偉便領著原部,投西北路上去了。

  一日,忽然徐樹铮來訪,二人談了一會軍情,忽然說起製置府的事情。許崇智道:“製置府的存廢,現在並無問題,只有總撫,閩人卻非常反對。還是設法改變的好。”徐樹铮默然,半晌,方道:“我改任王永泉爲總司令,林森爲省長,軍民分治如何?”許崇智道:“這也是救急之法,不妨如此決定。”次日,徐樹铮果然下令,裁撤總撫,改任王永泉爲福建總司令,林森爲省長。王永泉初時還不知是怎樣一回事,後來聽說是許崇智的意思,十分不悅,王永泉之反對許崇智,蓋種因于此。對徐樹铮的態度,也漸不如前。徐樹铮見機,于十一月二日,離開福州去了。許崇智和王永泉,卻仍似往日一般共事。

  其時李厚基在南京得了齊燮元的幫助,攜著巨款,到廈門和高全忠商量,要想反攻福州,誰料臧致平的舊部,已經接洽妥當,在夜間一齊發動,圍攻高全忠。高全忠大敗,和李厚基一齊逃到鼓lang嶼去了。常德盛部此時已占領邵武,聽了這個消息,一面又探報黃大偉已領兵到泰甯,將繞攻後路,便不戰而退,竟連杉關也完全放棄。許濟即跟蹤前進,收複了杉關。吳佩孚聽說援閩各軍屢敗,十分震怒,又令長江上遊總司令孫傳芳爲援閩總司令,移兵入閩,一面又令駐紮江西的周蔭人爲總指揮。周蔭人奉令,便帶領一混成旅軍隊,開入邵武。孫傳芳也運兵由武穴入贛,轉入福建,准備厮殺。不料孫傳芳軍隊,到得福建時,許崇智已由孫中山任命爲廣東總司令,拔隊回粵。王永泉本已與許崇智不和,當時便聯絡薩鎮冰、劉冠雄等,電致中央,聲明擁護。孫傳芳得了這報告,也電呈中央和曹、吳請示。吳佩孚知道他的意思,當即電請中央下令道:

  疊據薩鎮冰、劉冠雄電呈及臧致平、王永泉一再來電,詳述前此不得已之情形,及擁護中央之赤忱,所有前此討逆軍總副司令名義,應即撤消,其援閩軍隊,著即停止進行。所有閩境主客各軍善後事宜,即責成薩鎮冰、劉冠雄、孫傳芳妥爲協商辦理。總期彼此相安,毋再發生枝節,以重民生。此令。

  除這一個命令以外,還有三道明令,同日頒布。一道是令李厚基來京,另候任用,一道是裁撤福建督軍缺,一道是取消王永泉的通緝。比及孫傳芳的軍隊到了福州,北京政府又下了一大批命令,一是特派沈鴻英督理廣東軍務善後事宜,一是特派楊希闵幫辦廣東軍善後事宜,一是任命林虎爲chao梅護軍使,兼任粵軍總指揮,一是任命陳炯明爲廣東陸軍第一師師長,一是任命锺景棠爲廣東陸軍第二師師長,一是任命黃業興爲廣東陸軍第一混成旅旅長,一是任命王定華爲廣東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一是任命溫樹德爲駐粵海軍艦隊司令,一是特派孫傳芳督理福建軍務善後事宜,一是特派王永泉幫辦福建軍務善後事宜,任命臧致平爲漳廈護軍使。孫傳芳等得了這命令,便通電就職,福建的事情,總算告了一個段落,暫且按下不提。

  再說許崇智部不曾回到廣東之前,廣州各軍,共同設立了一個海陸軍警聯合維持治安辦事chu,推魏邦平爲主任。不料在海珠會議席上,朱培德因魏邦平前此曾經附和過陳炯明,言語之間,彼此發生沖突起來,滇、桂軍恐怕他反動,索xing將他扣留,一面將他所部陸軍第三師繳械遣散,以前附和過陳炯明的粵軍和劉震寰的部隊,都離開廣州去了。沈鴻英把自己的部隊,也開到廣州城外,通電歡迎孫中山先生回粵,主持善後,一面又電促許崇智急速回粵。許崇智率隊到了大埔,不知怎樣,和洪兆麟的軍隊,又發生沖突起來。洪兆麟不願和許氏發生戰禍,至危及自己的地位,傳令部下退讓。許崇智因此得通過饒平,到達chao州。這時尹骥的部隊,駐紮汕頭,正想派隊堵截,忽又聽說商會已接到許崇智的電報,勒令供饷二十萬,不覺大怒,立刻派兵向許崇智進攻。因此許崇智軍,不能直接回到廣州。正是:

  未見嶺南弭戰事,又睹閩海起風雲。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自陸、莫相繼失敗,孫先生回粵主政,不但西南人民,喁喁望治,即全guo人心,亦深盼北伐早成,以遂來蘇之願。不圖陳氏叛dang,喋血省垣,致革命事業,爲之停頓,孫先生亦不得已蒙塵離粵,暫避凶鋒。數月之間,內亂複起。各派紛爭,甚且蔓延桂閩湘贛,同受兵災,主將既倏離倏合,各派亦忽戰忽和,而究其離合和戰之故,雖個中人且不能自解,遑論其他。要之害民傷財,折兵損械,則爲不可掩之事實,誰爲禍首,贻此鞠凶,誠不能不深恨陳逆之狼子野心,禍延各地也。

……

《民國演義》第140回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141回”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民國演義》第141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