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古代人物傳記>康熙大帝>13 治黃淮建樹不世業 系情索求結百代緣

《康熙大帝》13 治黃淮建樹不世業 系情索求結百代緣

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舉世矚目的博學鴻儒科終于開考了。這天是康熙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天se剛亮,前來應試的鴻儒們便齊集太和門,黑鴉鴉跪了一地。老總管太監張萬強,端立太和殿門口,靜等康熙駕臨。

  忽然一陣景陽鍾鳴,靜鞭三聲,天街上傳來細細鼓樂之聲。不一會兒,便見康熙乘三十六人擡著的銮輿從保和殿後邊迤逦而來,直至太和殿門前,方才下來。張萬強一聲高呼:“萬歲爺駕到!”立時肅穆寂靜。

  康熙下了乘輿,卻不急于進殿,在晨陽中舒展了一下身子,深深吸了兩口略帶寒意的空氣,漫步踱著,先看了看巍峨壯觀的太和殿。經過幾個月的修飾,這裏已是煥然一新,靈gui、香鼎、仙鶴、瑞獸腹中早燃上了百合香,霧霭缭繞;品級山旁八對象、駱駝依次肅立,背上的寶瓶燦然生光。這一切真給人一種“紫氣蒸騰”的感覺。康熙見檻柱上有新書的對聯,便踱過去,默默地讀著。康熙知道這是高士奇的手筆,文辭氣勢無可挑剔,筆勢莊重矯健有神,不禁點頭一笑。

  康熙一動不動,用目光掃視著廣闊的大殿,選進的鴻儒們也都伏地靜聽聖谕。這道诏谕,從征召他們之日,已聽過了幾遍,但今日當著這位二十八歲的青年帝王莊嚴開讀,更有一種崇高的神聖感,诏書讀完,衆人齊聲叩答:

  “謝萬歲隆恩!”

  康熙聲音很洪亮,他開口了:“衆卿!guo家掃平三藩逆亂,武事漸彌,文運興起。望爾等倡明聖道,各展所學,不負朕qin試的諄諄之意。”康熙說完,便有鴻胪寺正卿佛綸閃出班外,用金盤捧著一張攤開了的黃絹,躬身上前。康熙提起朱筆在絹上一揮而就,寫下了一賦一詩兩道題目。佛綸退下來將絹又捧給明珠,著熊賜履、索額圖、明珠率鴻儒們至ti仁閣擬卷,已時繳上,午時在ti仁閣賜宴。

  這是殿試,自古以來,文人學士,都不曾有過的特殊待遇。人們立時一陣興奮,互相交換著熱烈的目光,帶著難以形容的激動心情循禮退下。康熙方下了龍座,招手叫過穆子煦來問道:“昨日傳旨叫靳輔遞牌子進來,不知道來了沒有?”

  穆子煦忙笑道:“方才奴才侍候主子來太和殿,瞧見靳輔跪在乾清宮外候旨呢!”

  “叫上來,朕在中和殿見他!”說罷,一徑自殿後門出來,踱至中和殿前,便見靳輔遠遠急步而來,因點頭笑道:“免禮,進來說話——那邊ti仁閣正考校鴻儒,我們君臣說說治河的事。”

  “是!”靳輔幾乎一路小跑上來,說話還微微帶喘,“只是主上日理萬機,諸務叢集,也當節勞才是……”說著便跟進殿來,侍立在康熙身旁。

  康熙開口便問:“你預備幾時啓程赴任?”

  “回皇上話,”靳輔一躬身說道:“奴才的折子已遞上去,不知可經禦覽?面聆聖訓之後,奴才即刻南下赴任。”

  康熙點了點頭,接過內侍奉上的一杯蜜shui,轉手便遞給了有點慌亂的靳輔:“賜你喝了吧——這些日子在京,聽到外頭有些什麼話沒有?”

  靳輔有些摸不著頭腦,捧著杯子小心地問道:“不知聖意指的是什麼?”

  康熙淡淡說道:“李光地和陳夢雷的事,下頭都說些什麼?”

