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河南地方,是袁總統的珂裏,袁爲項城縣人氏,項城縣隸河南省,從前鄂軍起義,各省響應,獨河南巡撫寶棻,是個滿洲人,始終效順清廷,不肯獨立,學界中有幾個志士,如張鍾瑞、王天傑、張照發、劉鳳樓、周維屏、張得成、馮廣才、徐洪祿、王盤銘等,極思運動軍警,光複中州。嗣被寶棻偵悉,密遣防營統領柴得貴,帶著營兵,把所有志士,一律拘獲,陸續槍斃。外縣雖幾次發難,亦遭失敗。惟嵩縣人王天縱,素不羁,喜習拳棒,嘗遊日本橫濱,遇一女學生毛奎英,爲湖南世家子,一見傾心,願附姻好,結婚後,攜歸砀山,共圖革命,敘及王天縱,不沒毛奎英,是寓男女平權之意。乃招集徒
,日加訓練,每遇貪官汙吏,常乘他不備,斫去幾個好頭顱,裏人稱爲俠士,清廷目爲盜魁。宣統三年七月,曾有南北鎮會剿的命令,統領謝寶勝,
率大兵,與王天縱鏖戰數次,終不能越砀山一步。既而武昌事起,黎都督派人至砀山,約爲聲援。豫省諸志士,又奔走號呼,舉他爲大將軍,他即整旅出山,往洛陽進發。
沿途招降兵士數千人,聲勢大振。
嗣接陝西都督急電,以潼關失守,邀他往援,他又轉辔西上,奪還潼關,再回軍進河南界,拔阌鄉,下靈寶、陝州,直達渑池,適清軍雲集,衆寡懸殊,兩下裏血戰六晝夜,不分勝負。忽得南北議和消息,有志士劉粹軒、姬宗羲、劉建中,及護兵徐興漢等,願冒險赴敵,勸導清軍反正,誰知一去不還,徒成碧血。清軍複巧施詭計,竟臂纏白布,手執白旗,托詞投誠,馳入王軍營內,搗亂起來。王猝不及防,慌忙退兵,已被殺死二千多人,幾至一蹶不振。
幸退屯龍駒寨,重行招募,再圖規複,方誓衆東下,逾內鄉、鎮平各縣,得抵南陽,聞清帝退位確信,乃按兵不動。
尋因宛城一帶,兵匪麕集,隨劫掠,複出爲蕩平,暫駐宛城。未幾,袁總統已就職北京,饬各省裁汰軍隊,就是王天縱一軍,亦只准編巡防兩營,余均遣散。王乃酌量裁遣,退宛駐浙。
此一段,實爲王天縱著筆。
惟河南巡撫寶棻,不安于位,當然卸職歸田,繼任的便是都督張鎮芳。鎮芳是老袁中表,向屬兄弟稱呼,袁既做了大總統,應該將河南都督一缺,留贈表弟兄,也是他不忘
舊的好意。語中有刺。怎奈張鎮芳倚勢作威,專務朘削,不恤民生,漸致盜賊蜂起,白日行劫,所有擄掠
婬等情事,每月間不下數十起,報達省中。那老張全不過問,但在臥榻裏面,吞雲吐霧,按日裏與妻妾們練習那小洋槍,
洋炮的手段。也算是留心軍政。全省人民,怨聲載道,無從呼籲。長江
上警察第一廳廳長彭超衡,目睹時艱,心懷不忍,乃邀集軍警學各界,列名請願,胪陳張鎮芳六大罪案,請參議員提前彈劾。請願書雲:
爲請願事:河南都督張鎮芳到任經年,凡百廢弛,其種種劣迹,不勝枚舉,特揭其最確鑿者六大罪狀,爲貴院縷陳之:(一)摧殘輿論。河南華夏之中心點,腹地深居,省稱光大,正賴輿論提倡,增進人民知識,而張鎮芳妄調軍隊,逮捕自由報主筆賈英夫,出版自由,言論自由,皆約法所保障,該督竟敢破壞約法,其罪一。(二)甘犯煙禁。洋煙流毒,同胞沈淪,民
