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古代人物傳記>康熙大帝>18 皇恩重侍女明心志 友情厚鐵丐逢聖君

《康熙大帝》18 皇恩重侍女明心志 友情厚鐵丐逢聖君

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康熙由太監張萬強和侍衛孫殿臣護衛著回到養心殿,早有蘇麻喇姑冒雨接了。想起方才情景,康熙有點後怕,又頗有點得意。緊張、興奮、焦躁,激動,各種情緒在心中攪動,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鹹俱全。蘇麻喇姑爲他除了冠服,只穿一件石青夾紗褂,上面綴著白檀馬尾鈕帶,頓時覺得身心舒展了不少,跟著涼鞋踱了幾步,躺倒在軟榻上,頭枕雙手。目光炯炯地望著殿頂的藻井出神。

  蘇麻喇姑在一旁看著,心想:“十四歲的人,便這等深沈老練,多虧伍先生教授有方……”她也站著出了一會神,連康熙喚她也不曾聽見。

  康熙正要再叫。卻見蘇麻喇姑上身穿著太後賜的杏黃坎肩,荷綠se長裙,在微紅的宮燈下顯得格外風姿綽約,神態俊逸。手裏擺弄著素紅紗絹默默沈思,俨然一枝臨風芍葯,不禁看呆了。他第一次想到,這個平日冷峻潑辣的女郎,有時竟也如此溫柔可人:“我富有四海,貴爲天子,爲什麼不可以……”想到這裏,康熙覺得心跳氣喘,又輕聲叫道:“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一怔,回身走近康熙,問道:“萬歲爺,是不是有點冷?”說著順手拉起一chuang夾被要給他蓋上,康熙卻輕輕地推開了,熱烈地注視著她,說道:“阿蘇,你坐這兒。”

  那灼熱的目光,任何人都會明白它的意義。蘇麻喇姑頓時慌得心怦怦直跳,低聲說道:“奴才不敢……”康熙一把拉過她的纖手,輕輕撫摸著道:“這裏沒人,你只管坐下。”

  蘇麻喇姑既不能嗔又不能躲,張惶地四面看看,宮女們早已躲得遠遠的了,只好紅著臉挨著康熙身子坐下了。

  好一陣兩人都沒說話,只聽殿外的雨刷刷地下,鐵馬在風中叮當作響。康熙拉著他的手坐起身來,輕聲問道:“阿蘇,你在想什麼,”

  蘇麻喇姑這時已鎮定了許多,略頓一下答道:“奴才在想一直詩。”“哦?”康熙坐直了身子,“你倒吟給朕聽。”

  蘇麻喇姑略一沈吟,低聲吟道:

  去去複去去,淒恻門前路。

  行行複行行,輾轉猶含情。

  含情一回首,比我窗前柳,

  柳北是高樓,珠簾半上鈎。

  昨爲樓上女,簾下調鹦鵝。

  今爲牆外人,紅淚沾羅巾。

  牆外與樓上,相去無十丈。

  雲何咫尺間,如隔千重山!

  悲哉兩淚絕,從此終天別……

  別鶴空徘徊,誰念鳴聲哀?

  徘徊日慾晚,決意投身返。

  手裂湘裙裙,泣寄稿砧書。

  可憐帛一尺,字字血痕赤。

  一字一酸吟,舊愛牽人心。

  願作羅藤枝,攀樹死不休。

  死變無別語,願葬君家土。

  倘化斷腸花,優得生君家!

  康熙原是滿腔的愛戀情思,竟被這首詩洗得一幹二淨。他松開了手,起身來望著殿外淒風苦雨,不禁黯然淚下,良久方問道:“這詩是哪裏聽來的?”

