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上康熙一反常態,雷厲風行地分了一大批朝臣,還停辦了四王爺胤祯的差使。四爺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求教于府上的謀士邬思明。邬思明早已
有成竹了,他向四爺說:皇上所以要這樣幹,第一,是爲了保護一批賢臣,免得他們陷入
派紛爭。“還有第二層意思呢,”邬思明接著說,“不知四爺注意到沒有,這次皇上貶斥的,全是手握大權的治世能臣。誰的權力大,職位高,誰受的
分就最重,這是爲什麼呢?依學生看,這正是皇上英明過人之
。這些人,是非要拿下去不可的。”
胤祯詫異地問:“哦?這倒奇了。胤祯不懂,請先生明言。
“四爺,您別客氣。其實,您只要設身地地爲這些人一想就明白了。如今,老皇上健在,他們身居高位,手握重權;一旦新皇上即位,他們的身價又會立刻暴漲,成了擁戴新皇登基的兩朝元老、輔
重臣。他們本人,有的已官至極品,升無可升,賞無可賞。他們的手下,又有一大幫的門生、故舊,甚至結成了
派。如果他們聯起手來,對付新皇上,將何以
之呢?當年鳌拜結
弄權、
縱朝綱之事,咱們還聞之
變呢,老皇上能忘了嗎?權臣把持朝政,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是曆朝曆代都深深忌諱的呀!現在,老皇上一紙诏書,他們全變成了‘犯官’,變成了‘罪臣’,以前的功勞、苦勞,一筆抹煞,過去的門生、故交,也全都樹倒猢狲散。等到新皇上登基,還是只需要一紙诏書,就可以讓他們得到赦免,官複原職。他們能不感恩戴德地擁護新皇上嗎?他們能不乖乖地從頭做起。勤勉辦差嗎?四爺,老皇上用心深遠,他替繼位的君主,不但留下了萬裏錦繡河山,還留下了隨時可用,又任意挑選的能臣、賢臣。四爺,您不覺得皇恩浩蕩,不覺得皇上用心之良苦嗎?”
胤祯聽得激動不已,可是還有些不解:“邬先生,這次貶斥的臣子中,有的年老,有的多病,萬一經不起這折騰,死了豈不可惜。”
邬思明笑了:“哈哈……四爺,您一向以冷面王和鐵石心腸自稱,怎麼不明白,在改朝換代的大動蕩裏,在關乎社稷命運的大局中,死上幾個人,又算得了什麼呢?在這件大事兒上,四爺,您不能有婦人之仁啊!”
胤祯聽了這話,心情豁然開朗。他向邬思明深深一躬,然後仰頭望天,拍著額頭大聲叫道:“皇阿瑪,兒臣若能繼承江山,定不辜負皇上的一片苦心,定讓您老人家含笑九泉。”說完,突然向北跪下,伏地痛哭起來。
就在京師盛傳“皇上患了失心瘋”的嚴峻時刻,就在衆大臣紛紛猜疑、驚慌不安的時刻,一乘捂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的綠呢小轎,被悄悄地擡進了暢春園,擡到了那塊宮中禁地——窮廬的門前。轎停了,擡轎的悄不言聲地退出去了。這時,轎簾一掀,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從裏邊走了出來,卻回頭吩咐一聲:“你且在轎裏等著,不准向外張望,等候宣召吧。”哦,原來裏邊還有一個人呢!
