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古代人物傳記>康熙大帝>26 賜新婚秦本全照准 統戰艦進軍只欠風

《康熙大帝》26 賜新婚秦本全照准 統戰艦進軍只欠風

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太皇太後傳下懿旨,要帶領皇上、太子、生過皇子的衆嫔妃、三歲以上的皇子,還有蘇麻喇姑、孔四貞等一大幫人,在二十六日那天高士奇新婚之時,到高府去看戲。這個旨意一下,高士奇真是欣喜若狂,高興得手腳都不知往哪放了。您想啊,太皇太後和皇上都來了,那在京的三品以上大臣們敢不來捧場侍候嗎?哼,滿朝文武之中,誰有過這麼大的面子,這麼大的排場。明天就是甘六了,高士奇不敢怠慢,一伸手,就拿出了兩千兩銀子,賞給了阖府家人。

  高府上下一百多號人得了銀子,個個興高采烈。前奔後跑,馬不停蹄地忙了一宿,還是精神抖擻毫無倦se——高府差不多翻了個兒:正廳改作太皇太後和宮眷休息看戲的地方。前頭設一幅紗屏擋了;廳前正中爲康熙設了軟榻;兩旁廂房爲機樞要臣也設了座位。二門一溜仿宮牆全都拆了,前後院打通成了一片空場,搭了一座戲臺,戲臺前邊的一大片空地上,設了許多矮幾,作爲文武官員和宮廷侍衛們邊看戲邊飲茶用的。一應細巧宮點、茶食、酒菜、筆墨、紙硯也都預備停當。

  第二天便是二十六,高士奇匆匆忙忙當了一會兒新郎官,康熙便陪著太皇太後駕幸高府。隨駕的部院大臣來了一大群,迎駕、接駕、請安、入席,忙得高士奇腳不沾地,頭大眼昏,好不容易,才按照品級、職位安置好了。

  就聽一陣鑼鼓之後,演員們跳加官謝了皇恩。先演了一出帽子戲叫《過五關),主角關羽“燈下觀春秋”。一折下來,太皇太後在紗屏後傳出旨來吩咐康熙:“這個戲演得好,賞點什麼吧!”

  康熙也正看得入神。入關定鼎以來,文聖人早已確定了孔子。武聖人呢?禮部擬了三個人,——伍子胥、嶽飛和關羽。議了幾次都沒有結果。由于戰爭不斷,康熙沒有下決斷,也就撂開了。此時見臺上勇武沈穩的關雲長在燈下持著胡子讀史書,周倉手持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守護在一旁,那忠義氣概、大將風度著實叫人賞心悅目。聽見老佛爺叫行賞,康熙從遐想中醒了過來,吩咐李德全:“拿一把金瓜子賞他!”

  說完,繼續想自己的心事,嗯——看來伍子胥和嶽飛都比不得關羽。伍子胥替父兄報仇,鞭屍楚平王,雖有孝道,卻虧了臣道,算不得忠;嶽飛忠孝兩全,只是他的對頭是“金”,正犯了本朝忌諱。只有關羽,忠孝節義于一身,稱得上武聖人。這個人,行。

  他正要把熊賜履叫過來說這件事兒,猛聽臺上蕭鳴筝響。正戲《桃花扇)開場了。侯方域方巾皂靴甩著shui袖潇灑飄逸地出來,出場便吸引了康熙。康熙忽然想起了伍次友,他正是侯朝宗的高足。前些時派素倫至五臺山找他,回報說他挂單化緣去了,如今伍先生又在哪裏呢?他的心不由一陣淒涼。想起自己年過而立,臺灣戰事凶吉未蔔,西部叛亂無暇顧及,既無良將可當重任,又無向導隨行參贊,禁不住暗自歎息。又看了一會兒,見天se已近申時,便起身進大廳來。一大群嫔妃命婦正立在太皇太後跟前湊趣兒,見康熙進來,“唿”的一聲都跪了下去。

  太皇太後正扯著芳蘭的手說家常,見康熙進來,笑道:“哎——外頭大臣那麼多,皇帝進來做什麼?我老天拔地的,這些戲文都聽不懂,有她們陪著說笑解悶兒罷了,用不著你來立規矩。”

  康熙賠笑說道:“哦,坐得久了,也想走動走動。天這早晚了,又怕老佛爺餓了,進來瞧瞧,可要傳膳?”