  蘇麻喇姑嗫嚅了一下才道:“伍先生說這詩見于《永樂大典》,題目‘李芳樹刺血詩’,無出chu,也沒注朝代,李芳樹其人無傳無記,只是纏綿悱恻,千回百折之情思,頗能動人心腸。”

  “伍先生的高風亮節,實在令人敬佩。”康熙歎道:“聽你所言,象是傾心于他,能否從實對朕說說。”蘇麻喇姑紅著臉不言語,半晌才道:“奴才並無自擇之權,惟聖命是聽。”康熙點頭歎道:”方才是朕失態了,一旦爲朕所幸,你和伍先生都會遺憾終生、豈非朕之罪孽——不過這種詩格調過于淒怆,非福壽之語,你也不必常吟才好。唉……”他自己也不知爲什麼長歎了一聲。

  蘇麻喇姑屈身跪下道:“萬歲爺德高如山恩深如海,只是奴才身在旗籍……”

  “哦,不必說了。”蘇麻喇姑尚未說完,康熙便擺手讓她起來,“祖宗舊訓,也並非不可改動。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不是漢人,他不是也做了額驸!自今而後,你就叫婉娘好了。這是漢人的名字。”此時,蘇麻喇姑真是感激涕零,“奴才縱然粉身碎骨,也難報答主子恩典。”

  “這事兒暫放一下吧。”康熙忽然想起,說道:“朕還有一件差使要你去辦。”蘇麻喇姑一聽有正經差使,便慾跪聽,康熙笑道:“不用這些規矩了。跪來跪去的,怎麼說事情?”蘇麻喇姑抿嘴一笑立起了身子。

  康熙端起桌上涼茶喝了兩口說:“馬上又要開科了,聽伍先生的意思還要應試。你要想法子勸阻他;鳌拜他們正在尋訪他,撞到網裏不是玩的。”他頓了一下,又笑笑道:“話總要婉轉些,又不能露朕的身份,好在他還是聽你的。”蘇麻喇姑忙斂衽答道:“奴才盡力辦去就是。”

  兩人正說話,卻見張萬強進來,請了安道:“太皇太後己啓駕過來了!”

  康熙瞟了一眼自鳴鍾,已到亥初,忙道:“這麼晚了,天又下雨,有什麼要緊事,”張萬強道:“雨小些了,方才慈甯宮趙秉正打發小大監來傳過懿旨,奴才不知爲何事。”

  康熙忙趕出門來迎接。早見雨地裏兩行玻璃燈漸漸走近,蘇麻喇姑掌好黃絹油傘雙手擎著,站在康熙身後迎駕。

  太皇太後顫巍巍地扶著兩個宮女肩頭進殿坐下。康熙施年隨:“請皇祖母安!——皇祖母有何吩咐,只管傳叫孫子,何必qin自走來?”太皇太後笑道:“整整一後晌沒見到皇帝,心裏惦記著,又聽說皇帝夜裏還在文華殿辦事兒,任憑再關緊的事,身子骨兒是要緊的——晚膳可進得好?”

  蘇麻喇姑忙跪下道:“回老佛爺,萬歲爺今晚進了兩碗碧粳米膳,一塊春卷兒,進得香!”太皇太後呵呵笑道:“好,起來吧!皇帝如若進得不香,你只管叫人到我小廚房讓他們現做。”蘇麻喇姑笑著回道:“奴才記下了。”

  康熙接著太皇太後的話道:“方才在文華殿召見了索額圖,熊賜履知小魏子,已晉封小魏子爲三等侍衛。”

  大皇太後點頭歎道:“索額圖和熊賜履都還罷了,小魏子也是個有良心的——只是據我看,皇帝你還缺著一個人兒呢!”

  康熙心中一動,忙賠笑道:“求老佛爺明示!”太皇太後說:“你怎麼就沒想到重用九門提督吳六一呢?”

  “吳六一!”康熙一聽這個名字。心中豁然開朗。在京城,九門提督只是個從三品,秩位並不高,但這個職務,統轄著德勝、安定、正陽、崇文、宣武、朝陽、阜成、東直和西直門的防務,最是緊要不過。吳六一自號“鐵丐”,素稱京華“怪人”,一般的王公大臣都不敢招惹——這人如能籠在袖中,擒鳌拜便添了五成把握。康熙不禁說道:“好!”又遲疑道:“只是如今局面如此紛亂,萬一他與鳌拜……”

  “那不會!”太皇太後收斂了笑容,“這人不會輕易膛混shui。他恩怨心重得很,鳌拜和他同列入關,只因占了個滿……

康熙大帝18 皇恩重侍女明心志 友情厚鐵丐逢聖君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18 皇恩重侍女明心志 友情厚鐵丐逢聖君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