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古代人物傳記>康熙大帝>12 選閣僚實爲製閣僚 議休兵卻要再興兵

《康熙大帝》12 選閣僚實爲製閣僚 議休兵卻要再興兵

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康熙皇帝輕裝簡從,微服私訪,來到明珠的府邸,考問高士奇。酒席宴上,高士奇面對索額圖、李光地和皇上提出來的一個個問題,時而引經據典,時而cha科打诨,有的正面回答,有理有據;有的歪攪胡纏,妙趣橫生。真個是從容不迫,對答如流。康熙皇上還從來沒見過這等博學聰明又能言辯的人呢。一高興,自己亮出了皇帝的身份。高士奇早就猜到了,這位居中高座,氣字軒昂的龍公子,決非尋常人物,可是話一挑明,他還是有點吃驚不已。連忙跪下磕頭:“奴才高士奇叩見皇上。奴才今日在外頭吃酒過量,扶醉而歸,適才又口出狂言,冒犯了聖上和衆位大人,奴才有罪,罪該萬死!”

  “哈哈……高士奇,起來吧,剛才你口若懸河,she戰群儒,大獲全勝,何罪之有啊?明日起,就進上書房當差,替朕chu理奏折、文書,代擬诏書,這差事,你願意幹嗎?”

  高士奇又驚又喜,一時之間,竟不知說什麼好了。想不到自己一介落第舉人,狂傲書生,一下子竟平步青雲進了上書房,要替皇上chu理奏折、起草诏書了。這是內閣大學士和宰相們的差事啊!皇上如此器重,還問他願不願意,他做夢也沒敢想能有這樣的機遇,哪有不願之理呢,正要跪下叩頭謝恩,卻被索額圖給攔住了。

  這索額圖對高士奇本來就沒有好印象,見他受到皇上如此賞識重用,又是妒忌,又是後悔。妒忌的是,李光地是他的得意門生,他費了多少精力動了多少心思,如今還是進不了上書房呢,高士奇胡吹一通,竟然從一個小小舉人,一步登天,跑到了前邊;後悔的是,前些天,高士奇投到他的門下,因口出狂言、放蕩不羁,自己一怒之下,把他給轟了出去,想不到,卻給了明珠一個機會,讓他得了這個新人。不行,我不能讓這小子太便宜了,想到這,便起身攔住了高士奇,向皇上奏道:

  “高先生,且慢。啊,聖上,這高士奇確實善于詭辯,才華過人,是個能擔重任的難得的人才。不過,我天朝用人,曆來是走科舉的正途。高士奇不經考試,直接進入機樞重地,恐怕會遭人議論。依奴才之見,不如讓他參加北鬧的科舉考試,或者參加博學鴻儒科的考試。我們在閱卷之時,把他放在前邊。皇上再頒布诏谕,委以重任,明正言順地提拔他到上書房去,豈不更好一些。”

  高士奇一聽這話就明白了。心想,好你個索額圖,想用考試來難我。哼,我高士奇憑學問吃飯,偏偏就是不怕考試!他正要說話,康熙卻搶先開口了:

  “索額圖,難道除了科舉之外,朕就不能破格用人嗎?我問你,北闱的科舉也好,博學鴻儒科的考試也好,誰來評卷,還不是你們幾個吧?難道說,朕的眼力,竟然不如你們嗎?再說,考試的事兒,變化莫測,事前誰也拿不准。如果高士奇在考試之時,出了筆誤、差錯怎麼辦?如果他恰巧在那天病了,又該怎麼辦?如今guo家正在多事之秋,就該不拘一格,大膽用人才是,豈能斤斤計較小節,阻塞賢路。索額圖之言,實屬無理,勿庸再議。高士奇,你准備一下,明天就遞牌子進宮吧!”

