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民國演義第08回上一小節]待了半晌,方見阍人出來,說了一個“請”字。三人才放下了心,聯步而入,但見階上已有人相迎,從燈光下望將過去,不是別人,正是候補總統袁世凱。三人搶步上階,老袁亦走近數步,開口道:“諸公受驚了。”他卻是步武安詳呢。宋教仁即接口道:“外面鬧得不成樣子,究系匪徒,抑系亂軍?”老袁忙道:“我正著人調查呢。諸公快請進廳室,天氣尚冷得緊哩。”蔡專使等方行入客廳,老袁亦隨了進來。客廳裏面,正有役夫熾炭煨爐,見有客到來,便入側室取茗進獻。老袁送茗畢,從容坐下道:“不料今夜間有這變亂,累得諸公受驚,很是抱歉。”宋教仁先答道:又是他先開口。“北方將士,所賴惟公,爲什麼有此奇變呢?”老袁正要回答,廳外來了一人,報稱:“東安門外,及前門外一帶,嘩擾不堪,到縱火,尚未曾罷手呢。”老袁道:“究竟是土匪,還是亂兵?爲甚麼沒人彈壓?”來人道:“彈壓的官員,並非沒有,怎奈起事的便是軍士,附和的乃是土匪,兵匪夾雜,一時無可措手了。”老袁道:“這班混賬的東西,清帝退位,還有我在,難道好無法無天麼?”宋教仁又
嘴道:“袁老先生,你爲何不令人彈壓呢?”老袁答道:“我已派人彈壓去了,惟我正就寢,倉卒聞警,調派已遲,所以一時辦不了呢。”蔡專使方語道:“京都重地,乃有此變,如何了得,我看火光燭天,槍聲遍地,今夜的百姓,不知受了多少災難,先生應急切敉平,方爲百姓造福。”始終是忠厚之談。老袁頓足道:“正爲此事,頗費躊躇。”言未已,又有人入報道:“禁兵聞大人南下,以致激變,竟慾甘心南使……”說至“使”字,被老袁呵叱道:“休得亂報!”來人道:“亂兵統這般說。”老袁又道:“爲甚麼縱火殃民?”來人又道:“兵士變起,匪徒自然乘隙了。”老袁遂向蔡專使道:“我兄弟未曾南下,他們已瞎鬧起來,若我已動身,不知要鬧到什麼了結。我曾料到此著,所以孫總統一再敦促,我不得不審慎辦理。昨日宋先生說我戀戀北京,我有什麼舍不掉,定要居住這京城哩?”言畢,哈哈大笑。計劃已成,安得不笑。宋教仁面帶愠
,又想發言,由蔡專使以目示意,令他止住。老袁似已覺著,便道:“我與諸公長談,幾忘時計,現在夜
已深,恐諸公未免腹饑,不如蔔飲數杯,聊且充腹。”說至此,便向門外,呼了一聲“來”字,即有差役入內伺候。老袁道:“廚下有酒肴,快去拿來!”差役唯唯而退。不一時,就將酒肴搬入,由老袁招呼蔡專使等入座飲酒。蔡專使等腹中已如辘轳,不及推辭,隨便飲了數杯,偶聽
聲報曉,已覺得天
將明。外面有人入報:“亂兵已散,大勢平靜了。”老袁道:“知道了,”顯是皇帝口吻。差役又入呈細點,由賓主隨意取食,自不消說。老袁又請蔡專使等,入室休息,蔡專使也即應允,由差役導入客寢去了。
次日辰牌,蔡專使等起,盥洗已畢,用過早點,即見老袁踉跄趨入,遞交蔡專使一紙,便道:“蔡先生請看。天津、保定也有兵變的消息,這真是可慮呢。”蔡專使接過一瞧乃是已經譯出的電報,大致與袁語相似,不由的皺動兩眉。老袁又道:“這
兵變,尚未了清,昨夜商民被劫,差不多有幾千人家,今天津、保定,又有這般警變,教我如何動身呢?”蔡專使沈吟半晌道:“且再計議。”老袁隨即退出。自是蔡專使等,便留住袁宅,一連兩日,並未會見老袁,只由老袁著人遞入警信,一是日本擬派兵入京,保衛公使,一是各