  靳輔不料康熙竟問起這個,沈吟著答道:“下頭臣工原都預料皇上將興大獄,有的應試孝廉便有些不安。陳夢雷是福建學者,素受南方士人仰望,雖有罪而證據似乎不足。主上chu置之後,衆人無不仰服,稱皇上仁心高厚,實天下讀書人之福!”

  康熙盯著靳輔,笑著道:“你不用奉迎,說風涼話的怕也有!這事朕心裏有數,清shui池塘不養魚,有些事只能糊塗辦理。朕從不隨意糟踏人才,就是這個話——你不要覺得與你不相幹,朕這話是對你說的。告你的折子早遞上來了,你曉得嗎?你這個人哪,怎麼就敢從guo庫中提銀子進京來打點權貴?”見靳輔鼻子上滲出汗珠兒,急著要申辯,康熙一笑擺手道:“他們的折子朕已留中不發,你也不必往心裏去,挪借庫銀總比追加火耗銀子敲剝百姓好。你往後管河工,銀子像淌海shui似的,朕不能不提個醒兒,叫你小心一點,若信不過你,也就不講這些了。說正題吧,你折子裏有些shui利條陳,朕有些看不明白,且說說你的打算,朕來替你籌劃。”

  聽著康熙這些話,靳輔鼻子一酸幾乎落下淚來,忙偷拭了。心想此時也只能大略奏陳一下,便從袖中抽出一張圖來,那是陳潢入京後連明徹夜趕製出來的。康熙見了伸手要過,便攤在案上,讓靳輔一一指劃給他細看。

  因離康熙太近,靳輔心情有些緊張,舒了一口氣才道:“主上,臣之治河大ti分兩步走,總而言之是以治河爲本,治潛爲標……第一步先將黃河現有決口全部堵上,由東向西漸進,使黃河河道歸複。大修工程共是五項,這幾項工程完畢,黃河入海之路便暢通無阻,然後著力將舊決口依次填堵,不至重新泛濫。最後再深挑運河,以保漕運無恙……”

  說至這兒,靳輔擡頭看了康熙一眼,見康熙毫無厭倦,雙目炯炯盯著河圖,忙又接著說道:“第二步,在河南考城儀封一帶,沿黃河開挖一條中河,避開黃河中流一百八十裏風滔之險。漕運船只在黃河中航行便僅有二十裏了,即便黃河再度泛濫,運河也會暢通無阻。”

  康熙邊聽邊點頭,不住地“嗯”著,一直沒有cha斷。直到靳輔說完,他才撫著腦門向後一仰,閉目沈思良久,方道:“聽起來似乎可行。不過朕不精shui利,又沒qin自踏勘,眼下難置可否。你剛才說第一步工程完成,漕運即不受黃河之害,朕甚慰甚喜。不知需多少時日?”

  “回萬歲,需要十年!”

  “啊!不行,十年不行,七年如何?”

  “嗯,臣勉力爲之吧。”

  “好,錢呢?”

  “每年四百萬兩。”

  康熙不禁抽了一口冷氣,說道:“朕不說你也清楚。guo家每年的收入是兩千五百萬。現在還在用兵,若不是魏東亭海關上每年接濟一千五百萬,早已捉襟見時了——一年四百萬是拿不出來的。”

  靳輔當然曉得這些情形。他也細算過,這個四百萬兩,多少打了點富余——因戶部從來沒有按數目撥給過治河銀子,不能不要得高些。想了想,靳輔笑道:“用兵不會很久了,吳三桂的兒子率數千疲卒退守孤城,不日就能拿下。聖上不妨多拿一點銀子治河,這是天下萬世之利……”

  康熙隔著窗扇兒,望著前頭矗立入雲的太和殿,慢吞吞道:“你說錯了!用兵之事正方興未艾。朕說七年治好漕運,就是急于進兵臺灣,運戰艦shui兵南下。葛爾丹在西北,羅刹guo在東北擾亂,也要用兵。糧食要靠漕船北運,山東一帶土寇劉鐵成殘部嘯聚山林,也要征剿。朕看還有二十年仗要打!”

  近來朝廷……

康熙大帝13 治黃淮建樹不世業 系情索求結百代緣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13 治黃淮建樹不世業 系情索求結百代緣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