  聽康熙把話說得這麼嚴厲,衆人都嚇傻了,連忙俯地叩頭,哪敢再說半個不字啊。他們哪裏知道康熙的用心哪!這些年,索額圖和明珠兩人,手握重權,左右朝政,拉幫結派,dang羽林立的情景,康熙早就洞若觀火了。高士奇的才華、機敏在二人之上,把他拉進上書房,既可打破索、明兩dang明爭暗鬥的局面,煩悶時,又有了說閑話解悶之人,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呢。高士奇聽到這裏,不敢怠慢,連忙磕下頭去:“臣高士奇謝聖上天恩!”

  博學鴻儒科的考試日期已經臨近了。這天,早朝一過,康熙把幾位上書房大臣叫到養心殿,商議考試的事兒:“衆位愛卿,朕爲了開博學鴻儒科,嘔心瀝血。幾經波折,如今就要付諸實行了,你們知道,這是弘揚中華千古文化,安排文人學士,進而平定民心的大事。盡管還有傅青主等人,死也不肯應試,但,畢竟是個別的。考試即將進行,諸事也已安排妥帖,現在,要你們幾個來議一下,考完之後,怎麼個取法,取上的又如何授官?”

  明珠職掌吏部,這事兒,他責無旁貸,當然要先說話了:

  “主子不問,奴才也正要爲此事請旨呢。參加博學鴻儒科考試的人,都是各省督撫大員們推薦的當地名人學士,前朝遺老,這次進京又是皇上在太和殿裏禦駕qin試,實乃千古難得一遇的盛典。可是,這取與不取,取上的給什麼官兒,卻又有許多難chu……”

  “嗯,你說下去。”

  “是。依奴才看,這些人都是有名望的人,取上了,自然風光排場。可是,放他們去當個地方官吧,年紀似乎大了點;要都進上書房呢,人又太多了。取不上的,不光他們自己臉上下不來,各地的督撫大人也沒光彩。所以,奴才想來想去竟想不出一個萬全的辦法。”

  熊賜履聽明珠羅哩羅嗦了半天,也沒提出一個正經的辦法,不免有些著急,便接口說道:“皇上,依老臣之見,可以這樣辦。凡來參加考試的,不管卷子答得如何,全部錄取,讓他們臉上光彩,也顯示出我皇萬歲珍惜人才之初衷。不過,卻不便讓他們去當地方官。因爲這次是兩科同時考試,各地的舉人,大多是年輕人,他們十年寒窗,辛酸備嘗。論閱曆。論學問功底,自然比不上這些鴻儒;可是論機智、論忠心,還是年輕人要更可靠些。再說,年齡懸殊這麼大,有些甚至是師徒關系,稍有安排不當,不是生出新的朋dang,就是結下冤仇,與guo不利。臣以爲,凡參加博學鴻儒考試的,一律取中,放到翰林院去。能侍講的幹侍講,能侍讀的,去陪伴太子、阿哥們讀書。剩下的,組成班底,修纂明史,他們都是前朝過來的人,這差事,正該他們來幹。”

  康熙眼中一亮,好,嗯,這熊賜履果然是老謀深算。有這麼一百多位鴻學大儒在翰林院,就打破了原來的老師、門生的舊幫派;修明史,又是件重要差使,他們當然願意幹;老百姓也會誇這是“聖朝仁政”,真是一石數鳥,妙不可言。他興奮地站起身來,在殿裏來回走著:

  “嗯,好,熊賜履說的這辦法好,咱們就這麼定了。修纂明史,是件大事,朕要qin自管起來,一定要修得比前朝都完整。嗯——朕思謀著,要增加個‘貳臣傳’。不然的話,像洪承疇、錢謙益這些人,在前朝官高位顯,後來又投降了本朝。對大清他們是功臣,可是對前朝,又是叛逆,該入哪個列傳呢;立下‘貳臣傳’就名正言順了,也可以警戒後人嘛。”

  熊賜履聽了這活,心頭猛地一震,他仔細咀嚼著“貳臣傳”這三個字。古時,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可是……

康熙大帝12 選閣僚實爲製閣僚 議休兵卻要再興兵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12 選閣僚實爲製閣僚 議休兵卻要再興兵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