公使館,也有增兵音信。蔡專使未免愁煩,便與汪、宋二人商議道:“北京如此多事,也不便強袁離京。”宋教仁道:“這都是他的妙計。”蔡專使道:“無論他曾否用計,據現在情勢上看來,總只好令他上臺,他定要在北京建設政府,我也不能不遷就的,果能中
統一,還有何求?”和平
事,是蔡使本旨。汪兆銘道:“鶴卿先生的高見,也很不錯呢。”是夕,老袁也來熟商,無非是南下爲難的意旨,且言“保定、天津的變亂比北京還要厲害,現已派官往理,文牍往來,朝夕不辍,因此無暇敘談,統祈諸公原諒,且代達南方爲幸”。蔡專使已不慾辯駁,便即照允,竟擬就電稿,發往南京,略敘北京經過情形,並言:“爲今日計,應速建統一政府,余盡可遷就,以定大局”雲雲。已墮老袁計中,然亦無可奈何。孫中山接到此電,先與各部長商議,有的說是袁不能來,不如請黎副總統來甯,代行宣誓禮;有的說是南京政府,或移設武昌,武昌據全
中樞,袁可來即來,否則由黎就近代誓。兩議交參議院議決,各議員一律反對,直至三月六日,始由參議員議決辦法六條,由南京臨時政府,轉達北方,條件列下:
(一)參議院電知袁大總統,允其在北京就職。(二)袁大總統接電後,即電參議院宣誓。(三)參議院接到宣誓之電後,即複電認爲受職,並通告全。(四)袁大總統受職後,即將擬派
務總理及
務員姓名,電知參議院,求其同意。(五)
務總理及各
務員任定後,即在南京接收臨時政府交代事宜。(六)孫大總統于交代之日,始行解職。
六條款項,電發到京,老袁瞧了第一條,已是心滿意足,余五條迎刃而解,沒一項不承諾了。三月初十日,老袁遂遵照參議院議決辦法,歡歡喜喜的在北京就臨時大總統職。是日,在京舊官僚,都跄跄濟濟,排班谒賀。蔡專使及汪、宋二員,也不得不隨班就列。鳴炮奏樂,衆口歡呼,無容瑣述。
禮成後,由老袁宣誓道:
民建設造端,百凡待治,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製之瑕穢,謹守憲法,依
民之願望,達
家于安全完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凡此志願,率履勿渝。俟召集
會,選定第一期大總統,世凱即行辭職,謹掬誠悃,誓告同胞!
宣誓已終,又將誓詞電達參議院,參議院援照故例,免不得遙致頌詞,並寓箴規的意思。小子有詩詠道:
幾經瘏口又哓音,屬望深時再進箴。
可惜肥人言慣食,盟言未必果盟心。
畢竟參議院如何致詞,且從下回續敘。
----------
北京兵變,延及天津、保定,分明是老袁指使,彼無詞拒絕南使,只得嗾兵變,以便借口。不然,何以南使甫至,兵變即起,不先不後,有此險象乎?迨觀于帝製發生,
民數斥袁罪,謂老袁用楊度計,煽動兵變,焚劫三日,益信指使之說之不誣也。本回演述兵變,及袁、蔡等問答辭,雖未必語語是真,而描摹逼肖,深得各人口吻,殆猶蘇長公所謂想當然耳。至袁計得行,南京臨時政府及參議院議員,不能不盡如袁旨,老袁固躊躇滿志矣。然一經後人揭出,如見肺肝,後之視袁者,亦何樂爲此伎倆乎?
《民國演義》第08回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09回”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