  太皇太後道:“你瞧瞧這桌子上的東西,還餓著我老婆子了?只芳蘭可憐見的:一個新媳婦,踏進門就應付這麼大的場面,真難爲她了。”

  芳蘭聽太皇太後提到自己,忙閃出來向康熙叩頭。

  康熙見她還穿著大紅喜服,越發顯得面白如月,羞顔似暈,俏麗中透著精明,遂笑道:“好好!起來吧。朕原說過爲高士奇主婚來著,總算不食前言了。這會子沒東西賞你,回頭讓禮部早些給你進诰命!”

  太皇太後因笑道:“你沒事還去吧!沒的在這裏,她們連個笑話也不敢說,你餓了只管傳膳,我是不用的。”

  當戲演到侯朝宗和李香君相繼出家之時,蘇麻喇姑想起自己和伍次友的事,不禁有些黯然失se。太皇太後一眼就瞧出了她的心事,忙說:“戲文雖好,只是太文了,我有點坐不住。天se漸漸暗下來,趁他們掌燈,咱們不如回宮。慧真你也不用回暢春園,陪我住一宿吧……張萬強,你陪著皇帝看戲,讓他歇息一日,別說我去了,掃了皇帝的興。芳蘭,以後沒事了,進宮去陪我說說話,給我解悶。”說完,便從後門起駕回宮了。

  戲一直演到子初時分才完,康熙看得快心暢意,賞了戲子們,又命衆人散了,他自己卻興致勃勃地要茶喝,又對高士奇道:“實在是才子手筆,這麼好的戲,爲什麼不早奏朕知道?”

  “回聖上,孔尚任這人是有名的大膽秀才,虎臣怕戲裏頭有什麼違礙之chu,先在南京演了才進上來。奴才原也想先看過了再請主子賞看。後來想虎臣何等精細人,豈能有錯?就鬥膽了。”

  “晤,孔尚任是伍先生推薦過的人,即有小過,有什麼關系,用得著你繞那麼大圈子請朕?只不知今年北闱科考孔尚任來了沒有,可別再像南闱一樣把他給取在榜外了吧。”

  高士奇耗費了這麼大的精神,爲的就是南闱的事,如今,見皇上主動說出這題目,他能放過機會嗎,忙道:“主子說到這兒,奴才就得進一言。前天萬歲盛怒之下,天威不測,奴才被嚇得走了真魂,就有話也得等主子消停消停再說——若論南闱的事,只能說臣工辦事不盡忠心。可要是翻過來瞧,還是件喜事,不值得萬歲龍心大怒,動那麼大肝火。”

  “你說什麼?科場舞弊,有什麼可喜之chu?”

  “萬歲,什麼事都得反過來看看,才能看全了!以奴才之見,此乃天下文人心向大清,盛世即來的轉機!”

  “唔?”

  “聖上,我朝入關定鼎,已曆四十余載,人心浮動原由很多。最大的事莫過于文人執拗,謬解聖人經義,死抱了華夷之見。所以曆屆科考皆都不足員。”

  高士奇說著,擡起眼來看了一下康熙,瞧皇上神se平和,沒有一點生氣的樣子。便長了膽子,繼續說了下去:

  “如今人們不惜重金鑽營門路,踴躍參加科考,乃政局大穩、百廢俱興之象。奴才說句不中聽話,開guo之初時連明珠那樣的詩還中個同進士!‘三藩’亂時,南闱報考不足五分之一,也不敢停考,那時怎麼沒人花錢打關節?時事不一樣,大勢有變了!當然,有舞弊必有屈才的事,可畢竟還是少數。奴才看了中選名單,南闱取中的江南名士也不少,似也不可一概抹殺……”

  康熙站起身子,端著杯子在大……

康熙大帝26 賜新婚秦本全照准 統戰艦進軍只欠風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26 賜新婚秦本全照准 統戰艦進軍只欠風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