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上在張廷玉的照料下,回到養心殿西暖閣裏坐下,剛剛端起太監送來的參湯,就聽外邊有人報名請見:
“臣王掞、朱天保請見聖駕。”
“嗯,王掞進來,朱天保且在外邊候著!”
太監一聲傳喚,王掞進來了。這位老夫子學識淵博,爲人正派,深得康熙皇上的信任,委派他擔任太子的師傅已經多年了。對皇上的委托,他是忠心耿耿,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教導太子盡心盡力,給太子講書,也教太子做人。在他的心裏,皇上是君,太子是家儲君。平日裏,他把全部心力都用在太子身上,不奉皇上召喚是從不來打擾皇上的。他認爲:忠于太子就是忠于皇上,教好太子就是對
家的貢獻。可是,今天他心裏有事,不得不破例的拉了朱天保來見皇上。他要在如何對待太子這件事兒上,向皇上進言。
聽見皇上傳喚,他不敢怠慢,顫顫巍巍地走進了養心殿。此時,天近黃昏,可是還沒到點燈的時間。外邊著天,加上老王掞眼睛近視得厲害,進了大殿,老人家也沒看清大殿當中的禦座上是不是坐著皇上,一進門,對著禦座就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禮。坐在裏邊暖閣裏的康熙皇帝,一見這情景,不由得撲哧一下笑了:
“王掞,朕在暖閣裏等你呢,你進來說話吧。”
王掞一聽,先是一愣,接著也笑了。他緊走兩步,進了暖閣,又要行禮,卻被康熙止住了:
“哎——你是朕的老臣了,有了這把子年紀,免禮吧。賜座。”
王掞謝了座,欠著身子坐下:“唉,臣確實老了。想當年在部裏當差的時候還能經常見到皇上龍顔,後來,做了太子的師傅,雖然每天出入宮中,卻與皇上成了咫尺天涯,竟難得一見了。今日,陛下在日理萬機之中,接見老臣,觀龍康健,臣不勝欣慰之至。”
“說得好哇,王掞。人老了總是念舊的。朕也老了,常常感到孤獨,總想找幾個老人來說說話,解解悶。你要常來瞧瞧朕才好。明天,讓李德全帶你去眼鏡庫裏,挑一副合適的眼鏡戴上。不然,像你這麼大的年紀,有個磕磕碰碰的,可怎麼好?”
康熙這話,說得十分切,十分
貼,不但王掞聽了感動不已,在一邊的張廷玉也十分激動。他撫著康熙
手爲他披上的披風,心中暗暗敬佩,皇上不愧爲英明之主,就這分憐老惜才的品德,就這個克製感情的能力,千古少見。剛才還雷霆萬鈞地在發怒,可是,馬上又變得這麼慈祥,這麼溫和,難得呀。康熙沒有注意張廷玉的表現,他正在琢磨著怎麼問王掞呢。這老夫子一向循規蹈矩,不做一點非分之事,也不聽一句非禮之言。和他談話,得慢慢來,圈子也得繞的大點。想到這兒,康熙皇上開口了:
“王掞,你背上生的那個毒瘡,好點了嗎?這種無名的腫毒,非要用玉泉山的煎葯來洗,才能見效快。玉泉山的
是宮裏專用的。朕吩咐過下邊,讓每天賜給你兩擔,不知他們照辦了沒有,也不知你夠不夠用?如果不夠,朕再加賜給你。”
從一進門起,王掞就覺得皇上恤自己,關心自己。如今,又聽皇上這麼一說,忍不住心
起伏,熱淚盈眶。他連忙起身回答:“皇上待老臣如此深恩厚澤,臣無以報答,惟有盡心盡力地輔佐太子,以解君憂,以謝皇恩。”
王掞這麼一說,康熙抓住話頭了:“王掞,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按說,你這麼大年紀了,早該讓你致休養老,安享晚年了。朕曾經想過,照對待李光地他們的辦法,留你在京城裏榮養。可是太子說,他離不開你,朕只好答應了。這是太子的意思,你可不要怪朕哪。”
咱們前邊說過,王掞是個道學先生,什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麼君爲臣綱,父爲子綱的那一套封建規矩,在他的頭腦裏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不能更改的;什麼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等等,王掞也是嚴格遵從,不敢違背的。現在聽皇上這麼一說,他大吃一驚,愣怔了一下,連忙回奏:“皇上適才所言,老臣沒聽明白。皇上和太子本是一嘛,怎麼能分開來說呢?”
康熙微微一笑說:“哦,朕是說,你老了,身子骨也差了,不管什麼事都得悠著點幹,不要累著了。太子的事兒,朕托付給你了,他如果有什麼不是,你只管進宮請見,對朕當面說,朕會管教他的。”
老王掞聽了這話,更是吃驚。他就是因爲看到了、聽到了一些傳聞,說皇上不那麼信任太子了,甚至有人說皇上要換太子了,所以才進宮請見,要來勸谏皇上的。如今,聽皇上的話音,好像這些傳聞是真的,他可就忍不住了:
“皇上,請恕老臣直言。皇上和太子,一爲君,一爲儲君,兩者本爲一
,不能分開來說。老臣蒙皇上信托,教導太子,若太子有什麼不是,老臣自當犯顔勸谏,即使因此獲罪,也決不苟且,但卻不能在太子身後,胡言亂語,說三道四,這是千古傳下來的爲臣之道。所以,聖上適才所言,讓臣到禦前訴說太子不是,此等非禮之事,臣不敢奉诏。”
康熙仰天大笑:“哈……老王掞哪老王掞,你怎麼這樣古板呢。君臣之間,是要有規矩的。若上下和諧,都能暢所慾言,豈不是更好嗎?好了,這個話題,咱們今天不說它了。八月十九日,朕要到承德去打獵,太子當然是要從駕的。你老了,就不必去了。回頭,讓上書房大臣們替你安排一下,讓你到玉泉山住上一段,養養身,這樣可好?”
康熙想把話題岔開,可王掞的執拗勁兒上來了:“謝皇上。老臣今日進宮,是因有一事不明,特來請示。昨日,內務府突然把毓慶宮的侍衛全部更換了。按宮裏規矩,侍衛三年一換,而且還要留下幾個老人,以免上下節。可現在,離換班的時間還有半年呢,爲什麼提前更換,而且老人一個不留,全部換班。老臣鬥膽請問,此舉是否出自聖意?”
康熙沒有立即回答,給太子換侍衛的事兒,確實是皇上自決定,而且要內務府火速執行的。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咱們前邊已經講過,人老了,疑心就大。康熙自從聽說太子經常在夜裏和侍衛們一起喝酒,就有了不祥的預感,怕萬一有人煽動太子,圖謀不軌,一旦出了亂子,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他一聽到這個消息,馬上決定,將太子毓慶宮裏的侍衛,一個不留,全部換班,而且換進去的新侍衛,又全是皇
戚的子弟。本來,今天召王掞來,康熙打算追問這件事的詳細情況,卻沒想到剛才一開口說話,王掞就左一個“皇上太子本是一
”,右一個“非禮之事,不敢奉诏”,堵得康熙沒法兒再往下問。可老王掞說的,又句句在理,駁沒法駁,談又談不下去,這才想換個話題。不想,老王掞卻又不依不饒地提出換侍衛的事兒……
康熙大帝17 盡忠心王掞犯龍顔 論時弊康熙講史訓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