成立,首懸厲禁,皖之焚土,湘之槍斃,鄂之遊街,普通人民,均受製裁,而鎮芳橫陳一榻,吞吐自如,不念英人要挾,交涉棘手,倚仗威勢,醉傲煙霞,其罪二。(三)縱軍養匪。河南土匪蜂起,民不堪命,鎮芳手握重兵,不能克期肅清,亦屬養匪殃民,況複縱撫標
軍在許、襄騒擾,巡防第一第八兩營,在汝、川、襄、葉等
,私賣軍火,與匪通氣,兵耶匪耶,同一病民,其罪三。(四)任用私人。李時燦侵蝕學款,反對共和,人鹹目爲大怪物,疊經各界攻擊,而鎮芳初任之爲秘書,繼薦之長教育,恐學界有限脂膏,難填無窮慾壑;且反對共和之賊,廁身教育,不過教人爲奴隸,爲牛馬,仕林前途,無一線光明,其罪四。
(五)蔑視法權。鎮芳有保護私宅衛隊百名,系伊甥帶領,倚乃舅威勢,因向項城縣知事關說私情,未准其請,膽敢帶領衛隊,搗毀官署,毆辱知事。夫知事一縣之如官,行政之代表,伊甥竟以野蠻對待,而鎮芳縱容不究,弁髦法令,其罪五。(六)草菅人命。袁寨炮隊曾拿獲行迹可疑之人七名,送項城縣訊問,供系謝保勝潰軍,並無他供。迨後病斃一名,逃二名。所有樊學才四名,仍然在押。朱春芳硬指爲伊子朱樹藩槍斃案中要犯,串通議員夏五雲,賄賂張鎮芳,竟下訓令,饬項城知事,不問口供,槍斃樊學才四名,軍民冤之。夫專製時代無確實口供,尚不輕斬決,而鎮芳惟利是圖,竟以三字冤獄,枉斃人命,其罪六。綜以上六罪,皆代表等或出之目睹,或調查有據者也。素仰貴院代表全
,力主公論,不侵強權,是以代表羁住他鄉,不忍鄉裏長此蹂躏,爲三千萬人民呼籲請命,伏祈貴院提前彈劾,張賊早去一日,則人民早出
火一日,不勝迫切待命之至。須至請願者。
參議員覽到此書,未免動了公憤,河南議員孫鍾等,遂提出查辦案,當由大衆通過,尋查得六大罪案,鑿鑿有據,乃實行彈劾,咨交政府依罪罰。看官!你想張都督是總統表
,無論如何彈劾,也未能動他分毫;又兼袁總統是痛恨議員,隨你如何說法,只有“置不答複”四字,作爲一定的秘訣。張鎮芳安然如故,河南的土匪,卻是日甚一日,愈加橫行。魯山、寶豐、郏縣間,統是盜賊巢穴,最著名的頭目,叫作秦椒紅、宋老年、張繼賢、杜其賓,及張三紅、李鴻賓等,統是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就中有個白狼,也與各
勾連,橫行中州。聞說白狼系寶豐縣人,本名阆齋,曾在吳祿貞部下,做過軍官。吳被刺死,心中很是不平,即日返裏,號召
羽,擬揭竿獨立。會因南北統一,所謀未遂,乃想學王天縱的行爲,劫富濟貧,自張一幟。無如
羽中良莠不齊,能有幾個天良未昧,就綠林行徑中,做點善事;況是嘯聚成群,既沒有甚麼法律,又沒有甚麼階級,不過形式上面,推白爲魁,就使他存心公道,也未能一一羁勒,令就約束,所以東抄西掠,南隳北突,免不得相聚爲非,成了一種流寇
質。可見大盜本心,並非慾蹂躏鄉闾,其所由終受惡名者,實亦爲
羽所誤耳。于是白阆齋的威名,漸漸減
,大衆目爲巨匪,號他白狼。大約說他與豺狼相似,不分善惡,任情亂噬罷了。
白狼有個好友,叫作季雨霖,曾爲湖北第八師師長,前曾佐黎都督革命,得了功績,加授陸軍中將,賞給勳三位。
民二年三月初……
民國演義第25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