張廷玉跨進院門,又招呼一聲:“所有禦醫、太監,宮女和侍候皇上的人,一律退到宮外。”看著衆人都退出去了,張廷玉還不放心,又在房內,房外自檢查了一遍,向武丹交代了幾句,這才走進窮廬,來到康熙皇上的病榻旁,輕聲說道:“皇上,皇上,隆科多來了。”
康熙皇上正在昏昏迷迷地睡著,臉又灰又暗,刀刻似的皺紋一動不動,過了好一會兒才慢慢地睜開了眼睛說:“嗯,是廷玉呀。隆科多來了嗎,叫他進來吧。”
張廷玉答應一聲來到門前,掀開轎簾說:“隆科多,出來吧,皇上叫你呢。”
隆科多正在糊塗呢。一大早他就被張廷玉叫出了家門,又被這麼神秘地擡到了這裏。他真不懂,皇上傳叫,來領旨聽訓就是了,這裝神鬧鬼的,到底是爲什麼呢?一進窮廬,他更緊張了。好家夥,怎麼靜得連一點聲音都沒有了呢?他的心裏像揣了一窩小兔子似的,不住地咚咚亂跳。他強自鎮定,跟著張廷玉來到屋裏,向躺在炕上的皇上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禮。
康熙一眼也不看他,更沒讓他起來,卻向張廷玉遞了個眼,厲聲說:“念!”
張廷玉肅然而立:“是。隆科多聽旨。”
隆科多趕緊磕頭:“奴才隆科多恭聽聖谕。”
張廷玉手捧聖旨,輕輕咳嗽一下:“隆科多,奉旨向你宣讀遺诏:查逆臣隆科多,附阿哥,密謀作亂,著即刻賜死。欽此。”
一聽這遺诏,隆科多嚇得魂飛天外。呀!這,這,把我傳到這裏,竟是要
死我嗎?他吭哧著說:“皇上,臣……隆科多……知罪,謝恩……”
康熙瞟了一眼在下邊抖成一團的隆科多,冷笑一聲說,“隆科多,你還有什麼可以申辯的嗎?”
隆科多磕頭出血,顫聲說道:“皇上,奴才明白,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奴才不敢爲自己辯解。奴才自幼父母雙亡,又不爲本族人所容,所以情倔強,不善
人。昔日,也曾隨皇上西征,這些往事,皇上是知道的。奴才辦差不力,氣惱了皇上,罪當
死。”
康熙平靜地說:“嗯,這些事朕全知道。你剛才聽到的,是朕給你的第一份遺诏。還有一份呢。張廷玉,讀給他聽聽。”
“紮。”張廷玉從幾案上拿起另一份诏書,“隆科多你聽仔細了:隆科多忠心事君,辦差勤勉。著以原品晉升太子太保、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之職。原領京師步軍統領及九門提督之職,仍由該員兼任。欽此。”
這份遺诏一讀,隆科多可真傻眼了:“皇上,這,這是……”
康熙聲音低沈,但卻十分清晰地說:“朕今天把生與死、歡與悲一齊賜給你。你要諒朕的難
。這兩份诏書,都是朕的遺诏。你若是能遵照朕的囑托,在朕晏駕之時,管好手下兵丁,護好京師九門,按朕的遺命,輔佐新君登基,那麼,第一份賜死的遺诏即可作廢,你就升官晉職,享受榮華;但如果你聽任阿哥們的擺布,奉職無狀,胡作非爲,那麼,新君登基之日,也就是你的死期。今天,在朕的面前,只有你和張廷玉二人。他和你一樣,也有這一生一死的兩份诏書。唉,若在尋常百姓家,論輩分,你還是朕的表叔呢。可是,天家是沒有骨肉之情的。朕特意選中你來擔負這托孤重任,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那次西征,你背著朕殺出了重圍。沒有吃的,你把僅有的一個窩頭給了朕,自己去啃草根;只有半葫蘆
,可是你一口不喝,全給了朕,自己喝馬尿。朕看重你的,就是這份至死不渝的忠心。所以朕今天才把這江山傳位、
家社稷的重任,托付給你,也托付給廷玉。你們倆一文一武,正好搭檔。朕,朕把這大清江山,托付給你們了!”
康熙說到這裏,早已老淚縱橫,氣喘……
康熙大帝54 巧運籌生死兩遺诏 防叛逆臨終萬言書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