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大雪紛飛。阿哥的幾個重要人物聚集在白雲觀裏,等候著暗殺胤祥的消息。卻不料,暗藏在胤祥府裏當二管家的賈平,氣急敗壞地跑來報信說,十三爺平安無恙,紫姑卻自殺身亡了。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雳,把哥幾個全都打懵了。老八命令賈平立刻回去,他自己卻陷入了沈思。
老十四沈地說:“八哥,小弟有個主意,咱們給他來個一不做,二不休……”
他突然停下了。老八看了一下老十四那猙獰的面孔,催促著:“說呀,十四弟,說出來大家商量嘛。”
“好。今日父皇命我管理兵部,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依我說,幹脆,發兵符調兵入京,來一次玄武門兵變,一勺子燴了他們,扶八哥登基!”
一言既出,滿座震驚。一勺子燴,那不是把康熙皇上也包括進去了嗎?老九顫聲問道:
“十四弟,你剛到兵部,有這把握嗎?九城兵馬司,趙逢春的善撲營,還有隆科多的人馬和大內侍衛,都能聽你的調遣嗎?”
老八搖頭苦笑著說:“十四弟呀,你想過沒有,弑君謀位是個什麼名聲。真要這樣,你來當皇上好了,我老八決不會幹。”
老十四有成竹:“哎,八哥、九哥,你們的擔心都是多余的。自古以來,成者王侯敗者賊。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世誰說什麼了?我已經盤算好了,京師附近,忠于皇上的部隊,約有一萬人。隆科多雖掌握了兩萬人馬,可是他腳踩兩只船,咱們可以爭取他按兵不動。西山銳健營是咱們的人,加上咱哥們幾個府裏的
兵侍衛,少說也有八千以上。我以兵部名義發下虎符,詐稱京城有人叛亂,把銳健營調進來,清君側,除叛逆。兵貴神速,只要先走一招,封了養心殿和毓慶宮,挾天子以令諸侯,誰敢說半個不字?!再說,咱們也用不著弑君。老爺子坐江山五十年了,也該讓位去當太上皇了。”
老十四正在興致勃勃地往下說,卻不防老八一拍桌子,低聲呵斥道:
“住口!你昏了頭嗎?父皇執掌江山幾十年,你這點小算盤能瞞過他的眼睛嗎?武丹來北京是幹什麼的?包括你剛才說的那個銳健營,你算算,那裏參將以上的人,有多少是武丹的老部下,能那麼順當地聽你調遣嗎?!十四弟呀,你太莽撞了。沒有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備,你們不能輕舉妄動啊!”
老十四傻眼了:“那,那,八哥,你說,該怎麼辦呢?”
老八深謀遠慮地說:“好辦。皇上不是讓你去管兵部嗎?你就認真地管起來,管得像樣一點,讓父皇看著高興。這樣,一旦邊疆有事,老人家就會把軍權交給你。手中有了十萬八旗子弟,你想想,那是個什麼場面啊!九弟,十四弟,你們的眼光放長遠些,度量也要放大些。第一步,先設法除掉太子,第二步才能說到皇位。今天在這兒說話的,只有咱們哥仨和張德明道長,話說完也就算了,決不能再提這件事。我沒有讓老十來,就是因爲他的嘴不嚴實。往後一段時期裏,這白雲觀咱們也不要輕易來。道長也請多加小心。告訴你,老十三已經注意這裏了。”
老八這話,乍聽起來似乎很隨和,可是在座的人都明白,這一番話,定下了他們今後的大政方略。除太子、爭皇位的鬥爭,已經白熱化了。興奮和壓力、沖動和憂慮,一齊湧上他們心頭。沒有人再說什麼。老八、老九、老十四默默地與老道士張德明拱手告別,走進茫茫風雪之中。
這可真是山雨慾來風滿樓啊!細心的讀者朋友也許會敏感地覺察到,隨著康熙的日益年邁,幾位阿哥爭奪皇權的爭鬥,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了。它已經發展到了白刃相見、你死我活了。老皇上康熙對這一切看得再清楚不過了,他之所以要啓用老十四,把兵部,河運兩大重擔放在老十四身上,就是想讓各、各派的人,都登登臺、亮亮相。從康熙四十八年到五十二年的這段時間裏,康熙以一個封建政治家的睿智和精明,幹脆搬到暢春園裏住下,不動聲
地、冷靜地觀察著局勢,思謀著對策。
老四胤祯,老十三胤祥,照舊聯手,在戶部、吏部和刑部辦差。這哥倆,甩開了膀子,放開手腳地大幹。他們無私無畏,幹得十分出,順便也重用了幾個深得信任的家奴。年羹堯升任巡撫,戴铎也果然做了道臺。老十四幹得也不錯,他的方便是管著兵部,他的目的是掌握軍權。別看他是鐵杆兒的阿哥
,可是,一旦手中有了權,有了兵,他並不想聽命于八哥。他還有自己的打算呢:怎麼,都是皇子阿哥,難道我就不能當皇上,非要去保別人不行嗎?有了這個想法,他明面上仍然是靠近老八,事事
聽老八的指點,可暗地裏卻打著一個小算盤。所以,這幾年裏,他的差使也辦得很賣力,很認真。不論下邊官吏是何
、何派,出了錯,他決不輕饒,立了功,也決不埋沒,很快地,便名聲鵲起,贏得了上上下下的一片贊揚。這樣一來,在朝中,形成了太子爲一派,老四和老十三爲一派,老十四又是一派的三足鼎立、互不相讓的局面。三派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擁戴者。
太子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的優勢是權力加地位,而不是辦事的能力和人緣。現在,他的權力是更大了。康熙皇上幹脆大撒手不管,把任免官員、理政務,甚至把在上書房裏代皇上批閱奏章、朱筆禦批的權力,也索
給了太子。一句話,老皇上只做指導,具
的事,全讓太子來辦。這下,太子可逮住機會了。他先是清理恩怨舊債,那真是點滴必報,從不手軟。凡是支持阿哥
的官員,一個不饒,全得想方設法打下去。接著,便是重用
羽,安
信,把忠于自己的官員和旗下家奴,紛紛提拔到重要位置上。在老十四管兵部之後,太子又感到了軍權的重要。他雖然不便直接
手兵部的事,可他有用人的大權哪。于是,便把自己的
信、家奴,安排在京師和外邊的軍隊中,抓住帶兵、用兵的實權,可是,太子卻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就是他低估了父皇的洞察力。康熙皇上對太子的做法,心如明鏡卻一言不發。太子奏一本,老皇上就准一本。你說用誰就用誰,你說貶誰就貶誰。朕倒要看你這太子,是爲公、爲
家社稷呢,還是爲了你自己!
朝廷上上下下都在忙著爭權奪位打內戰,誰還有心理
事啊!京城一亂,邊疆就要出事。果然,西蒙古的阿拉布坦部落首先發難,派兵攻打西藏,要擴大地盤。蒙古兵和藏兵打了幾仗,占了點小便宜。藏王怕萬一支持不住吃了大虧,便派了加急快馬送來奏表,請朝廷發兵援助。軍情事急,太子不得不召集上書房大臣和幾位管事的阿哥來議事。按上書房大臣們的看法,西藏也好,西蒙古……
康熙大帝38 趁邊亂太子私調兵 察秋毫皇上施君威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